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证言》的拍摄进入更为关键的阶段。剧情推进到警方对犯罪集团的收网行动前夕,气氛如同绷紧的弓弦。然而,一股隐藏的暗流正在警队内部涌动。
这一日的戏份,集中在警方设立的临时指挥中心。陈锋根据最新线报,正准备向上级汇报调整保护秦若澜地点的计划。镜头扫过指挥室内忙碌的警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与专注。
秦若澜坐在角落的监视器前,看着屏幕上切换的各个监控画面。她虽然听不见周围的讨论,但敏锐地捕捉到空气中不同寻常的紧张。她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一位负责通讯联络的年轻警员,发现他在陈锋陈述关键部署时,低头操作手机的动作频率异常,且在与她对视的瞬间,眼神有一丝极其短暂的闪烁和回避。
秦若澜的心猛地一沉。她不能说话,无法立刻提醒,只能用力拉了拉身旁陈锋的衣袖,在他看过来时,用眼神死死锁定那个年轻警员,手指在膝盖上急促地敲击着摩斯电码中代表“危险”和“注意”的节奏——这是她在前期准备中,为角色设计的、属于她个人的秘密示警方式。
陈锋接收到她的信号,眉头几不可查地一蹙。他并未立刻声张,而是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名警员,同时以更隐晦的手势示意身边最信任的搭档提高警惕。骆铭将陈锋那一刻的内心活动演绎得淋漓尽致——从接收到信号瞬间的惊疑,到强行压下的震惊,再到迅速做出的冷静判断,眼神里的信任与警惕疯狂交织。
尽管陈锋已经心生警惕,但信息的泄露已然发生。就在他们按照原定计划,秘密转移秦若澜的途中,车队遭到了早有预谋的、极其猛烈的伏击!
这场戏在外景地实地拍摄,动用了多辆特技车辆和大量的爆破点。枪声大作,轮胎摩擦地面的刺耳声音不绝于耳,车辆在狭窄的街道上追逐、碰撞、翻滚,场面混乱而危险。
陈锋驾驶的车辆被逼停,他和秦若澜被迫下车,依托掩体进行还击。敌人的火力精准得可怕,显然对他们的转移路线和人员配置了如指掌!
“有内鬼!”陈锋在激烈的交火中,对着通讯器怒吼,眼神里充满了被背叛的愤怒和必须保护证人的决绝。他一把将秦若澜紧紧护在身后,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着可能飞来的流弹。
沈清梧的表演空间在此刻被压缩到极致,却又无比放大。她听不见震耳欲聋的枪声和爆炸,只能感受到脚下地面的震动,看到陈锋和同事们紧绷到极致的侧脸,看到子弹打在掩体上溅起的碎石,闻到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和轮胎烧焦的刺鼻气味。她的恐惧是无声的,却更加撼人心魄。她紧紧攥着陈锋的衣角,仿佛那是唯一的救命稻草,眼神里除了恐惧,更添了一层因内部背叛而产生的、更深沉的绝望与冰冷。
就在这场高潮戏份紧张拍摄的同时,谁也没有料到,远处某个隐蔽的山坡上,有代拍或狂热粉丝利用长焦镜头,清晰地拍下了部分激烈的枪战和爆炸场面,尤其是骆铭将沈清梧死死护在怀中、翻滚躲避爆炸气浪的惊险镜头。
这段长达几分钟、画面清晰、堪比大片预告的路透视频,被迅速上传到网络。
#骆铭沈清梧新戏路透#
#无声证言 枪战#
#骆铭保护沈清梧#
等话题如同坐火箭般空降热搜榜首!
视频中,骆铭那种不顾自身安危、将沈清梧完全纳入保护圈的姿态,以及沈清梧那脆弱又坚韧的眼神,瞬间点燃了全网。
“我的天!这真的是路透?质感也太好了吧!”
“骆铭这保护欲!我死了!‘倾铭’cp粉过大年!”
“清梧妹妹演得好好啊,那个眼神,我见犹怜又带着狠劲!”
“这电影什么时候上?我必看!”
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期待和赞美,对电影和两位主演的呼声达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真正的危机才刚刚浮现。
周世渊虽死,但他留下的残余势力,以及那些曾被沈清梧“清朗行动”触犯利益的各方人马,并未完全死心。他们敏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
很快,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分析帖”和“爆料”:
“据‘内部消息’,《无声证言》剧组管理混乱,安保措施形同虚设,如此危险的动作戏份,竟然能让代拍轻易拍到,演员安全堪忧啊!”
“听说沈清梧因为坚持不用替身,差点在爆炸戏份中受伤,骆铭也是为了保护她才那么拼,这算不算是剧组为了效果罔顾演员安全?”
“有没有人觉得,这次路透泄露得太是时候了?电影拍摄过半,正好需要热度,这波‘意外’路透,未免太巧了吧?”
这些言论看似关心,实则阴险地将矛头指向了剧组的安全管理和演员的敬业精神,甚至暗示此次路透是片方为了炒作而自导自演。试图将公众的注意力从作品的精彩转向对剧组专业性的质疑,甚至挑拨演员与剧组的关系。
苏墨在第一时间监测到这些舆论动向,立刻向沈清梧汇报,同时紧急联系电影的宣传方,商讨应对策略。
片场内,刚刚结束一天高强度拍摄的沈清梧,还没来得及卸妆,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她看着手机上那些沸反盈天的讨论和暗藏机锋的“爆料”,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清醒。
“树欲静而风不止。”她对身旁的骆铭和走过来的导演说道。
骆铭看着手机,眼神微冷:“有人坐不住了。”
导演更是气得不行:“胡扯!我们的安保级别是最高标准!必须发声明澄清!”
戏内的叛徒尚未肃清,戏外的明枪暗箭又已袭来。《无声证言》的拍摄,仿佛映照着现实的残酷,真正的较量,从来不止在镜头之内。沈清梧知道,她和她的团队,必须再次打起精神,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