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长接过文件,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几分复杂的感慨:“小林啊,你来得正好。最近都不见你来综合科坐坐,是不是现在跟在县长身边,就把我们这些老同事给忘了?”
我正琢磨着怎么接话,一股浓郁的香水味飘了过来。
只见李晓燕端着一个精致的陶瓷茶杯,扭动着腰肢走了过来。
她今天穿了一件紧身的黑色蕾丝边打底衫,外面套着件米白色的小西装外套,西装扣子没系,使得那被紧身衣包裹的、呼之欲出的丰满胸脯和纤细腰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包臀裙下踩着的高跟鞋更让她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哎哟,林秘书现在可是大忙人,哪像我们啊,整天就埋在这些枯燥的材料堆里,人都快发霉了。”她声音甜得发腻,话语里的攀附意味毫不掩饰,那双描画精致的眼睛在我身上流转,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某种暗示。
她身子微微前倾,“不过林秘书,有空还是要常回‘娘家’看看,指导指导我们的工作嘛。”她特意将“指导”二字咬得有些暧昧。
我脸上立刻挂起略带腼腆和无奈的笑容,仿佛听不懂她的弦外之音:“李姐您可千万别拿我开玩笑了,综合科是我的起点,我永远都是这里的学生,是来向刘科长和各位前辈请教的。”
我的谦逊姿态似乎刺激到了另一个人。
隔壁办公桌的陈小东,闻声从电脑后探出头来。他比我早一年进府办,一直在综合科负责撰写材料,自诩笔杆子过硬。
当初张县长选联络员,我这个比他晚来的“新人”意外当选,他一直耿耿于怀,认为我不过是靠着张振国的关系才走了狗屎运。如今眼见机构改革风声骤起,各路神仙各显神通,而我这个“红人”似乎并无动静,他的那种酸葡萄心理仿佛找到了宣泄口。
“哟,我当是谁呢,原来是林大秘书大驾光临我们这清水衙门啊。”陈小东语带讥讽,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半个办公室的人听见。
“怎么,又来传达县长最新指示了?您放心,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他说着,还故意拿起了笔,做记录状。
我心里冷笑:这陈小东,怕是又在李晓燕那里碰了软钉子,把邪火撒我身上了。李晓燕这女人,确实是个尤物,但也势利得很,怎么会看得上陈小东这种要背景没背景、要前途看不清前途,快三十了还打光棍的老科员?
我面色不变,仿佛没听出他话里的刺,笑容依旧温和:“陈哥说笑了,县长对材料要求高,我是来请刘科长把关,请各位前辈帮忙完善的。咱们综合科的文字功底,是府办最强的,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李晓燕见状,立刻发挥了她那八面玲珑的本事,嗔怪地瞪了陈小东一眼:“小陈,你怎么说话呢!林秘书是咱们科出去的,回来就是回家,什么指示不指示的,多见外!”她说着,又向我抛来一个媚眼。
我赶紧借坡下驴,溜之大吉。
中午在机关食堂吃饭时,陈小东特意端着盘子,和信息科几个小年轻坐到了我邻桌。
“听说了吗?这次新设的政研室,那可是真正要笔杆子的地方,是给领导出思路、定政策的智囊!我看啊,刘科长在综合科熬了这么多年,资历能力都够,这次总该轮到他了吧?”陈小东故意提高声调,仿佛在陈述一个公认的事实。
信息科的小谢立刻附和道:“冯科长也不差啊!咱们县的信息工作每次在市里评比都名列前茅,冯科长抓亮点、写专报的能力那是一绝!搞政研工作也需要这种敏锐性。”
“那也得看领导怎么考虑,综合平衡嘛。”陈小东斜睨了我这边一眼,意有所指。
“不过这年头啊,光会溜须拍马、伺候领导可不行。关键时刻,还得看真本事、硬资历!有些位置,不是靠投机取巧、攀附关系就能上去的。老祖宗说得好,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啊!”他最后这句话,几乎是赤裸裸的指桑骂槐了。
这话的指向性再明显不过,邻桌几个同事眼神复杂地在我和陈小东之间穿梭,有看热闹的,也有幸灾乐祸的。
坐在不远处的田静,担忧地看了我一眼,小手捏着筷子,欲言又止。
而同样在附近的赵明宇,则嘴角挂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讥诮和快意,悠闲地夹着菜,一副隔岸观火、乐见其成的表情。
我头也没抬,专心致志地对付着餐盘里的红烧排骨,吃得津津有味,脸上甚至带着一丝享受美食的满足感,仿佛他们议论的话题、那些含沙射影的攻击,都与我毫无关系。
我内心却在冷笑:陈小东啊陈小东,当年我刚进综合科时,你还算个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我自问从未得罪过你,没想到度量如此之小。不过,这种段位的挑衅,如同犬吠,理会他反而抬举了他。真和他当众争执起来,不仅失了身份,还可能给有心人留下“年轻气盛、不能容人”的把柄,惹来一身骚。
扮猪,就得有扮猪的觉悟和耐心。他们只看到我作为联络员表面上的风光,却选择性忽视了我这大半年在张县长有意无意的打磨下,所获得的成长。
张县长交给我的,远不止是端茶倒水、安排行程、传递文件这些琐事。
他让我独立审核、修改甚至起草重要的会议纪要,锻炼的是我对复杂政策的精准把握能力和高度精炼的文字表达能力。让我牵头或深度参与《河清县产业发展路径思考》、《后疫情时代河清县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等颇具分量的调研报告,这是在系统地培养我的战略思维、宏观视野和深入实际的调研能力。
这些能力和经验的积累,恰恰是一个合格的政策研究室核心干部必须具备的硬核素质!
张县长,似乎是在有意识地打磨我,为某个更重要的位置做准备。
这一点,我内心隐隐有所察觉,但从不敢宣之于口,更不敢有丝毫表露。这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契。
而现在,在这场机构改革的疾风暴雨面前,我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完美地扮演好那个“懵懂”、“低调”、甚至显得有些“与世无争”的年轻联络员角色。收敛所有的锋芒,静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