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轻柔地覆盖着杨家小院。饭桌上,一家人围坐一团,热热闹闹地吃着晚饭。杨家父子与钱老汉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们心里惦记着山上晾好的陶坯。吃完饭的钱老汉叼着烟袋锅在院里转了三圈,突然伸手推开了正房的门:
“收拾家伙!连夜上山!”
正啃包子的杨家兄弟差点噎死,杨大川鼓着腮帮子含糊道:
“师父,这天都黑了,咱休息一晚在上山呗......”
“夜长梦多!”
老头烟袋锅敲得门框梆梆响,
“县丞大人允了买山,这陶土就是咱的聚宝盆!多拖一日就多一分走漏消息的风险。”
师徒三人扛着铺盖卷摸黑上山时,舒玉正蹲在灶台前使坏。小丫头把火钳插进灶灰堆,神秘兮兮道:
“阿奶,这灰里埋的叫花鸡可香了!”
“香你个大头鬼!一天天净作怪!”
颜氏举着擀面杖追出来,
“把我发面的盆都霍霍了!”
一番打闹后舒玉正坐在正房的炕上抱着小狐狸糯米,眼巴巴等着颜氏心疼她晕车而特别开的小灶。不一会儿,颜氏端着一小碗热汤面放到炕桌上叫舒玉快吃。舒玉往嘴里扒拉了一口面条,那滋味简直无敌了。
面条切的像机器制面一样的粗细均匀,根根劲道爽滑,入口那瞬间,软嫩又不失嚼劲,还带着猪肉臊子的油润与鲜香。咽下肚,暖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简单却令人难忘,吃着它,仿佛所有疲惫都被治愈。舒玉眼睛闪闪发光,兴奋地说道:
“阿奶,你的面做的咋这么好吃呀,咱们可以去集上卖热汤面啊!”
“这个皮猴子就会逗你阿奶开心,快吃吧!”
颜氏见自己的手艺被孙女认可笑的见牙不见眼的。
“阿奶,我是说真的!不是哄你开心!”
“你这面做的比阿爹今天在集上花十文钱买的那碗好吃多了!”
舒玉从穿过来一直吃颜氏婆媳做的饭菜,前世吃遍了大江南北美食的舒玉只觉得饭菜味道不错并没有觉得特别好吃。今天在集上杨大江为了让晕车的舒玉好受一点,咬牙买了碗热汤面。那碗面盐味又淡又油还有股猪骚味,真的是难以下咽!舒玉尝了一口实在咽不下去,就推给了杨大江吃。钱师父还说那家面馆在县里出了名的不错呢!
“我保证,肯定能赚大钱!”
颜氏听了心中有些骄傲从自己做姑娘时大家就都夸自己做的一手好茶饭,面上不禁带着笑容,却还是连连摇头:
“快别胡说了。哪有妇人抛头露面做买卖的?”
刘秀芝却动了心思,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颜氏:
“毛毛说得有道理,咱家的面确实好吃,阿娘,要不咱试试?”
舒玉立刻抓住机会,继续怂恿:
“就是!就是!阿奶你的手艺那么好,肯定能卖得出去!”
三个女人一台戏,吵得杨老爹烟锅都抽不利索。老头蹲在门槛上嘟囔:
“卖就卖吧,总比土里刨食强......”
颜氏想到儿子为了筹钱担着风险烧私窑对卖汤面的事情也有些心动,但还是有些犹豫:
“我一个女人家,抛头露面做买卖被人家指指点点的像什么样子。”
刘秀芝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不过听到颜氏这么说,又有些犹豫:
“阿娘说的也有道理,这要是出去抛头露面,被人说闲话可不好。”
说罢收拾了舒玉的饭碗,二人害怕元娘无聊带着舒玉到东厢房做起了针线,刘秀芝还是忍不住和舒玉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
“阿娘做的热汤面确实好吃,可是卖热汤面要带的东西太多了,锅碗瓢盆、食材调料,还要弄个火炉子,太不好操作了。”
舒玉皱着眉头想了想,说:
“确实是,那咱们再想想别的。”
二人思来想去,刘秀芝最后把目光投向了元娘。
“嫂子,你见识多,你给出个主意呗?”
舒玉也拉着元娘的手,撒娇道:
“阿娘,你快帮我们想想,卖什么好呢?”
元娘笑着说:
“我觉得你阿奶的包子就很不错啊,皮薄馅大,虽然是杂面的,可还是暄软无比,馅儿的滋味也调得非常好。”
舒玉眼睛一亮,拍手叫好: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
”阿奶,咱们就试试嘛~包子好放,万一卖不了还能拿回来自己吃。”
刘秀芝和元娘也在一旁劝说:
“是啊,阿娘,咱们就试试,说不定能行呢。”
在三人的软磨硬泡下,颜氏终于动了心,不过嘴上还是硬邦邦的:
“好了好了,吵得我头都要炸了。收拾收拾睡下吧!”
话虽这么说,可等大家都睡了,颜氏却悄悄在炕头上发了一盆又一盆的面。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颜氏就起床开始忙活。颜氏嘴上说着“就蒸一笼试试”,手上却利落地揉出三盆面。白面掺玉米面的是金元宝,纯杂面的是黑将军,最绝的是那屉白面小包子,褶子捏得能当绣花样本。她熟练地揉面、调馅、包包子,动作行云流水,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蒸好的包子热气腾腾,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颜氏把一锅杂面包子和几个白面包子端上桌,让大家尝尝口味。
舒玉第一个冲上去,拿起一个杂面肉馅的包子,咬了一大口,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星星:
“哇,太好吃了!阿奶,你这手艺不去卖包子简直太可惜了!”
刘秀芝也尝了一个,连连点头:
“嗯,真的好吃,我觉得肯定能卖出去。”
东厢房元娘抱着舒婷,也尝了一小口,笑着说:
“你阿奶的手艺还是这么好。”
舒婷虽然没牙,只能咂吧咂吧味道,但也吃得津津有味,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像是在说“好吃”。
“阿爷尝尝这个!”
舒玉叼着包子含糊不清,
“野葱猪肉馅的,香得能勾来山神!”
杨老爹吃了一个白菜素馅的包子,满足地说:
“我还是觉得白菜素馅的最好吃,清爽可口。”
这时,钱师傅师徒三人从山上回来了。他们又累又饿,一进家门就闻到了包子的香味,顿时精神一振。
“哇,好香啊,是包子吗?”
杨大川吸了吸鼻子,迫不及待地走进灶房。
杨大江和钱师傅也跟了进来。颜氏连忙给他们盛了几个包子,让他们尝尝。
三人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
“这包子太好吃了,阿娘,你这手艺不去卖包子简直是浪费啊!”
杨大川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赞叹道。
杨大江也点头表示赞同:
“是啊,阿娘,这包子肯定能卖得好。”
钱师傅吃完最后一个包子,擦了擦嘴,说:
“我看行,这包子味道比我在太原吃过的都好。”
投票选馅儿的环节更是鸡飞狗跳。杨老爹坚持白菜豆腐最实在,舒玉举着野葱猪肉满屋跑,最后是糯米叼走半个腌菜肉包,蹲在笼子上吃得直摇尾巴——全票通过!
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舒玉再次提出建议:
“要不咱们两种面都做点,杂面的多做点,白面的少做点。”
“素馅杂面的三文钱一个,白面素馅的和杂面肉馅的五文钱一个,白面肉馅的八文一个,十五文两个。丰俭由人么!”
杨老爹擦着胡须上沾着的馅儿把价钱也定了。
颜氏见大家都这么支持,也不再推辞:
“行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我就试试。要是卖不了就当过年的干粮了。”
“不过我可不会去集上卖,抛头露面的事情我做不来。”
“阿娘,你放心,我去卖。我脸皮厚,不怕被人说闲话。”
刘秀芝急忙拍着胸脯保证。
刚过子时,整个村子还在沉睡中,颜氏婆媳就已经起床蒸包子了。厨房里灯火通明,热气腾腾,两人的身影在其中忙碌穿梭,宛如勤劳的小蜜蜂。
晨光微熹时,骡车载着八笼包子和新出窑的陶器出发了。刘秀芝把蒸笼捆成宝塔,包成粽子的舒玉坐在杨大江为她特意用皮子围了一圈的挡风背篓里。杨大川一边赶车一边看着媳妇红扑扑的脸,突然觉得这买卖不亏。
一路上,舒玉兴奋得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婶婶,咱们今天肯定能大卖!”
“阿爹,我都迫不及待想看到大家抢着买咱们包子的样子了!”
杨大江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你这小毛丫头鬼主意怪多的,居然说动了你阿奶。”
舒玉吐了吐舌头:
“那是当然了,我要让咱们家的包子成为县城的爆款!”
到了集市,杨大川和刘秀芝很快就支好了炉子,热上了包子。舒玉则像个小掌柜一样,站在摊位前招呼着过往的行人。热气上来时,包子的香气四溢,不断有人好奇地围过来问价钱,却没有人愿意掏钱。
集市刚开张就遇上难题。隔壁炊饼摊主叉腰冷笑:
“新来的?这地界卖吃食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行的!”
舒玉眼珠一转,抄起包子掰成八瓣: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尝一口,不好吃不要钱!”
霎时人群蜂拥。卖菜大娘尝了口腌菜包,拍着大腿直嚷:
“给我留十个!我家那死鬼就好这口!”
挑夫连吞三个野葱包,噎得直翻白眼还要往怀里揣。
“老板娘,这包子真好吃,再来两个!”
“给我来两个白面的!”
“我要三个杂面的,便宜点呗!”
刘秀芝忙得不亦乐乎,脸上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舒玉则在一旁帮忙收钱,嘴里还不停地吆喝着:
“新鲜出炉的包子,皮薄馅大,快来尝尝啊!”
顾客们一边吃着包子,一边赞不绝口:
“这包子真不错,又软又香!”
“是啊,这馅儿调得真好,比东头那家的好吃多了!”
日头刚过午,包子摊前已挤得水泄不通。刘秀芝收钱收到手软,忽然瞥见个锦衣小厮往陶器摊去。再定睛看时,杨大川正跟个绸缎商比划:
“这陶罐能腌二十斤腌菜!”
杨大江那边的陶器也卖得异常火爆。不到一个时辰,所有的陶器就被抢购一空。杨大江看着手里的铜板,脸上乐开了花:
“这生意真是太好了,比上次还快!”
刘秀芝也兴奋地说道:
“毛毛,你的主意真是太棒了!这包子一下子就卖光了,咱们今天可真是大发财了!”
“哇,咱家的包子卖的好快啊!”舒玉也兴奋地跳起来。
刘秀芝笑得合不拢嘴:
“是啊,没想到这包子这么受欢迎。”
众人开心不已,赶忙收拾东西踏上归程。回到村里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钱老汉已经回了自己家,杨家一家人则在昏黄的油灯下数着今天的收获。舒玉数铜板数得眼冒金星:
“六百零三文!”
“何止!”
刘秀芝把钱串子抖得哗啦响,
“陶器摊子上还有五两多呢!”
颜氏看着这些钱,感叹道:
“怪不得人人都上赶着做买卖,今天这一回比往年地里一年赚的都多。”
舒玉见自己的法子有用也很开心,她笑着说:
“阿奶,你的手艺这么好,以后咱们就多做些好吃的去卖,肯定能赚更多的钱!”
一家人商议过三天就到腊月二十三了,明后两天再抓紧时间卖两天包子,然后置年货好好过个年。
暮色里,杨家小院飘着肉香。刘秀芝和颜氏一边忙活一边嘀咕着:
“邪了门了,白面比杂面还好卖......”
“要我说,下回往包子里塞个铜钱。”
杨大川满嘴流油地出馊主意,
“吃到的免单!”
“我觉得行!”舒玉一脸认可。
“免你个头!”
颜氏一擀面杖敲过去,
“赶紧吃,明儿还得出摊!”
油灯下,杨大江拿回来的铜钱堆成小山。舒婷在襁褓里吐着泡泡想:这家人怕是要靠包子发家了。窗外的糯米突然\"嗷呜\"一声,叼着块舒玉偷偷给的包子皮窜进了柴房——看来狐狸也逃不过真香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