分红的钱揣在兜里,买房的事很快提上了日程。
陈伯果然靠谱,没几天就带来了消息,说在龙津东路附近的巷子里,有两处小院要卖,一处独门独院,带水井和枇杷树,另一处是稍小些的,带个小厨房,两家离得不远,走路也就两三分钟。
钟清清和姜国栋先去看了那处大些的院子。
推开斑驳的木门,青砖铺的院子干干净净,院角的枇杷树正打着花苞,井水清澈见底,屋里的木质家具虽然旧了些,但保养得很好。
房主是一对要去南洋投奔子女的老夫妇,老太太拉着钟清清的手说:“姑娘,这院子我们住了三十年,舍不得啊,要是你们真心喜欢,九百块就卖给你们,以后好好照看它。”
钟清清看着姜国栋,他眼里满是笑意,点了点头。
她当即掏出钱,买下了这处院子。
拿到地契的时候,钟清清的手都在抖,这是她在这个年代,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姜国栋把她搂进怀里,轻声说:“以后咱们就在这儿过日子,生儿育女。”
秦婉宜也很快定下了那处小院子,花了六百块。
她拿着钥匙的那天,特意请钟清清去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兴奋地说:“清清,我有自己的家了!以后我要把院子收拾得漂漂亮亮的,种满月季和茉莉。”
钟清清笑着说:“以后我常去给你浇水。对了,周伟哥也买了房,就在你隔壁巷子里,以后你们俩互相照应,我们也放心。”
周伟买的是个一楼带院的房子,花了七百块。
他特意把院墙加高了半米,还换了个结实的木门,说是 “方便守着婉宜”。
钟清清听了这话,偷偷跟姜国栋说:“周伟哥对婉宜姐的心思,比你当初对我还明显。” 姜国栋刮了下她的鼻子:“你还说别人,当初是谁先脸红的?”
石叔没打算搬出去,说后院的工作室离玉料近,雕玉方便。
钟清清便请人把后院的房间重新刷了墙,换了新窗户,还买了个新的木床,笑着说:“石叔,您要是想住得舒服点,随时跟我们说,咱们再给您添东西。”
石叔笑得合不拢嘴:“不用不用,这样就很好了。”
转眼到了分店开业的日子,龙津东路的骑楼张灯结彩,“清璞阁分号” 的烫金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一楼的展厅宽敞明亮,和田玉、翡翠按品类摆得整整齐齐,还有石叔新雕的 “百鸟朝凤” 摆件,放在最显眼的展柜里,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二楼的贵宾室铺着红地毯,墙上挂着钟清清从废品站淘来的古画,修复后别提多好看了。
开业当天,街坊们都来了,陈阿婆还提着一篮子鸡蛋,笑着说:“清清啊,祝你们生意兴隆!” 林兆棠从香港发来了贺电,吴先生也亲自到场,手里还拎着个大花篮。
最让人惊喜的是,刘主任和区里的几位领导也来了,刘主任握着姜国栋的手说:“你们这分店一开,可是给咱们区的个体经营带了个好头!以后好好干,有困难找我们!”
姜国栋连忙道谢:“多谢刘主任支持,我们一定守法经营,不给区里添麻烦。”
钟清清则穿着一身藕荷色旗袍,穿梭在宾客中,给大家介绍分店的特色:“我们二楼有设计室,以后大家想要定制玉器,随时跟我们说,石叔的手艺,保证让大家满意。”
吴先生看着展柜里的玉,眼睛一亮:“定制好啊!我有几个朋友就喜欢独一无二的玉,等你们的加工厂建好了,我肯定介绍他们来。”
钟清清笑着说:“那先谢谢您了!加工厂的手续正在办,到时候一定第一时间通知您。”
晚上打烊后,大家在二楼贵宾室简单庆祝。
石叔喝了不少酒,话也多了起来,拉着姜国栋说:“国栋啊,清清是个好姑娘,你可得好好对她。以后加工厂建好了,我教你雕玉,咱们爷俩一起给清清雕个最好的玉佩。”
姜国栋连忙点头:“一定,一定。”
秦婉宜也带来了好消息:“我今天听侨办的人说,咱们清璞阁有可能参加下一届广交会的工艺美术品展区,到时候就能把咱们的玉卖到国外去了!”
周伟也跟着说:“以后我多安排几个人守着分店,保证安全。”
钟清清举起茶杯,眼里满是光芒:“今天只是开始!以后我们还要开更多分店,建更大的加工厂,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清璞阁的玉!来,干杯!”
大家都举起杯子,碰撞出清脆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