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爆竹声刚过,莲塘边的积雪便化了大半,露出黑润的泥面,像块刚醒的墨。蓝念安穿着新做的蓝氏校服,手里攥着枚红绳系着的莲子,踩着融雪往塘边跑,鞋帮沾着泥也顾不上擦。“爹爹娘亲,该种新莲子啦!”
江念卿提着竹篮跟在后面,篮里是今年选的上好莲种,每颗都圆鼓鼓的,壳上还留着去年刻的小字。她蹲下身,看着蓝念安把莲子往泥里埋,小手指冻得通红,却把每颗莲子都摆得整整齐齐。“要埋深些,”她帮着拢了拢泥,“这样它们才能听见新年的脚步声。”
蓝思追扛着锄头在塘埂上翻土,冻土翻开来带着股腥甜,混着雪水的清冽,倒像是春的气息提前钻了出来。“当年魏前辈总爱在除夕种莲,”他擦了擦额头的汗,“说旧岁的最后一天埋下的种子,能带着整年的福气发芽。”远处的暖房里,去年埋下的莲子已冒出芽尖,嫩得像抹新绿的颜料。
金凌带着蓝承宇来送年礼,见塘边堆着新采的塘泥,蓝承宇便放下礼盒,挽起袖子帮忙。他的剑穗上,去年的莲子已被摩挲得发亮,与新埋的莲种在同片泥里,像新旧两个年头在悄悄对话。“江澄先生说过,过年种莲是在跟天地打招呼,”金凌往泥里撒了把碎米,“告诉它们,这塘莲有人接着护呢。”
午后的阳光暖起来,蓝景仪搬了张竹桌到塘边,铺上年红纸,要给孩子们写“莲帖”。他的字带着股跳脱的劲,把“安”“宁”“承”“续”写得像要从纸上长出来。“这帖要压在莲种上,”他把写好的红帖递给蓝念安,“就像把心愿告诉莲神,保准来年的莲蓬结得比谁都胖。”
念莲丫头抱着她的布偶莲娃娃,坐在竹桌边学写字,毛笔攥得像根小棒槌,墨汁溅了满脸,倒像只花脸猫。她在红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莲蓬,说要让莲子们照着长,引得众人都笑。蓝念安赶紧拿帕子给她擦脸,动作像极了小时候蓝思追照顾他的模样。
年夜饭的餐桌上,特意摆了道莲子八宝饭,糯米里嵌着的莲子,正是去年并蒂莲结的种。蓝思追给孩子们分饭时,忽然看见念莲丫头把自己碗里的莲子往蓝念安碗里拨,像极了当年他和金凌分食魏无羡做的莲子羹——那时金凌总把最大的莲子塞给他,自己却啃着莲蓬壳。
守岁时,众人围坐在暖房的炭炉边,看蓝景仪翻着本厚厚的“莲塘记”。泛黄的纸页上,记着历年的莲事:癸亥年并蒂莲开,甲子年莲子丰收,戊辰年新苗遇涝……字迹换了几代,却都带着同样的认真。“你看这里,”蓝景仪指着页边角的小字,“是魏前辈写的‘思追今日学会剥莲蓬’,旁边还有忘机前辈画的小莲蓬。”
蓝思追接过册子,指尖抚过那些新旧交织的字迹,忽然想起魏无羡临终前说的话:“莲塘的故事,从来不是谁写的,是颗颗莲子串起来的。”他望着窗外的莲塘,月光落在新埋的莲种上,泥面微微隆起,像有什么在里面悄悄攒着劲。
远处传来新年的钟声,孩子们的欢呼声混着爆竹的脆响,像首热闹的歌。蓝思追起身往塘里撒了把清水,看水珠落在泥面上,晕开圈圈涟漪,忽然听见泥里传来极轻的“啵”声——许是哪颗莲子醒了,在跟新年打招呼呢。
风穿过莲塘,带着爆竹的硝烟味,混着泥土的腥甜,像是在说:
岁更迭,莲未歇。去年藏的暖,今年已催着新种破壳;前人写的篇章,后人正接着往下写。就像这塘里的岁月,每颗莲子都带着旧岁的温度,把未完的故事,从年头到年尾,认认真真续成篇。
江念卿伸手接住片飘落的爆竹碎屑,红得像点在宣纸上的朱砂。她抬头时,看见蓝思追眼里的星光,比炭炉里的火苗更亮——那是无数个年头的莲塘在心里聚成河,载着新的莲子,流向永远有花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