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
网络上依然是讨论陈景年发专辑的话题。
热搜足足挂了三天。
网络上的质疑声太大了,许多网友都表示花费300或500元购买专辑太贵。
他们宁愿花费50块买数字专辑。
其他的娱乐唱片公司对于陈景年的这个划时代发售方式则是有两种心态。
其一摆在明面上。
鼎盛娱乐总裁郭盛、天艺娱乐总裁张桥琴、四海娱乐总裁刘大海等三大巨头娱乐。
以及飞石唱片、曼姝音乐等数家大型公司总裁。
全都在微浪上发布自己的看法。
几人看法惊人一致。
那就是并不看好陈景年如此打包销售的方式。
其二埋藏在心里。
虽然明面上都表达了不看好的态度,可内心,这些总裁还是希望陈景年能成功。
这样一来。
那就意味着陈景年卖出多少张专辑。
就卖出多少设备机。
就说明有多少实体专辑的潜在客户。
他们都是有着音乐板块业务的,之前的关注点都是放在下载榜和数字专辑。
实体专辑这一块只能放之任之。
毕竟。
这是一条不赚钱的路。
以往的种种尝试都让这些娱乐唱片公司赔钱。
就连歌手们都不认同发实体。
只发数字即可。
现在陈景年可谓是冒着巨大风险帮他们过河且铺桥,自然是希望他能够成功。
陈景年的专辑卖得越多越好。
他卖得越多。
就说明市场越大。
毕竟听众乐迷买了设备机不可能只听一两张专辑。
其他歌手发专辑会不会也买呢?
放着也是放着。
但同时这些总裁们又有点矛盾。
市场越大。
说明陈景年的专辑卖得越好。
他们以后赚不赚钱还不知道,但肯定得是陈景年肯定已经靠此方式赚钱了!
简直不知道是希望他卖得好,还是不好。
而与陈景年同期出道的沙小曼、颜柔、张铭桥顿时就麻爪了。
他们的单曲下载量都不错。
其签约公司认可了他们的贡献,便打算给他们发布专辑试试。
发布日期也同样在15日。
与陈景年撞上。
三人现在都不知道此事究竟是好还是坏?
说好吧!
他们的确有了公司的资源倾斜。
获得了发专辑机会。
说坏吧!
偏偏又遇到了陈景年发专辑。
陈景年给其他人写的新歌成绩都如此之好,他自己发专辑岂不是要上天?
何况。
陈景年自己都说:
首张专辑,9首新歌,首首金曲,都是主打。
按他所说。
那这张专辑的含金量将是极高的。
很可能会卖爆!
即便实体专辑的方式他们不能理解,也十分质疑。
可他们发的是数字专辑啊!
实体专辑的心还轮不到他们担忧。
毕竟不发。
与陈景年同期出道。
就已经让三人感受到极大的恶意、难受以及压迫感。
现在?
又与他同期发数字专辑?
丸辣!
感觉未来一片灰暗。
同样与新人们有相同感受的还有顾艳和温文林。
两人也打算暂时搁置新歌榜争夺。
转向发专辑。
进入专辑销量榜的赛道。
可却遇到了陈景年发专辑。
对于他的实体专辑,两人都是希望他赔到底裤都不剩。
可数字专辑上。
两人还真没什么底气胜过陈景年!
毕竟。
陈景年的战绩摆着呢!
且不说这一个月给旗下艺人写的歌上新歌榜和下载榜。
就说他自己之前的歌。
依旧在热歌榜前15和下载榜前20占着呢。
按照如此表现。
不论实体专辑销量如何?
数字专辑。
必然是不错的!
顾艳和温文林又陷入无能狂怒中。
“啊啊啊,该死的陈景年,你只发实体专辑赔死就好,为什么还要发数字专辑!”
“苍天啊,为什么?”
然而。
最应该感到难受的是这个月已经发布专辑的歌手。
其中以姜采薇为最。
她的专辑《海洋之泪》现在卖得还算不错。
比起其他同期发专辑的歌手。
都要好。
即便比不上销量榜第一的苏知鱼《梦醒时分》。
她的《海洋之泪》算是近期销量第二的专辑。
可却要遇到陈景年的新专辑了。
而且。
她同样也是数字和实体专辑双发。
数字专辑遇到就足够难受。
实体专辑遇到更加难受。
若是陈景年实体专辑卖得差。
她没什么。
可若是在如此情况下,陈景年实体专辑都胜过她的话。
那姜采薇就要被舆论压得喘不过气!
就这?
都被陈景年超过了?
垃圾!
姜采薇已经想象到那时候网络的舆论了。
“啊啊啊!”
“该死的陈景年,你为什么要发专辑啊?”
“可恶!”
与此同时。
感到兴奋的还是繁星娱乐的两位一线歌手。
黄宇和李耀。
两人决定与陈景年同一天发专辑。
也是数字和实体双发。
这摆明了要和陈景年同期打擂台。
当两人用自己的账号发布这个消息的时候。
全网都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咦,繁星娱乐?与陈景年同一天发专辑?”
“我嗅到了不一样的事情!”
“这就足够让人遐想了,作为陈景年的老对头繁星娱乐,竟然派出两位一线歌手同期打擂台?”
“有点东西啊!”
“难道他们要在这件事情上扳回一城?”
“这是不服气啊?”
“哈哈哈,繁星娱乐是吧,年帝会教你们做人的!”
当李耀和黄宇两人发布微浪。
全网也都在猜测两人此举背后的含义。
当然。
网友们猜到了两人要和陈景年同期发专辑打擂台。
但在繁星娱乐上却猜错了。
繁星可不敢惹陈景年。
因此。
作为新任总裁的王宗德看到网络上的消息。
汗毛倒竖!
他想起那一天沈镇被扇耳光,又想起沈镇被抓走判了七年,更想起陈景年的背后是京都公安局局长。
顿时破口大骂:
“他妈的李耀和黄宇,你们两个狗东西害苦了我啊!”
可事已至此。
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无论网络上对陈景年发专辑有什么讨论。
当事人陈景年都没关注。
他现在正在京都诚意唱片工厂考察,对刘恒询问道:“刘总,目前两张专辑生产了多少张?还有设备机准备得如何?”
“陈总。”
刘恒汇报道:“两张专辑目前已经生产了两百万张,配套的设备机也有两百万套!”
听到刘恒的汇报。
陈景年皱起了眉头。
两百万套?
距离正式发布还剩一天。
这点量恐怕远远不够,只怕不超过三天就要销售殆尽。
“不行,太少了。”
“让生产线全部工作,工人休息,生产线不能休息,该给的加班费给足。”
“15号之前,务必要到500万套。”
“而且15号之后,依旧要保持这样的生产速度生产半个月,明白吗?”
陈景年命令道。
“嗯嗯,陈总,我明白!”
虽然刘恒如此回答,但内心算了算。
15号之前500万套,之后加班生产半个月4500万套。
加起来都5000万了!
嘶!
难道陈总有信心卖到5000万套吗?
--
各方人物都登场了!好戏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