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建国会面后的第五天,李静带来了转机。
“王董,张建国松口了。”李静在视频通话中难掩一丝兴奋,“他通过中间人传话,表示愿意进一步谈谈,但有一个条件——他希望您能亲自参观长生生物的基因细胞实验室,并与他的核心研发团队进行闭门交流。”
王辰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个积极的信号。张建国愿意让他接触最核心的技术团队,说明之前的沟通起到了作用,他想要更直接地考察王辰的“诚意”和“专业性”。
“答应他。安排在下周,人员范围严格控制。”
“明白。另外,孙总那边进展顺利,我们又从两个小股东手里收购了3.1%的股份,总持股达到16.4%。”
“继续,但动作要更隐蔽。”
一周后,王辰轻车简从,只带了沈冰,再次来到长生生物所在的城市。这次,他直接进入了守卫森严的研发大楼。
实验室的气氛与老旧的厂区形成鲜明对比,充满了现代感和科技感。张建国亲自陪同,身边跟着几位核心研究员,其中一位四十岁左右、眼神锐利的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是实验室的负责人,韩博士。
王辰没有摆出投资人的架子,而是以极大的兴趣和谦逊的态度,聆听韩博士介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技术瓶颈和最新进展。他偶尔提出的问题,都切中要害,甚至引用了某些前沿论文的观点,这让韩博士和在场的研发人员都感到有些惊讶。
(【产业洞察】和提前恶补的专业知识发挥了作用。)
参观结束后,在一间小会议室里,王辰与张建国、韩博士以及另外两位核心专家进行了闭门交流。
“韩博士,您刚才提到的AAV载体递送效率问题,我注意到美国的Spark therapeutics公司最近有一项新的专利技术,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路。”王辰看似随意地提起。
韩博士眼睛一亮:“王总也关注Spark?他们的技术确实有独到之处,但专利壁垒很高。”
“专利是可以绕开,或者授权的。”王辰平静地说,“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投入足够的资源和时间去攻克。辰星资本可以支持你们组建专门的团队,去研究替代方案或进行授权谈判。”
他看向张建国:“张董,我上次承诺的研发投入是认真的。这不仅仅是资金,还包括辰星资本在全球的生物医药投资网络所能带来的技术合作机会、顶尖人才引进渠道。我们要做的,不是榨干长生生物的现有价值,而是给它插上翅膀,让它能飞得更高更远。”
王辰的话语,诚恳而充满力量。他没有画大饼,而是给出了具体的路径和资源支持。
张建国沉默了很久,会议室里只剩下空调运转的微弱声音。韩博士和其他几位专家看向张建国的眼神,带着明显的期待。
终于,张建国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王辰,缓缓开口:“王总,我管理这家企业三十年了,看着它起起落落。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它能重现辉煌,尤其是在最有前景的新领域。我…可以不再反对辰星资本的入股,甚至可以在董事会上支持一些合理的改革方案。但我有一个要求——”
“您请说。”王辰坐直身体。
“实验室,必须保持独立性和学术自由。韩博士的团队,不能完全被资本和KpI绑架。有些研究,可能十年都出不了成果,但一旦突破,就是革命性的。你们不能因为短期看不到效益就砍掉项目。”张建国语气坚决。
王辰几乎没有犹豫:“我完全同意。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是企业的生命线。我可以承诺,收购后,实验室的预算单列,由韩博士和张董您共同审定,除非出现重大方向性错误,辰星资本不干预具体研究课题的选择。”
这个承诺,彻底打动了张建国和韩博士。对于真正的科研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比稳定的支持和自由的探索空间更宝贵了。
张建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的第一个释然的笑容:“那么…王总,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张董。”王辰伸出手,与张建国用力一握。
最大的障碍,消除了。
离开长生生物,坐进车里,沈冰轻声汇报:“王董,孙总刚发来消息,又有两位个人股东同意转让股份,我们的持股比例即将突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