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爷爷手稿带来的沉重迷雾,并未压垮陆铮,反而像投入炉火的硬木,让他的意志燃烧得更加纯粹和炽烈。过去的悲剧和未解的谜团,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他必须更快地强大起来。目标前所未有的清晰:彻底驯服这只手臂,拥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一切未知的风浪。
训练变得更加专注,甚至带上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θ波共振的探索依旧是核心,但陆铮不再仅仅满足于那短暂的状态和微弱的“浸润”感。他开始尝试在那种状态下,进行更主动、更精细的“引导”。
沈念薇成为了他最敏锐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她改进了监测系统,能够同时捕捉脑电波、肌电信号、皮肤导电率甚至细微的面部肌肉变化,试图找出θ波共振状态与神经功能提升之间的量化关联。
“尝试想象那股‘暖流’,不是被动感受,而是主动引导它流向食指指尖。”沈念薇的声音在安静的训练室里如同耳语,屏幕上陆铮的脑电波正稳定在理想的区间。
陆铮闭着眼,全身心沉浸其中。他不再试图用蛮力去“驱动”,而是用一种轻柔的“意念”,像引导溪流般,将那种共振状态下产生的、奇异的“序化感”缓缓导向目标区域。
一次,两次……失败。意念稍一用力,状态就消失。 他耐心地调整,寻找着那种微妙的平衡。 终于,在一次深度放松后的自然共振期,他成功地“感觉”到那股“暖流”似乎听从了指引,缓慢而稳定地汇聚到了食指指尖!
几乎在同一时刻,监测屏幕上,代表食指屈肌的肌电信号,出现了一段极其平稳、振幅明显增大的波形!而现实中,陆铮的左手食指,极其流畅地、毫无颤抖地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屈伸动作!速度快了很多,而且看上去……毫不费力!
虽然仅仅是一次动作,之后状态便消退,但这种“轻松流畅”的感觉,与平时那种需要咬牙切齿、耗尽心力才能完成的屈伸,有着天壤之别!
“成功了!信号质量提升了47%!耗能指数下降30%!”沈念薇盯着数据,激动地低呼!
这证明,θ波共振不仅能带来“稳定”,更能高效地赋能!在这种状态下,神经肌肉系统的运作效率远超平常!
这一发现如同强心剂,让两人的信心大增。他们开始系统性地进行这种“主动引导”训练,目标从简单的屈伸,扩展到更复杂的手指协同、微小重量的抓握维持。
进步是肉眼可见的。陆铮左手的功能性恢复开始加速。他现在已经能比较轻松地写下数行虽然依旧歪斜但清晰可辨的字迹,能稳稳地端起半满的水杯而不洒出,甚至能尝试使用特制的筷子夹起柔软的菜叶。
陈医生对此惊喜不已,虽然她无法完全理解这种“奇迹”般的进步背后的全部原因,但她更加积极地调整着辅助治疗方案,为这惊人的恢复提供一切支持。王栋梁看着陆铮一天天变得“好用”起来的左手,常常忍不住眼眶发红,背过身去偷偷擦拭。
地下堡垒里,希望如同坚韧的藤蔓,在寂静中悄然蔓延,生长。
然而,外面的世界,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磐石”定期传来的加密简报,语气一次比一次凝重。 边境区域再次发现不明身份人员的活动痕迹,这一次,他们的行动更加隐蔽和专业,似乎在进行的不是粗暴的挖掘,而是某种……精密的信号测绘和地质扫描。 对方的目标似乎更加明确——他们不是在寻找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定位某种……能量残留或者特定的地质结构?
与此同时,后方技术安全委员会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伴随的是更大的担忧。他们在高度屏蔽的环境下,利用动物模型(重度麻醉下)进行的极低强度、特定频率的电磁场“浸润”实验显示:在同时施加类似θ波的脑电刺激(通过电极模拟)时,受损的周围神经出现了显着的修复迹象!然而,一旦频率或强度稍有偏差,或者脑电模拟不同步,效果立刻消失,甚至会出现明显的神经损伤加剧!
“钥匙”的确存在,但它极其精密、挑剔,甚至……危险。它要求使用者必须自身就能达到那种特定的脑波共振状态,任何外部的、试图替代这种“内在引导”的尝试,都充满了风险。
这份报告被列为最高机密,严禁外泄。但“磐石”私下透露,有迹象表明,境外某些顶尖的、游走在伦理边缘的私人军事科技公司,似乎也在进行类似方向的研究,并且……可能已经通过某些不为人知的渠道,获取了“蜂鸟”早期流失的、极其零碎的部分理论碎片。
bined with the increased activity at the border, a terrifying speculation emerged: 对方可能已经意识到“亚伯拉罕之匙”的存在及其巨大潜力,他们如此执着于定位矿坑,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原型机,更是为了测量和获取“蜂鸟”当年进行危险实验时可能留下的、某种独特的能量场烙印或地质数据,以弥补他们理论上的缺失!
如果他们成功,后果不堪设想!不仅意味着一种可怕的神经操控技术可能被武器化,更意味着陆铮的康复奇迹将不再独一无二,他甚至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现成的、活体的研究样本!
危机感骤然升级!总部再次提升了地下堡垒的安全等级,外围警卫增加了一倍,所有进出物资的检查严格到变态的程度。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缓缓渗透进这座地下孤岛。
陆铮在得知这些消息后,沉默了许久。他走到那面巨大的模拟窗前,看着屏幕上虚假的、循环播放的草原日落景象,完好的右手缓缓握紧,左手指尖无意识地轻轻颤动了一下。
恐惧吗?有的。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激起的、冰冷的斗志。 他们想要?那就来试试看。 想要他的命,或许容易。想要他好不容易夺回来的、这只手臂的秘密?除非从他尸体上踏过去!
他转身,目光沉静地看向沈念薇和王栋梁:“从今天起,训练量,再加30%。尤其是‘引导’训练的精度和持续时间。”
沈念薇看着他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重重点头:“好!”
就在这种内紧外松、全力备战的气氛中,一个意外的惊喜,如同石缝中钻出的野花,悄然绽放。
堡垒内部进行每月一次的空气质量与环境监测时,一名细心的工程师在分析数据时,注意到了一个微小的、几乎被忽略的异常:在靠近陆铮居住和训练区域的一个通风管道滤网上,检测到了极其微量的、槐花花粉。
现在是初夏,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但这可是地下数十米!空气经过层层过滤!这些花粉是如何进来的?
经过仔细排查,源头最终被锁定——来自那面巨大的模拟自然风光的屏幕背后!为了追求极致的真实感,这块高级模拟屏内部集成了一套极其复杂的、能释放出与画面内容相符的微量化合气息的系统(例如,播放森林画面时会释放松木清香,播放海洋画面时会释放海盐气息)。而播放草原日落画面时,系统会释放一种混合了青草和……淡淡槐花的气息!
这个设计本是为了增强沉浸感,几乎无人注意。而那极其微量的槐花气息分子,竟然有一小部分,透过屏幕极其细微的缝隙,弥散到了空气中,又被通风系统捕捉到!
当工程师报告这个有些哭笑不得的发现时,陆铮却愣住了。 槐花……大院的老槐树……童年……阳光……沈念薇摘下那朵小野花…… 这些意象,不正是他最初构建“意念空间”、引导自己进入深度放松状态时,最常使用的、也是最有效的“锚点”吗?
难道……这种无意中弥散的、极其微量的熟悉气息,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了他的θ波诱导?!
这个想法看似荒诞,却让陆铮和沈念薇都上了心。沈念薇立刻查阅了大量关于嗅觉与记忆、情绪以及脑波状态关联的文献,发现嗅觉确实是触发特定记忆和情绪、从而影响脑波状态的强大工具!
两人立刻决定进行一个简单的对照实验。 在接下来的θ波训练中,沈念薇悄悄关闭了模拟屏的气息系统。结果,陆铮进入理想状态的平均时间明显延长,成功率有所下降。 而当她重新开启系统,让那若有若无的、熟悉的槐花气息淡淡弥漫时,陆铮的入睡和进入状态的速度又快了起来,成功率回升!
虽然效果并非决定性,但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辅助因素! 这个小小的发现带来了一丝久违的轻松和喜悦。沈念薇甚至开玩笑,要不要申请一点槐花精油过来。陆铮看着她的笑容,紧绷的心弦也稍稍松弛了一丝。
希望,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露出微光。 无论外面的杀机如何暗涌,在这地下数十米深处,生命的韧性和智慧,仍在顽强地寻找着破茧而出的道路。陆铮抬起左手,缓缓握紧,感受着那份日益增长的力量感。 他知道,离他真正能握住武器、守护所想的日子,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