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的晨光带着新春的暖意,漫过故事阁的庭院时,谢怜正和花城一起拆去门上的旧春联,换上新写的红联。墨色的字迹在红纸上格外醒目,“春归花田添新色,福满庭院庆丰年”的联语,透着对新岁的期盼。
“新联贴得正,”花城后退半步,看着门上的春联点头,“等会儿去花田看看,雪该化得差不多了,腊梅苗也该松松土了。”谢怜笑着应下,伸手拂去脸角的浮尘:“灶上温着米酒,还有昨天剩下的糖糕,吃完再去也不迟。小海娃说今天要带小伙伴来,估计这会儿也该到了。”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一阵欢快的脚步声。小海娃带着两个邻家孩子,手里各提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自家做的年糕和糖果,跑进院子:“谢怜哥哥!新年好!我们来给你们拜年啦!”孩子们也跟着齐声喊“新年好”,清脆的声音让庭院瞬间热闹起来。
老水手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陶盆,里面装着刚催好芽的迎春种子:“新年头一天,来给你们送些种子,”他把陶盆递给谢怜,笑着说,“等天气暖和些,种在花田边,春天就能开得满坡黄,好看得很。”
众人刚坐下没多久,远处就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卷新布和一个木盒:“文书在后面呢,去镇上给乡亲们拜年了,让我们先把东西送过来,”南风跳下车,拿起一卷明黄色的布,“这布是灵文殿给的,给孩子们做几件新衣裳,春天穿正好。”
慕情打开木盒,里面装着绣娘新做的迎春图案香囊:“绣娘说这香囊里装了驱虫的草药,春天戴在身上,能少遭些蚊虫咬。”
谢怜接过香囊,递给小海娃和孩子们:“拿着吧,新岁戴新香囊,平平安安的。”孩子们开心地接过,小心翼翼地挂在衣襟上,小海娃还特意把香囊凑到鼻尖闻了闻:“好香啊!比去年的腊梅香囊还香!”
正说着,文书抱着卷画轴走了过来,手里还提着个纸灯笼,上面画着刚绽的腊梅:“给你们送灯笼来了,”他把灯笼递给谢怜,笑着说,“这灯笼晚上点上,挂在花架上,能添些年味。我还画了幅‘春归花田图’,等会儿展开给你们看看。”
众人分工忙碌,谢怜和老水手在厨房准备点心,温米酒、切糖糕、蒸年糕,香味很快飘满庭院;花城和慕情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猜花名”的游戏,把去年画的青蓝花、向日葵图拿出来,让孩子们猜花名,赢的能得到一颗糖果;南风和文书则在屋中展开画轴,“春归花田图”上,雪融后的花田泛着新绿,腊梅枝桠缀着花苞,迎春芽尖破土而出,满是生机。
“这画真好看!”小海娃凑过来看,指着画中的迎春芽说,“等我们种的迎春开了,是不是也这么好看?”文书笑着点头,拿起笔在画角添了个小小的孩童身影:“把你也画进去,明年迎春开了,咱们再画一幅真的‘迎春图’。”
中午时分,点心都摆上了桌。众人围坐在石桌旁,喝着温热的米酒,吃着香甜的糖糕和年糕,孩子们则拿着糖果,在院子里追着墨尾跑,笑声不断。老水手看着院中的热闹景象,笑着说:“新岁头一天就这么热闹,今年的花田肯定能长得比去年好,盛会也能办得更红火。”
南风放下酒杯,指着花田的方向:“等天气暖和些,咱们就去把花田翻一遍,再把迎春种子种上,”他看向小海娃,“到时候还得请你当‘小管家’,帮着浇水松土,好不好?”
小海娃立刻挺直腰板,用力点头:“好!我肯定能管好!还要教小伙伴们怎么种花,让他们也帮着照料花田!”
午后,阳光渐渐暖起来,院中的雪水顺着墙角慢慢流淌,空气里满是泥土的清香。文书把“春归花田图”递给谢怜:“这画送给你们,挂在屋里,看着也能添些春气。”谢怜接过画,轻轻展开,画中的生机仿佛要溢出纸面,心里满是对新岁的期待。
傍晚时分,众人陆续离开。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小声说:“谢怜哥哥,等春天迎春开了,咱们还要一起种花,一起办赏花会,好不好?”谢怜笑着点头:“好,新岁新花新热闹,咱们一起把花田照料好,把日子过好。”
夜深了,谢怜和花城坐在庭院里,手里捧着温热的米酒,看着天上的星星。院中的红灯笼亮着,映着门上的新联,格外温馨。
“三郎,”谢怜轻声说,“新的一年开始了,又能和你一起,看着花田从春到冬,从荒芜到繁盛,真好。”
花城握紧他的手,眼底满是温柔:“以后的每一年,都会这样。我们会一起守着花田,守着庭院,看着迎春绽、青蓝开、葵花黄、腊梅香,和身边的人一起,把每个季节都过得有滋有味,把每个新年都过得热热闹闹。”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迎春种子和那幅“春归花田图”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庭院里的虫鸣,像是在为这新岁的开端,奏响充满希望的乐章,也为花田的新一季,埋下繁盛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