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丹堂,作为丹霞峰唯一的大型殿堂,其存在有着特殊的缘由。
青竹真人极为反感众人毫无意义地聚在一起,他觉得那不过是虚应故事、浪费时间;
因此,将大部分大型场所都改装成了小型房间,供炼丹师们分头讨论不同的问题,
仅保留了这一处青丹堂,以备不时之需。
平日里,青丹堂鲜少被启用,总是默默坐落在丹霞峰的一角,透着一股冷清的气息。
然而今日,这里却一反常态,丹霞峰几乎所有的人全都来到这里,显得热闹非凡。
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自然是背后有人授意了,在丹霞峰上,最有权威的人,自然非二长老青竹真人莫属。
他在丹霞峰上拥有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
青丹堂内部,约莫有二、三十丈方圆的大堂里,摆满了蒲团,每个蒲团上都坐满了人。
陈明一进入其中,心中便涌起一阵奇怪的感觉。
他心中暗自思忖,青丹堂所有的人,包括学徒在内,应该也没有这么多啊!
这些人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在两位热情的弟子带领下,陈明沿着人群中央那条狭窄的通道,缓缓向大殿尽头走去。
尽头处有一个木制高台,台上摆着一溜长桌,长桌后面一溜太师椅上,端坐着二十多人。
这些人皆为筑基期的正式炼丹师,他们居高临下,正对着台下众人。
两位带路的弟子走到此处便停下了脚步,催促陈明独自走上高台,而他们自己则不敢越雷池一步。
无奈之下,陈明只好苦着脸,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台去。
刚一上台,便有人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说道:“陈师弟来了,大家都在等你呢?快跟我过来。”
与此同时,陈明耳中忽然听到一缕传音:“你小子那是什么表情?高兴点。”
此人陈明认识,正是青竹真人的大弟子,筑基期炼丹师徐显明。
陈明此时隐隐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但还是强打精神,对徐显明拱手道谢,然后跟随他来到了最前排。
这时,耳中又听到一声传音:“你小子那是什么脸色?还不高兴点儿?
笑一下,有这么多前辈恭迎你,还有大把的功绩点赚,还不知足?”
陈明抬眼望去,只见青竹真人正笑眯眯地坐在人群中央。
他口中对陈明传音,脸上却丝毫看不出异样。
见陈明看过来,青竹真人指了指自己身旁唯一空着的椅子,说道:“你就坐到这里。”
随后,他又面向众人,提高音量说道:“诸位,这位就是今天给我们讲解丹道药理的小先生。
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是大长老的亲传弟子,在泰安盟低阶弟子和散修中,他可是大名鼎鼎的‘圣手小丹王’;
今天,由他来给大家讲解,关于炼丹的事情,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啊。”
此时的青竹真人,脸上堆满了笑容,看上去并无丝毫恶意。
然而,他这番话却如同晴天霹雳,让陈明如遭雷击。
陈明只感觉自己的后背上,冷汗涔涔而下。
台下瞬间传来一阵骚动,切切的低语声此起彼伏,显然青竹真人此举也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可陈明此时脑海中一片嗡嗡作响,根本听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
但陈明毕竟心智坚定,极快地反应了过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努力让思绪恢复清明。
眼角余光扫过,只见台上高坐的那些筑基期炼丹师,脸上毫无异样;
与台下交头接耳的弟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显然,这些筑基期炼丹师,事先已经得知了内情。
就在这时,青竹真人的声音再次响起:“都吵吵什么?还不静听讲解丹道,陈明,快去讲道。”
趁着青竹真人喝斥众人的间隙,陈明脑筋急速转动,苦苦思索应对之策。
可急切之间,又哪里能立刻想出什么好办法。
无奈之下,他只得转身,面带苦笑地对青竹真人说道:“师叔,这里皆是高人,弟子才疏学浅,事先也毫无准备,只怕难以担当此重任啊。”
青竹真人微微皱眉,说道:“学有先后,达者为师,你不必如此客气。
我们就是要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听听你究竟能讲出些什么来?
省得你有了准备,只讲一些套话来糊弄我们,废话少说,赶紧开讲吧。”
陈明无奈,又苦笑了一下,再次施了一礼,走到最前面的空椅子前缓缓坐下。
他面对众人,紧闭双目,陷入了苦思,努力思索自己究竟能讲些什么?
青竹真人似乎看出了陈明的窘迫,话音适时响起:“你也不必去想那些先贤之言!
就从你的成丹率为何如此之高,还能迅速炼制出难度极高的不同种类丹药说起。”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让陈明有了方向。
陈明依旧坐在那里,双目闭合,想要整理出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路。
但青竹真人却不断催促,无奈之下,只好赶鸭子上架。
好在有了青竹真人的提点,总算有了一个粗略的方向,略微整理了一下措辞,便缓缓开口讲了出来。
他微微瞄了一眼青竹真人,而后拱了拱手,说道:“承蒙前辈们抬举,让我坐在这里讲解炼丹心得,这实在是我的荣幸。
我懂得的那些高深理论,在场的所有人,都能从玉简中读到,我也讲不出所谓的高见来。
只能从我自身说起吧?我出身于俗世医家,自幼便耳濡目染,对医药多少还有些认识。
踏入修真之路后,我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广泛阅读各类丹道典籍,以及向前辈们虚心请教,我对炼丹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今日便在此说出来,还请大家不吝指点。”
陈明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继续说道:“在我看来,炼丹之术,首重对医理药材的理解。
所谓医理,来自于阴阳五行学说,讲究阴阳平衡,阴阳失衡,人就会生病,阴阳平衡则无病。
这些俗世的医道理论,与修真界一脉相通,俗世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炼丹亦如此。
每一味灵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性、药力和药理。
我们调配一味丹药,主药为君,决定了丹药的主要功效;
辅药为臣,辅助君药发挥药力;
而佐药则能调和药性,使丹药更加温和、有效;
使药则引导药力到达特定的部位。
只有精准把握每一味药材在丹药中的作用,才能在炼制过程中合理搭配,提高成丹率。”
陈明顿了顿,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反应。只见台下众人都在认真聆听,不少人还微微点头,似乎对他的说法表示认同。
他心中稍定,接着说道:“再者,炼丹过程中的火候控制至关重要。不同的丹药,需要不同的火候。
火候过强,药材可能焦糊,药力尽失;火候过弱,则药材难以充分融合,同样无法成丹。
这就要求我们炼丹师,不仅要熟悉药材,更要对火候有着精妙的掌控。
我在炼丹时,会根据药材的特性,以及炼丹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火候。
例如,在提炼药材精华时,需用文火慢炖,如同温养灵物,让精华缓缓析出;
而在融合阶段,则需武火猛催,促使药材迅速融合。”
大家想来也都是这样,但不同的是,假如你对药材有了充分的认识,
你就会知道在每个阶段,为什么要取用不同的火候?
否则,你只能按照丹方的要求来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盲人瞎马的乱闯,完全依靠经验做事,当然就会事倍功半。
这在散修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他们只是根据寻来的丹方的要求,按照生硬的标准行事;
就只能靠数量的堆砌来积累经验,而根本不明白,组成丹方的道理,更不懂得变通;
所以,太多的炼丹师,只能炼制有限的种类,凭借经验来提高成丹率。
说到这里,陈明想起了自己在炼丹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嘴角微微上扬;
继续说道:“我还记得第一次炼制聚气丹时,由于对火候把握不准,连续失败了好几次。
当时心急如焚,但我并未放弃,而是不断尝试,总结经验。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调整中,找到了合适的火候,成功炼制出了聚气丹。
从那以后,我便更加注重对火候的研究。”
台下此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有人小声说道:“这小子确实有自己的一套啊。”
陈明听到了这些议论,但并未受到影响,他继续说道:“还有一点,便是对炼丹节奏的把握。
每一次投放药材,每一次调整火候,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节奏。
就像演奏一首乐曲,每个音符都要恰到好处,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炼丹也是如此,节奏不对,即便药材再好,火候再精准,也难以炼制出高品质的丹药。”
陈明讲得越发投入,思路也愈发清晰:“至于能炼制出不同种类的高难度丹药,我认为关键在于积累和创新。
广泛阅读各类丹方,了解不同丹药的炼制方法和原理,这是积累。
而在实际炼制过程中,根据现有条件和自己的理解,对丹方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则是炼制出独特丹药的关键。
比如,在炼制清神丹时,传统丹方需要一味极为珍稀的天灵草。
但我在研究中发现,用灵叶草配合一些特殊的手法,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成功炼制出了清神丹,虽然功效还比不上正统的清神丹;
但从性价比的方面来看,还要优于正统的清神丹,更重要的是绕过了天灵草这个难关。”
他这番话,使许多炼丹师悄然动容,他们深知这其中的难度。
青竹真人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就是从这种改良的清神丹中,发现了陈明的不凡,这才有了随后的举动。
随着陈明的讲解,台下众人的表情从最初的怀疑、不屑,逐渐变为了认可和赞赏。
青竹真人坐在一旁,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