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没有休息多久,就趴了一会, 极度的疲惫让他几乎瞬间陷入昏睡,但强烈的责任感和里面鼎沸的人声让他仅仅休息了不到半小时,就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他用力搓了把脸,灌了几口冷水,就又打起精神来到食堂。
食堂里人声鼎沸,粥香弥漫,但场面依旧有些混乱。他目光扫过黑压压的人群,知道必须立刻建立更细化的组织架构。
他叫5号把他抱起来,放到不锈钢桌子上的,然后再爬起来,站到不锈钢桌子上, 居高临下,用已经沙哑却依旧有力的声音喊道:
“医生护士有没有?有多少要多少!”
声音落下,人群中陆陆续续站起几十个身影。
“那位是林博士和她的9人博士团队,你们去找她们优先检查身体状况,替他们分担一下。” 他精准地指向正在忙碌的林倩小组。
看到陆陆续续的医生护士过去后, 医疗压力得到了初步分流。
他再次开口:
“学过管理的,来50人,觉得能担任这份工作的也行。” 他需要文职和管理人员来处理海量的信息,“那位是小雅,是我们驻地的管理,她会教你们怎么记录,如何分工。”
唰唰唰!50人,男女老少都有,向小雅靠近。
等小雅那边人齐后, 他开始组建维持秩序的队伍。
“我们驻地还需要50个有治安经验的人帮忙组织一下队伍,防止混乱,脑子灵活点的,有没有?”
短暂的沉默后,看到第一个站起来的人。 那是一个身材结实、眼神沉稳的中年男人。
“好,你以后就是治安队队长,” 李默当场任命,给予信任,“接下来,由你挑选剩下的临时替补一下其他空缺,协助他们把工作做下去。”
紧接着,他转向生产领域:
“有没有人会无土栽培,或者想学无土栽培技术的?人数不限,那位是我们的农业天才孙思玲。”说完后,他指向人群中孙思玲的位置。
看到过去密密麻麻的人, 李默心中稍安,农业是未来的希望。
他的目光又转向厨房区域,大声问道:
“厨房那边需要人手帮忙吗?”
“需要,碗筷数量不够。” 负责厨房协调的人立刻回应。
“你知道大概数量差多少吗?”
“大概5-600套!”
“好!这边是理工团队的20人,” 他指向几天前选择就在驻地一起互帮互助的的那批学生,“体检过关的,身体健康的,再来30人,跟着他们去仓库拿碗筷。”
指令清晰,条理分明。原本混乱的人群,如同被无形的手梳理着,迅速按照技能和需求被分配到各个岗位。秩序,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建立。
他跳下来,走到小雅身边, 压低声音,交代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你们登记完后,好好留意一下,哪些能修直升机,哪些能开直升机,哪些是特殊人才或者科学家,登记完了再给我。”
他深知,在这个崩坏的世界,交通工具和特殊技能,是比黄金更宝贵的资源,是维系这个庞大集体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关键。
短短时间内,李默展现出了一个领袖在危机中最重要的素质——决断力、组织力和对核心资源的敏锐嗅觉。他将两千多人的混乱洪流,引导向了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轨道。一个属于末日的、粗糙却充满生命力的社会结构,正在他的手中,被一点点地塑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