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尚未完全放亮,皇帝的銮驾便已准备妥当。
金陵城门大开,三万御营禁军甲胄鲜明,旌旗猎猎。
崇祯皇帝身着素服,神情肃穆,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上了龙辇。
庞大的帝王车驾缓缓驶出金陵城,向着北方,东京开封府的方向进发。
沿途,百姓闻知皇帝亲往吊唁宗泽,无不跪地相送,口中默念着宗帅的忠义之名。
为了尽快赶去吊唁宗泽,枢密院安排圣驾走水路,如此日夜前进,可以节省一大半的时间。
十日后,皇帝銮驾抵达东京开封府。
眼前的东京城,已没有往日的繁华与喧嚣。
城池依旧巍峨,但城墙上处处可见修补的痕迹,城门也显得斑驳陈旧。
入城之路,不见车水马龙,唯见道路两旁,家家户户悬挂白幡,人人身着素服。
十里之内,皆是缟素,整座东京城都沉浸在浓厚的悲痛之中。
开封府的官民得知宗泽死讯,早已痛哭不已。
当皇帝銮驾入城的消息传来,城中百姓更是悲声一片。
街道两侧,无数男女老幼自发跪倒在地,哭声震天。
朝廷内外,无论贤愚,皆“相吊出涕”,为失去这样一位忠勇之士而哀伤。
三学(太学、武学和宋学)的士人共一千多人,纷纷撰写祭文,悼念宗泽的功绩与人品。
负责留守东京的将士们,早已列队在城门口迎接大宋皇帝。
他们身姿挺拔,但面容无不带着悲戚之色。
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张俊等一众沙场宿将,也早已从各自的防区赶来,肃立在将士的最前方,沉默地等待着,要送宗帅最后一程。
銮驾停稳,崇祯皇帝缓缓走下龙辇。
众将领齐齐上前,单膝跪地,行军礼:“末将等,参见陛下!”
崇祯的目光从众将脸上扫过,他们都是宗泽一手提拔起来的精兵悍将。
此刻,他们的悲痛与不舍,显而易见。
“众卿平身。”
崇祯声音低沉:“宗帅为国捐躯,朕心甚痛,今日,朕与众卿,共赴宗帅灵堂,吊唁忠魂!”
随后,崇祯率领众将和随行的文武百官,径直前往宗泽的灵堂。
灵堂设在宗泽生前处理军务的府中,此刻已被白布覆盖,香烟缭绕,哀乐低回。
宗泽的灵柩安放在灵堂中央,四周摆满了百姓和士人送来的挽联与花圈。
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崇祯亲自上前,接过内侍递来的三炷香。
深吸一口气,缓缓走至灵柩前,躬身三拜,然后将香插入香炉中。
香炉里,早已插满了无数炷香,青烟袅袅,如同无数人的哀思与敬意。
面对宗泽的灵柩,崇祯声音洪亮而悲怆:“呜呼!宗帅泽,忠勇之士也!自靖康之变,金兵犯阙,宗帅首倡勤王,身先士卒,奋力御敌,护我社稷安危,其功绩,光耀千秋,其忠义,日月可鉴!”
“宗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临终犹呼北伐,此何等忠烈哉!朕痛失股肱,大宋痛失栋梁!”
“今追赠宗帅观文殿学士,太师,谥号曰忠简!宗帅英魂不远,必佑我大宋北伐功成,社稷永固!”
皇帝赞颂,是对宗泽盖棺论定的最高评价。
追赠“观文殿学士,太师”,是大宋臣子的最高荣衔。
“忠简”的谥号,更是彰显了宗泽一生忠诚正直、勤俭廉洁的品格。
宗泽的儿子宗颖,身穿孝服,跪在灵堂一侧。
见到皇帝亲自前来吊唁,并给予父亲如此厚重的哀荣,感激涕零,伏地不起。
吊唁完毕,众将士也依次上前祭拜。
在祭拜的队伍中,岳飞的神情尤为悲痛。
他走到宗颖身边,轻声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祭拜结束后,岳飞来到崇祯皇帝面前,郑重拱手请旨:“陛下,末将恳请护送宗帅灵柩,前往镇江安葬!”
崇祯皇帝看着岳飞,这位年轻的将军,面色凄然。
宗泽曾提拔岳飞做忠义军统制,对其有知遇之恩。
正是宗泽的提携,才有了岳飞第一时间参与勤王,崭露头角。
故而岳飞终生感激宗泽的知遇之恩。
对他而言,宗泽的恩情与崇祯皇帝的信任,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次知遇!绝不可负!
崇祯点头道:“岳卿忠义,朕心甚慰,宗帅英灵,当得此厚待,朕命宗颖扶柩,岳飞将军护柩,一并前往镇江,宗帅夫人陈氏,亦合葬于镇江京岘山上,此事,便由宗颖与岳飞将军全权操办,沿途所需,地方官府务必竭力相助!”
“臣,遵旨!”岳飞与宗颖齐声应道。
待宗泽的丧事安排妥当,崇祯皇帝在东京的垂拱殿召见众臣。
垂拱殿是东京皇宫的内朝正殿,虽然不及金陵新宫的奉天殿宏伟,但也显得庄重肃穆。
殿内,文武大臣分列两旁,神情严肃,等候皇帝的旨意。
崇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沉声道:“宗帅遽然辞世,东京防务,不可有失,此地乃旧都重镇,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朕已思虑再三,命刘光世镇守开封,兼任东京留守!”
刘光世闻言,立即出列,单膝跪地,洪亮地应道:“末将遵旨!必不负陛下重托!”
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刘光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刘光世是山东军节度使,在枢密院又挂着签书枢密院事的职衔,资历深厚,麾下兵马精锐,实力强大。
由他镇守开封,足以稳定局面,震慑宵小。
接着,崇祯又将目光投向了宗颖,说道:“宗颖,你乃宗帅之子,宗帅为国尽忠,朕不忘其功,你虽年轻,然侍父左右,耳濡目染,亦知军务,朕念你忠孝,特拔擢你为兵部右侍郎,入京辅助兵部,参赞军机!”
宗颖听到自己的任命,大感意外,兵部右侍郎,这可是正三品的要职!
他赶紧谢恩:“臣宗颖,谢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力效忠,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崇祯皇帝如此安排,自有其道理。
宗颖虽然是宗泽之子,但毕竟资质尚浅,且是文官出身,若直接让他接任宗泽留守东京,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恐难以服众,也难以胜任。
而刘光世资历深厚,能力卓着,是镇守开封的最佳人选。
宗颖原本只是一个六七品的小官,一跃而至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这已经是极大的破格提拔,也算是皇帝对宗泽一家的荫封和恩典。
将宗颖调入京城,既是对宗泽的尊崇,也能将宗颖置于自己眼皮底下,便于培养。
此番调整,既稳定了东京的防务,又安抚了宗泽的家属,更在无形中强化了崇祯皇帝对军权的掌控。
他将宗泽留下的精锐兵马,拆分为数部,分派给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让他们各领一部,协同作战,相互制约。
如此一来,既能发挥各部将领的才能,又能避免一家独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