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一
王海涛把车停在城建集团办公楼的地下车库,指尖还残留着上次在江城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攥紧银行卡的凉意。玻璃窗倒映出他西装革履的模样,可眉宇间的褶皱里,全是被邓鑫元拒绝后的憋闷。
“王总,陈主任那边回电话了,说愿意帮忙牵线,但得您亲自去跟他见一面。”助理小张的声音从副驾传来,手里捏着一张烫金的名片,“他今晚在‘江城会’有个局,说您要是方便,过去坐会儿,正好聊聊理工大新图书馆的事。”
王海涛扯了扯领带,喉结滚动了一下。他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从城郊小施工队做到如今的城建集团老总,靠的就是“会来事”——项目招标前请关键人物喝顿酒、送张卡,再塞个“红包”,事情十有八九能成。可邓鑫元这块硬骨头,却让他栽了跟头。
上次去校长办公室,他揣着六万八的银行卡,想着新图书馆项目总投资三个亿,这点“见面礼”不算多,可邓鑫元连看都没多看,只说“竞标凭资质,走歪路不欢迎”。这话像根刺,扎得他心里发疼。如今能搭上陈明威这条线,他没理由放弃——陈明威是市教委分管高校基建的副主任,邓鑫元再硬气,也得给上级领导几分面子。
晚上七点,“江城会”的霓虹灯在夜色里闪着奢靡的光。这是江城最顶级的娱乐城,门口停满了豪车,穿旗袍的服务员躬身引路,空气中飘着淡淡的香氛。王海涛跟着小张走进包厢,陈明威正坐在沙发中央,手里夹着雪茄,身边围着两个穿短裙的年轻女人。
“王总,可算来了!”陈明威笑着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来,坐,我给你介绍下,这两位是刚从艺术学院毕业的小姑娘,陪咱们喝两杯。”
王海涛坐下,目光扫过包厢——水晶吊灯晃得人眼晕,茶几上摆着价值不菲的洋酒和水果拼盘,墙上的电视正放着喧闹的歌舞。他心里清楚,这种场合的“局”,从来都不止喝酒那么简单。
“陈主任,这次麻烦您了。”王海涛递上一支雪茄,帮陈明威点燃,“理工大那个项目,我是真心想做,咱们公司的资质您也知道,之前做过好几个高校的基建,质量绝对没问题。就是邓校长那边……”
“嗨,邓鑫元嘛,我知道。”陈明威吸了口雪茄,吐着烟圈,“这人是出了名的‘死脑筋’,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要守什么‘清白’。不过你放心,他再硬气,也得听教委的安排。”
陈明威端起酒杯,跟王海涛碰了一下:“我跟他打过几次交道,这人吃软不吃硬。你上次直接送钱,太急了。这样,我明天以‘调研高校基建廉政工作’的名义,把他约到这儿来,咱们边吃边聊,你再好好跟他说说,态度放软点,再让这两位姑娘陪他喝两杯,气氛一到位,事儿就好办了。”
王海涛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谢谢陈主任!您放心,这事成了,我肯定忘不了您的好处。”
陈明威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示意身边的女人给王海涛倒酒。包厢里的音乐声越来越大,王海涛看着眼前的灯红酒绿,心里却想着邓鑫元那张严肃的脸——他总觉得,这事恐怕没那么容易。
邓鑫元早上七点准时推着自行车出了家属院,车把上的帆布包里,除了文件,还多了一份《江城理工大学新图书馆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方案》。昨天晚上,他跟廉政监督小组的老师们开了半宿会,把招标流程里可能出现的漏洞又梳理了一遍。
“邓校长,早!”楼下卖早点的李阿姨笑着打招呼,“今天要不要来份油条?刚炸好的,热乎!”
“不了李阿姨,我去学校食堂吃。”邓鑫元笑着摆手,跨上自行车。车轱辘碾过路面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想起昨天父亲打来的电话,说家里的玉米收完了,让他有空回趟家,尝尝新磨的玉米面。
刚到学校门口,校办主任周明远就迎了上来:“邓校长,市教委陈明威主任刚才给您打了电话,说想明天上午请您去‘江城会’聊聊新图书馆项目的廉政工作,还说顺便调研下高校基建的情况。”
邓鑫元愣了一下。陈明威分管高校基建,之前新图书馆立项时打过几次交道,可对方从来没在“江城会”这种地方谈工作。他皱了皱眉:“‘江城会’?那不是娱乐城吗?谈工作怎么会选在那种地方?”
“我也觉得奇怪,可陈主任说,那边环境好,安静,适合聊事。”周明远递过手机,“他还说,让您务必赏光,就当是朋友间聚聚,顺便沟通下工作。”
邓鑫元摩挲着车把上的漆皮,心里犯了嘀咕。他了解陈明威,这人平时喜欢讲究排场,之前有次高校基建座谈会,他还特意让下属安排在五星级酒店。可“江城会”这种地方,鱼龙混杂,根本不适合谈廉政工作——这里面,恐怕没那么简单。
“明远,你去查下‘江城会’的背景,再问问最近有没有其他高校领导被陈明威约到那儿去。”邓鑫元叮嘱道,“另外,把新图书馆的招标资料再整理一份,明天我带上。”
周明远点点头:“好的,邓校长。不过您真要去吗?‘江城会’那种地方,传出去恐怕不好听。”
“去。”邓鑫元语气坚定,“他是上级领导,以工作名义邀约,我要是不去,倒显得我心虚。再说,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想聊什么‘廉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