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就这样悄悄地来到了,一丝丝秋风夹带着初秋的凉意徐徐地吹着紫禁城的明黄色屋顶,再通过大殿的门,吹在百官的身上。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衣袍上的补子在晨光里泛着暗纹,胤禩站在皇子队列中,听着户部官员奏报直隶赈灾的进展——粮草已悉数运抵灾区,粥厂增设至四十处,剩余的五万两赈灾银也已拨付地方,用于修缮河堤、赶种秋粮,一切都在有序推进。
康熙坐在御座上,指尖漫不经心地划过案上的奏折,待官员们奏完日常事务,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此次黄河大水,直隶灾民流离失所,幸得通州漕运的粮草及时接济,才解了燃眉之急。可诸位,国库存银仅剩五十万两,我大清朝何以至此?”
这话一出,满殿皆惊。官员们纷纷交头接耳,有一些当日御前没有在场的官员脸上满是难以置信——大清虽算不上国库充盈,却也不至于只剩五十万两,这可是连一场中等规模的灾害都应付不了的数额。
胤禩心里也咯噔一下——他知道康熙迟早会提国库亏空的事,却没料到会这么快,不过随即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这十几天京里格外平静:太子被禁足在东宫,闭门思过,没再闹出动静;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忙着打理生意,火锅店在京城开了三家分号,香水坊的玫瑰香膏成了宫中风靡的物件,连京郊的庄园都靠着反季蔬菜赚了不少银子,日日有进项进账;他自己则过得规律,晨起练骑射,上午上朝,下午读书写字,晚上陪福晋们说话,虽刻意节俭,却也真切体会到清朝王爷“锦衣玉食、仆从环绕”的奢靡,此刻听到国库存银告急,才更觉官员贪腐、皇室奢靡对国库的损耗。
康熙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声音陡然转厉:“朕这些天查了户部的旧账,发现国库存银本应足有一千三百万两,可如今却只剩五十万两。这一千二百五十万两银子,去哪了?佟国维,你是领侍卫内大臣,又是议政大臣,你应该知道,你来给朕说说。”
佟国维连忙出列,躬身回话,声音带着几分紧张:“回禀皇上,经户部核查,这一千二百五十万两银子,多是这些年各级官员、皇亲国戚从户部借走的。上至亲王、郡王,下至地方督抚、京官,共有三百余人借过银两,少则数千两,多则数十万两,且多数借款已超归还期限,至今未还。”
他顿了顿,补充道:“其中,皇亲国戚借款占了六成——有的王爷借银盖王府、办宴席,有的公主借银补贴夫家,还有的官员借银买官、贪墨,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国库空虚,无以为继。”
“无以为继?”康熙猛地拍案,御座前的茶杯都被震得晃动,“若是再发生一次黄河大水,再遇到一次边疆战事,国库拿不出银子,难道要让灾民饿死,让士兵冻毙?这已不是简单的财政亏空,这是动摇大清国本的腐败!”
满殿官员皆跪伏在地,齐声说道:“臣等有罪,请皇上责罚!”
胤禩也跟着跪下,心里却在快速盘算——追缴国库欠款是件得罪人的差事,既要面对皇亲国戚的压力,又要处理各级官员的推诿,稍有不慎就会得罪满朝文武,康熙此时提出此事,是因为他自己也不好直接发作处理,跟前世一样多半是要找个冷面王做那个坏人——这事还真就四阿哥胤禛能办。
果然,康熙的目光落在皇子队列中,语气稍缓:“充盈国库刻不容缓,追缴欠款行动,势在必行!朕打算择一皇子代朕追缴,限令一个月内,让借银之人悉数归还欠款。这人选,朕也已经想好了。”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殿外,最终说道:“四阿哥胤禛在直隶赈灾时,手段刚硬,严惩贪腐,办事利落,深得朕心。等他回朝,就由他代朕追缴国库欠款,总领追缴事宜,户部、刑部全力配合。若有人拒不归还,或暗中作梗,一律按律严惩,绝不姑息!”
这话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惊——四爷性子冷硬,不擅交际,得罪的人本就不少,让他追缴欠款,无疑是丝毫情面不会讲,他们的日子有点难过了。
康熙看着跪伏在地的众人,声音恢复了平静:“此事就这么定了。佟国维,你先让户部整理好借银名单,标注清楚借银人、借银数额、借款期限,等四阿哥回朝后,即刻交给他。其他官员,若有借银未还的,先自行筹措银两,免得届时被追缴时难堪。”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和。
康熙没再多说,摆了摆手:“退朝。”
官员们陆续散去,胤禩起身时,特意看了一眼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两人脸上都带着几分慌张,显然也借了国库的银子。他走上前,低声道:“九弟、十弟,你们借的银子,尽快想办法还上,免得等四哥回朝后,大家难堪。”
胤禟皱着眉头:“八哥,我借的二十万两银子都投进火锅店和香水坊了,哪有银子还?再说,那么多王爷、官员都借了银,四哥未必敢真的逼我们还。”
“就是!”胤?也附和道,“我借的十万两银子都给母妃修院子了,要还也得等母妃的俸禄下来。”
胤禩摇了摇头,语气严肃:“四哥的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他只认规矩不认人。你们若不尽快还银,真等他追缴时,不仅会得罪四哥,还会让皇阿玛不满。赶紧想办法,哪怕先从生意里抽一部分银子,也要先还上一部分,免得被动。”
胤禟和胤?对视一眼,虽不情愿,却也知道胤禩说得有理,只好点头应下。
胤禩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心里也在想,这钱肯定得想办法还上,不仅他自己要还,他还要做点什么,“冷面王、孤臣”这两顶帽子也不是好戴的,若是他胤禛最终没有登基,恐怕死的最惨的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