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成都来的学生喝完手里的,打了个嗝问到:“你们说的是真的哇?大锅,你不得嚯我撒?那可以再给我来一瓶不?”
他这话一出,大家都乐开了。边上的干事有听明白了,立马弯腰从箱子里面又抽出一瓶,打开了瓶盖递了过去。
接着就见成都学生二话不说,对着瓶子就吹了起来,咕咚咕咚几声,一瓶饮料就见底了,完事了还打了个饱嗝。
乐的接新点的众人哈哈直笑,安排好这对父子后,欧阳文静笑眯眯对着刘胜勇问到:
“你怎么会他们的话?说的还有鼻子有眼的嘛,真不错。”
刘胜勇得意的挑挑眉,笑着说到:“这有什么难的,学个方言而已能有多难?
就我这聪明的大脑瓜,几句对话后就能学会了,轻松拿捏?”
眨巴着美丽大眼的欧阳文静听完,笑着说到:“就你,还几句话?骗鬼了吧。
你肯定是以前在哪里学过,要不就是去那边住过一段时间,我猜的对不对?”
再次闲下来的干事们,也起哄到:“对呀,勇哥你快说,是不是学姐说的那样?”
“刚才那对父子上来的时候,一开口就把我听懵了,都没敢上前,幸好学姐顶上去了。”
“哈哈,我也是,完全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是呀,本来我都以为我们完了,要请外援了,结果没想到勇哥居然深藏不露的。”
“是呀是呀,这方言听着像是成都那边的吧?”
“你这不废话嘛,先前广播都报了,这趟火车就是从那边过来的。”
听了会儿大家的议论后,刘胜勇压压手说到:“行啦,大家都声音低一点,我们这么在背后议论别人总是不太好的。
我之所以会,还真就是如欧阳学姐猜的一样,在那边住过一段时间,所以我会说就很好理解了吧?”
见自己猜中了,欧阳文静略显得意的哼了一声,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果然是这样”的表情。
大家没注意到的是,在他们接待父子俩的时候,远处还有两个人默默的注视着。
同时也在讨论着刚才发生的一幕,只听其中一个带眼镜的,梳着偏分发型的中年老师说到:
“老张你看到了吧?今年我们学校搞的这个迎新还真有点意思呀,在这茫茫人群里,一眼就认出来了。
不像往年,死气沉沉的,一点活力都没有,这才像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嘛。走,我们也过去凑凑热闹。”
同样来了兴趣的叫老张的听完,点头说到:“走。”
闲下来的几人,正听刘胜勇吹牛呢,突然一位队友轻声的喊到:“都别说了,有人来了。”
快大家一步的欧阳文静,看着走来的两人,立马上前喊到:“张教授,李教授,你们你好,我们正在做迎新活动呢。”
她话刚说完,就听李教授笑道:“欧阳,你们今年的这个迎新搞得不错嘛,很有大学生的精气神嘛。”
边上接过冷饮,文化衫的张教授,也夸赞到:“是呀,这还准备了这叫什么?文化衫短袖t恤对吧?
这个创意不错呀,想来协调到这些东西不容易吧?红星贸易公司?老李,这是不是就是那家做哔哔机的公司呀?”
张教授:“我看看,嘿,这还真是,上海就一家公司叫这个名字,是他们没错了。
自从有了他们这家公司,我们学校都少了好多有实力的同学和老师了。欧阳,你们的办事能力可以呀。这么大一家公司,都被你们拉来赞助了。”
听到这夸赞的话,欧阳文静的俏脸有些微红,但还是实诚的说到:“不是这样的,张教授李教授。
这都是刘胜勇去协调联系,我就帮着跑跑腿而已。”
在众人说笑间,又陆续的到了两列火车。有从北边过来的,也有从南方开来的。
来的新生也多了起来,大家忙活了好一阵,这才引导着学生和家长们上了等在一边的客车,算上最先到的父子俩,车上已经坐了8位新生和十二位家长了。
偷懒的刘胜勇和欧阳文静说了一声后,笑嘻嘻的跑到了回学校的车上,接着和司机师傅说到:
“叔,可以发车了,先把送我们回学校吧。他们后面还有其他手续要办呢,不能一直在这里等着,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接过饮料的司机师傅,乐呵呵的回到:“放心吧小同志,你们可都是国家的宝贝疙瘩呢,我开车的手艺那绝对稳妥,保证把大家安全送到学校。”
说着发动了客车,同时关上了车门,接着慢慢的开出了停车位,朝学校开去。
其他接新点的同学和家长们见复旦的校车走了,也有点急了,纷纷走到各自的接待点问道:
“同学我们什么时候发车去学校呀?复旦那边的人都走了。”
“对呀同学,接我们的客车在哪里呀?怎么我们没有饮料、没有那什么衣服呀?”
“诶--同学你们说话呀,校车呢?”
除复旦的接待点外,其他的几个接待点,面对这新生和家长们的询问,那是有苦难言呀。
好一阵解释和安抚,这才算是勉强平息了众人的怨念,也由此纷纷记恨上了复旦这边的人。
学生和家长们虽然暂时被安抚了,但心急的人始终心急,于是几人小声的说到:
“也不知道复旦校车,我们能不能坐?这大热天的,能早点去学校也好呀,这车站人又多,空气又闷热的,要不我们几个过去问问?”
“你这个提议好呀,我觉得可以,走我们去问问。”
这几人说着,弯腰拿起行李,拉着各自的孩子,接着径直朝复旦接待点走了过去。
等近了,其中一位女家长,拉着欧阳文静,笑着问道:
“这位同学,我看你是他们的领导吧,我们想问问,你们的迎新校车,能不能也送我们去学校报到呀?
你看这大热天的,一直待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呀,人还容易中暑。”
“是呀是呀,你们的这个饮料我们能领一瓶么?”
听着这些人七嘴八舌的问题,欧亚文静微面带微笑,十分亲和的说到:“各位同学和家长们听我说。
原则上我们的迎新校车是不能拉你们的,但是如果有顺路的,刚好我们发车的车上也有空位置的话。
是可以带你们一程的,至于这个饮料我们是不卖的,这些都是专门为我们学校的新生和家长们的。
所以,不能卖,也不能发给大家,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过来的学生和家长们听了,都表示理解,但也有个别不讲理的存在,好在都被人劝阻了,所以双方的交流,还是很愉快的。
就在这时候,车站的广播再次响了起来,有列车到站了。复旦这边又接待了四位报到的新生和家长们。
欧阳文静看了看时间,快中午十二点了,于是对着刚才的一行学生和家长们说到:
“现在我们的校车还能带几个人,但需要是同济、财经大学、外国语大学的新生,有没有?有的可以拿上你们各自的行李,跟我们走了。”
说完,转身招呼好自己学校的人,朝客车的位置走去。
刚才一行人里面,听到这话,都十分开心的带好自己的东西跟了上去了。这一幕可是把那几个接待点的同学弄的相当的无语和难堪。
再说提前离开的刘胜勇一行人,回学校的路上。
随着客车不停的接近目的地,车上众人都在兴奋的议论着,学生和家长们看着从车窗前,划过的一座座漂亮的建筑。
纷纷感叹着大城市的繁华,建筑的高大雄伟。嘱咐着各自的孩子们,到了大学要努力的学习。
多学知识努力的留下来,成为城里人,不要再回到那小城市,以及山沟沟里面。
这是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学生们一边点头应着,一边感受着手里的东西,那关于整个学校介绍的小册子,以及短袖t恤文化衫。
有手快的已经拆开了塑料包装,把文化衫穿到了身上,那自豪的神情,以及满脸的笑意想藏都藏不住。
坐在前面的张教授看着穿上文化衫的学子们,笑着同刘胜勇说到:“刘同学呀,这个文化衫的想法是谁想的?
可真不错,这可不单单是一件衣服呀,它通过校徽、院系标志、专属口号这些东西的巧妙搭配,
是可以很好的强化学生们对学校及专业身份和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的。”
拿着文化衫朝身上套的李教授说到:“这东西表面看,和我们以前奖励的背心差不多一个意思,
但是不同的是这个做的更好,更细致,规模也更大,质量也更好,这衣服好像是纯棉的料子呀。
老张呀,这不仅是你说的那些,我觉得呀,它还是一种情感的纽带。能够承载同学们在一个特定阶段的集体记忆嘛,就像是今年的新生入学。
他们绝对会记忆犹新的,甚至等他们老了,在写回忆录或者忆往昔的时候,都会很自然的响起今天的场景。”
看了一眼老友的张教授笑道:“是呀,就是这代价有点高,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每个人就这么一件纯棉的短袖,
加一顶鸭舌帽子,就这两样就差不多十七八块了吧,更别说每人至少一瓶的汽水,对吧小刘同学?”
摩挲着身上体恤的,感受着两位教授的话,刘胜勇笑着说到:“还行吧,这东西批量采购的话,也没那么贵。
帽子加衣服,在加一瓶饮料,一套下来也就差不多15块的样子。”
听到这数据,后面的家长和孩子们都惊住了,喃喃的说到:“我的乖乖,这就15块钱了,都顶的上我半个月的工资了,这学校可真舍得花钱呀。”
说话间,复旦大学的校门已经可以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