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 20 个社区的智能安防系统刚进入最终调试阶段,新加坡分公司商务总监周明就带着团队登上了飞往普吉岛的航班。舷窗外,湛蓝的海面与白色沙滩逐渐清晰,周明手里的调研报告却记录着这个旅游胜地的 “安全隐忧”—— 普吉岛每年接待全球游客超 1200 万人次,仅芭东海滩去年就发生游客财物被盗案件 327 起,黑导游强行拉客、商家宰客等纠纷更是日均 3 起。当地警方虽增加了巡逻警力,但景区面积大、游客流动快,传统人工巡逻常常 “顾此失彼”,普吉岛旅游局多次公开寻求智能化安防解决方案。
“普吉岛的核心需求不是简单的社区安防,而是‘景区与周边社区的协同防护’。” 周明在团队落地后的首次会议上强调,“游客白天在景区活动,晚上可能住在周边社区,安全需求是连贯的;而且黑导游、偷窃人员往往在景区和社区之间流窜,必须把两者的安防系统打通,才能形成完整的防护网。”
第二天一早,团队就兵分两路展开调研:周明带着商务专员拜访普吉岛旅游局,了解官方对安防系统的具体要求;技术顾问李哲则深入芭东海滩及周边的芭东社区,跟着巡逻民警体验日常工作。李哲发现,芭东海滩的监控设备大多老旧,只能录制画面,无法识别异常行为;而芭东社区的门禁系统仅针对居民,游客想进入社区的便利店、药店,常因无法证明身份被拒,既影响游客体验,也让社区错过了潜在的便民服务机会。“必须把景区的游客数据和社区的安防系统联动起来,才能既保障安全,又提升便利度。” 李哲在调研日志里写下结论。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很快设计出 “景区 + 社区” 联动安防方案。核心亮点有三:一是 “异常行为跨区域识别”—— 在芭东海滩及周边道路安装具备 AI 行为分析功能的智能摄像头,不仅能识别 “可疑人员尾随游客”“伸手偷窃” 等动作,还能追踪人员轨迹,若可疑人员从景区进入社区,社区的摄像头会自动接力监测,确保不丢失目标;二是 “人流密度动态预警”—— 系统通过实时分析景区和社区的人流数据,当芭东海滩某区域人流密度超过每平方米 3 人时,会自动在景区入口、社区公告栏推送 “拥堵预警”,并推荐分流路线,避免踩踏风险;三是 “游客身份互通管理”—— 将社区门禁系统与普吉岛景区票务系统联网,游客凭电子门票或人脸识别,就能进入周边合作社区的便民服务点,既解决了游客 “进门难” 问题,也让社区通过登记游客信息,实现了外来人员的精准管理。
方案演示会当天,普吉岛旅游局局长颂萨亲自到场。当李哲在大屏幕上模拟 “可疑人员偷窃游客手机后逃往芭东社区” 的场景时,全场人都屏住了呼吸:系统在 1 秒内识别出偷窃动作,自动将该人员录入 “临时黑名单”,并同步推送预警信息给景区安保、社区保安和附近的巡逻民警;可疑人员刚踏入芭东社区,社区的摄像头就立刻捕捉到他的身影,在屏幕上标注出实时位置,民警根据定位,5 分钟就赶到现场将其拦截。“太高效了!” 颂萨忍不住拍手称赞,“之前我们处理类似案件,平均要花 30 分钟才能确定嫌疑人位置,现在 5 分钟就能解决。”
更让颂萨惊喜的是 “黑名单人员快速识别” 功能。李哲将普吉岛警方提供的 10 名有偷窃前科人员的照片录入系统,当模拟其中一人出现在卡伦海滩时,系统仅用 0.8 秒就识别出身份,同步推送预警给相关部门。“这些人常换身份、换着装来景区作案,人工识别很难发现,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就能提前防范。” 颂萨说。
演示结束后,颂萨当场表示愿意签订合作协议。经过一周的细节洽谈,辰星科技与普吉岛政府正式签约,拿下芭东海滩、卡伦海滩周边 3 个社区的安防项目,订单金额 8000 万人民币。签约仪式上,颂萨握着周明的手说:“普吉岛的旅游业靠的是游客的信任,这套系统能帮我们守护这份信任,期待未来能推广到全岛所有景区。”
本章末,项目施工队已进驻芭东社区,开始安装智能摄像头和门禁设备。周明站在芭东海滩边,看着工人师傅们忙碌的身影,给林辰发去现场照片:“林总,我们成功把业务从城市社区拓展到了旅游景区,这是普吉岛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我们打开东南亚旅游安防市场的钥匙。” 林辰很快回复:“守住质量,做出样板,未来东南亚还有很多旅游城市等着我们。”
夕阳下,芭东海滩的游客们悠闲地散步,远处的施工队仍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周明知道,不久后,这里将迎来更安全、更便捷的旅游环境,而辰星科技的东南亚业务版图,也将在旅游安防这个新赛道上,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