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推开门,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踩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院门口挂着的木牌裹着层薄雪,像缀了层碎银,谢怜伸手拂去雪粒,指尖触到木牌上的麦穗纹路,忽然想起老周昨晚留下的麦种。
“把麦种拿出来晒晒吧,”谢怜回头对刚起床的花城说,“雪后太阳足,晒晒能让种子更精神,明年发芽率也高。”花城点头,转身进屋取麦种,刚走两步,就看见慕情扛着把扫帚从里屋出来,肩上还搭着块粗布:“先扫出条路去张老伯家,昨天说好要帮他看看地窖里的红薯,别冻坏了。”
三人刚扫完院门口的雪,就听见巷口传来海娃的喊声。抬头一看,海娃和狗蛋各踩着个木滑板,从雪坡上滑下来,手里还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冻红的柿子。“谢怜哥!我们娘让我们送柿子来,说冻柿子甜!”海娃说着,脚下没站稳,连人带滑板摔在雪地里,却笑得格外开心。
谢怜连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拍掉他身上的雪:“慢点滑,别摔疼了。你们这滑板是自己做的?”狗蛋得意地拍了拍滑板:“是我爹用旧木板做的,可结实了!等会儿我们带你去村西的大坡滑,可好玩了!”
吃过早饭,四人提着麦种和冻柿子往张老伯家去。路上的积雪被村民扫出了窄窄的小道,偶尔能看见屋檐下挂着的冰棱,像透明的水晶。路过李婶家时,李婶正站在院门口筛玉米面,看见他们就喊:“谢怜小哥,快来尝尝我刚烙的玉米饼!雪天吃热饼,暖身子!”
“不了李婶,我们先去张老伯家,等会儿再来跟您讨饼吃!”谢怜笑着回应。走了没几步,就看见小石头蹲在路边,手里捧着只受伤的麻雀,正用布条轻轻包扎。“小石头,怎么了?”谢怜走过去,看见麻雀的翅膀垂着,沾了些雪。
“它从树上掉下来了,翅膀好像断了,”小石头眼圈红红的,“我想把它带回家养着,等它好了再放了。”花城蹲下身,仔细看了看麻雀的翅膀:“骨头没断,就是冻僵了,回去放在暖和的地方,喂点小米粥就能好。”
到了张老伯家,张老伯正坐在炕边搓草绳,看见他们来,连忙起身:“快上炕暖和暖和!我刚烧了炕,热乎着呢。”谢怜把麦种放在炕桌上:“张老伯,您看看这麦种,是前村老周送的,说是以前住我们院子的谢阿福老人留下的良种,您看明年能不能种。”
张老伯接过麦种,放在手里仔细掂量,又捏开一粒看了看:“这麦种好啊!颗粒饱满,胚乳也厚实,一看就是精心选过的。谢阿福我知道,当年他种的麦子,穗子比别家的长一截,磨出的面粉也白。”他把麦种递回去,“明年开春,咱们在西田划出一小块地试种,要是长得好,明年全村都能种!”
慕情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张纸:“昨天去镇上买井绳时,看见农技站贴的公告,说下个月要派技术员来村里指导种麦,到时候可以让他们看看这麦种,问问怎么种才能高产。”谢怜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有技术员指导,咱们心里更有底了。”
张老伯领着他们去地窖看红薯。地窖里黑漆漆的,点上油灯才看清,里面堆着满满一窖红薯,上面盖着层干稻草。“这些红薯是今年刚收的,够吃一冬天了,”张老伯拿起个红薯,擦了擦上面的泥,“你们要是想吃,就拿些回去,烤红薯、煮红薯都好吃。”
谢怜刚要推辞,海娃就喊:“我要吃烤红薯!上次谢怜哥烤的红薯,可甜了!”张老伯笑着说:“那正好,拿些回去烤,雪天吃烤红薯,最香了!”
从张老伯家出来,雪又开始下了,细细的雪粒落在脸上,凉凉的。海娃和狗蛋拉着谢怜去村西的大坡滑滑板,花城和慕情则提着红薯和麦种往回走。路上,慕情忽然说:“其实谢阿福老人的事,我昨天问了村里的老会计,他说谢阿福当年还办过互助组,帮着村里的贫困户种麦子,后来互助组解散了,他就一个人守着田。”
花城点点头:“咱们明年也可以办个互助组,谁家的田忙不过来,大家就一起帮着种,这样既能提高效率,还能互相学习种麦的窍门。”慕情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上扬:“这个主意不错,等开春了,咱们跟村民们说说,肯定有人愿意加入。”
回到家时,谢怜和海娃、狗蛋已经回来了,正围在灶边烤红薯。炉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红薯的甜香飘满了小屋。海娃看见他们回来,就喊:“慕情哥,快过来闻闻,红薯快烤好了!”
慕情走过去,蹲在灶边,看着炉膛里烤得冒油的红薯,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以前在天庭时,每天忙着处理公务,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日子——围在灶边烤红薯,和邻里一起讨论种麦,虽然简单,却格外踏实。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炕边,吃着烤红薯,聊着明年的打算。海娃说:“明年我要跟着谢怜哥学种麦子,等麦子成熟了,我要第一个割麦子!”狗蛋也跟着点头:“我也要学,我还要帮着喂牛,让牛长得壮壮的,好犁地!”
谢怜笑着说:“好,明年咱们一起种麦子,一起割麦子,还要一起晒麦子,让今年的麦种,长出最好的麦子。”花城把一块烤得最甜的红薯递给谢怜:“明年种麦的时候,把木牌挂在犁杖上,就像谢阿福老人当年那样,保佑咱们的麦子丰收。”
雪越下越大,小屋却格外温暖。窗外的雪地里,木牌上的麦穗纹路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像是在见证着这平凡却充满希望的日子。谢怜知道,明年的麦田里,不仅会长出绿油油的麦苗,还会延续着谢阿福老人的心意,延续着邻里间的温暖,让这片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