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
这座北宋淮南东路的重要州府,地处涡水沿岸,自古便是南北交通枢冲。
崇祯帝率领的南迁队伍在此地短暂停留,补充物资,准备继续南下。
趁着用膳的当口,崇祯问向身旁的宰相李纲:“太上皇找到了没?”
李纲面色沉重,拱手答道:“回禀官家,尚未找到。”
“还没找到么.......”崇祯轻哼一声:“跑得倒挺快,不过又能跑哪儿去?”
赵佶素来贪生怕死,一有风吹草动便仓皇跑路,技术果然不是盖的,居然好几天都不见其踪迹。
“依臣推测,太上皇应是去了南方。”
李纲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口中却规矩地猜测道:“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围开封时,太上皇退位后便曾逃出京城,往东南方向跑,最远抵达镇江府,不过这段逃亡时间很短,约四个月左右便被寻回。此次,想必也是故技重施,逃往江南地区了。”
他对太上皇赵佶的屡次逃跑行为颇为不耻,就知道跑!
“官家!大事不好了!”
宰相孙傅神色匆忙地赶来禀告:“金军打来了!正长途奔袭而来,请官家速走!”
此言一出,周围的文武百官瞬间陷入慌乱,窃窃私语,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不安的气息。
崇祯却显得十分淡然,继续端碗用膳,神色如常。
他看向李纲,问道:“路线都规划好了吗?”
“回禀官家,前往金陵的路线皆已规划妥当。”
李纲恭声答道。
见官家想知道,于是从袖中拿起一份卷轴展开,指着上面的地图,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
“从亳州起程,臣计划沿涡水向东南行进,途经蒙城县,蒙城县地势开阔,平坦无障,适合车马通行,是向南行进的关键节点,也是一条通向淮河的重要通道。”
“下一站是寿州,此地位于淮河中游,是淮河沿岸的重要军事重镇,控制着淮河的渡口,过了这里,便能进入淮南腹地,远离金兵在中原的威胁。”
李纲语速加快,但节奏不乱:“渡过寿州,再沿淮河向东北行,便可抵达濠州。”
“濠州位于濠水之畔,地处寿州与泗州、扬州的交汇点,是连接淮南与运河水系的枢纽,自此,便可沿淮河继续向东,进入泗州。”
“濠州么......”崇祯喃喃道,见李纲看来,说道:“李相,你继续。”
李纲点点头,道:“泗州是淮南东路的重镇,位于淮河与汴河交汇处,是南北水运的关键节点。通过泗州,便可顺水而下,沿淮河进入运河水系。”
“在泗州,官家可转乘船只,沿淮河下游进入运河,沿运河东行,经过楚州,楚州位于淮河入海口,既是淮南东路的重要州府,又是防线之一,正是应对金兵南下的前哨。”
他稍作停顿,又道:“在楚州,官家可以稍作休整,调整状态,。之后,便可沿京杭大运河邗沟段向南,进入高邮,此地是扬州的西北屏障,地势险要,水路畅通,能够迅速通达扬州。”
“扬州乃淮南东路的首府,坐落于长江北岸,运河与长江交汇处,水路交通便利,且有长江天险可依,届时,官家可定都于此,作为‘行在’,待时渡江南下金陵。”
李纲一口气说完,语速虽快,但逻辑严密,细节周全。
崇祯听完,不得不佩服他的统筹能力,心中的焦躁也消散殆尽。
他由衷赞叹道:“精妙至极!”
一旁的孙傅也趁机夸赞道:“李相公规划的从应天府至金陵的路线,可谓深思熟虑!不仅沿水路而行,充分依托淮河、运河、涡水等天然水道,亦避免了金兵活跃的黄河南岸,迅速深入淮南东路,既便于转移,也能保障物资通行,令金兵难以追击,确保官家圣驾安全。”
此时,崇祯用膳完毕,微微点头,不再犹豫,果断下令:“即刻动身吧!”
命令一出,御营统领岳飞便迅速安排,亲自护驾,队伍浩浩荡荡,龙旗高悬,向南行进,渐渐远去,踏上了那条通向金陵的道路。
......
南迁队伍一路跋涉,终于抵达了濠州,即后世凤阳县东北一带。
崇祯下令在此地进行短暂休整。
他之所以在此停留,除了休整,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濠州是他的“祖籍”。
这里是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逆行之地。
尽管此时朱元璋的曾祖朱仲八尚未出生,也还不在凤阳(在句容)。
但对于一个穿越而来的崇祯而言,踏上这片老朱家的发祥地,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此时的濠州城,就一个州城规模的小破城。
想想元末时期,郭子兴、孙德崖等五个元帅在此争地盘,眼光何其短浅,格局何其狭隘!
一座残垣断壁的边陲小城,几支乌合之众的草莽队伍,竟成了他们眼中值得拼死争夺的“基业”。
城外元军虎视眈眈,城内五帅勾心斗角,今日你绑我,明日我算计你,活脱脱一出“井底蛙斗”的闹剧。
他们哪里知道,就在他们为这座破城的控制权打得头破血流时,天下大势早已风起云涌。
北方红巾军三路北伐,威震中原;
徐寿辉坐拥湖广,兵锋直指江南;
张士诚据高邮,富甲一方。
而他们,却仍困在这座弹丸小城,为一袋粮食、一块地盘争得你死我活。
可笑吗?可悲吗?
不,其实这才是乱世的常态。
大多数人的眼光,本就被生存的泥沼困住,哪还看得见天下?
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总有人能跳出泥潭,望向更远的地方。
郭子兴的女婿,那个曾经在濠州城里当小卒的朱元璋,就默默看着这一切。
他看着岳父被孙德崖绑架,看着五帅内斗不休,看着这座破城根本养不活几万张嘴……
于是,他带着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南下定远,自己招兵买马,攻下金陵。
濠州太小,装不下真龙的野心。
多年后,当太祖皇帝朱元璋坐在南京的龙椅上,回想起当年濠州城里的纷争,不知是否会哑然失笑。
孙德崖们至死都在争的那座“基业”,不过是他起步时,最微不足道的一块垫脚石罢了。
崇祯不由感慨,对太祖皇帝的敬仰之情愈发浓烈。
因此,他打算重走太祖皇帝的路,于金陵重建大宋!
休息片刻后。
宰相孙傅匆匆赶到御前,脸上带着明显的焦急:“官家!金兀术在后面紧追不舍!请官家莫要在此久留!”
金兀术的人马虽然被韩世忠和刘光世两路大军所阻击,但毕竟金人战力强悍,且大多是骑兵,机动性极强,对付起来颇为麻烦。
宋廷的南迁队伍,人员驳杂,辎重繁多,行动极为不便。
每逢上船下船,或是通过狭窄通道,都得折腾半天,效率低下,这给了金人追击的机会。
崇祯眺望北方,心中明白时间紧迫,沉声下令:“走吧,继续南下渡江!”
他转向韩世忠和刘光世的传令兵:“命韩世忠、刘光世二位将军,务必继续断后,阻敌于淮河一线,不得让金人轻易逾越!”
将领们领命而去,庞大的队伍再次启动,向着长江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