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吃过早饭,杨老爹便套好了骡车,准备进城。连日来的超负荷运转,让颜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嘴里虽还硬撑着念叨“还能再挺挺”,但那捶打后腰的动作和眼下的乌青却骗不了人。添人手,已是刻不容缓。
舒玉像只嗅觉灵敏的小猎犬,早就竖着耳朵留意着动静呢。一见阿爷要出门,她立刻像颗小炮弹似的从屋里冲出来,手脚并用地就往车辕上爬,嘴里嚷嚷着:
“阿爷!等等我!我也去!”
杨老爹回头,看着小孙女那急吼吼的模样,眉头微蹙:
“我去办正事,你跟去作甚?添乱。”
“我才不添乱!”
舒玉扒着车辕,努力瞪大眼睛,摆出最乖巧懂事的表情,
“我去帮阿爷看看人!我眼睛可亮了!还能给阿爷作伴解闷儿!再说……再说我在家也闷得慌嘛……”
最后那句带着点小委屈的嘟囔,倒是实话。连日里不是被拘着练字就是跟着忙得团团转,她确实想出去放放风,透透气。
杨老爹看着孙女那渴望的小眼神,终究没忍心硬把她撵下去,只是用烟锅杆虚虚点了点她,嘶哑道:“坐稳了。”
舒玉如蒙大赦,哧溜一下钻进车厢,小脸上瞬间阳光灿烂。
骡车吱吱呀呀地驶出杨家岭,朝着县城而去。一路上,舒玉像是出了笼的小鸟,看什么都新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杨老爹大多时候只是沉默地听着,偶尔答复一下舒玉那脑洞大开的想法。
骡车吱吱呀呀驶向县城。到了牙行,接待他们的还是上次那个精明的牙人。这次他的态度可比上回热络恭敬了十倍不止!如今杨家岭发生的事,尤其是县令和老将军亲自去杨家的事,早已在私下里传开,谁还敢把杨怀玉当成普通的乡下老汉看待?
“杨老爷!您可来了!快请进!茶水都给您备好了!”
牙人躬身引路,目光扫过跟着跳下车的舒玉,见她穿着虽普通,但眉宇间灵气逼人,又被杨老爹默许跟着,立刻猜到这小姑娘在杨家恐怕极得宠爱,笑容又热切了几分,对着舒玉也连连点头哈腰:
“小小姐也来了,快里面请!”
进了牙行里间,分宾主落座。杨老爹没多绕圈子,直接说明来意:要买两个手脚麻利、干净勤快、最好是有些灶上经验的婆子,给家里的老太太帮忙打下手。
牙人眼珠一转,目光扫过安安静静坐在杨老爹身边、却明显很得老爷子眼缘的舒玉,心里立刻有了计较。他堆起满脸笑,躬着身子道:
“杨老爷,您这要求,按说找两个粗使婆子最容易不过。只是……”
他搓着手,目光似有似无地瞟向正好奇打量四周的舒玉,话锋一转,
“小的这儿刚巧得了两户好人家,原是上京里官宦人家的家生奴才,只是主家犯了事,这才被发卖出来。两家都是妇人孩子多,男丁少,还都识文断字,懂规矩,知进退!那妇人们更是有一手好针线,灶上的活儿也拿得起来!就是……”
他故意顿了顿,压低声音:“就是每家都带着两个半大孩子,一家有个六岁的小子,另一家是个三岁的丫头……这……这按理说算是拖累了。不过杨老爷您家如今这般光景,小姐又正是需要玩伴的年纪……若是您不嫌弃,那两个孩子权当是添头,白送给府上使唤了!您看……”
这番话说得极有技巧,既点明了这两家人的“价值”和“来历”,又看似体贴地提到了“拖累”和“添头”,最后还隐隐暗示了对舒玉的讨好。
果然,杨老爹还没说话,舒玉的小眉头就先皱了起来。“添头”?她看向牙人那张笑得满是褶子的脸,又想起周婆子一家刚来时的小心翼翼,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了一下,闷闷的,很不舒服。
杨老爹端着茶碗的手顿了顿:“哦?怎么说?”
牙人见有门,立刻卖力推销:
“这两家,一家姓刘,一家姓李。原本的主家犯了事,这才被发卖出来。刘家是一对老夫妻带着儿子儿媳、闺女并一个孙辈;李家是寡母带着两个女儿、儿子儿媳并一个孙女。两家拢共十二口人,成年男丁只有三个,其余都是妇孺。劳力是少些,好处是都识文断字,女红账目、伺候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那规矩体统,比小门小户的小姐还强些!就是……每家都带着个半大孩子,刘家那个六岁,李家那个才三岁,正是能吃能闹的年纪……”
他觑着杨老爹的脸色,赶紧补充:“当然,孩子算添头!几乎不算钱!主要是他们家妇人确实出色,针线灶上都是一把好手,买回去绝对亏不了!杨老爷家业越来越大,正需要这等知根底、懂规矩的人使唤不是?”
舒玉在一旁听着,小眉头渐渐拧了起来。那牙人嘴里左一句添头右一句添头,像根小刺一样扎了她一下。都是人……怎么能像买东西的赠品一样被轻飘飘地称作“添头”呢?她憋着一口气吐不出来,她扯了扯杨老爹的衣角,小声道:
“阿爷,我有点闷,想出去透透气。”
杨老爹看了孙女一眼,目光在她略显闷闷不乐的小脸上停顿了一瞬,点点头:
“别跑远。”
舒玉“嗯”了一声,跳下椅子,迈过门槛,走到了牙行院子里。院子里晒着太阳,比屋里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压抑气息舒服多了。她刚想伸个懒腰,就看见牙行侧门那边一阵骚动,一个面相凶恶的牙人骂骂咧咧地推搡着两群人进来。
正是那刘、李两家人口。
舒玉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那两家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低着头,瑟缩着身子,如同惊弓之鸟。尤其是那几个妇人,紧紧护着身边的孩子,眼神里充满了恐惧和麻木。那个李家三岁的小娃娃,被一个年轻女子死死抱在怀里,瘦得只剩下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许是舒玉身上颜色鲜亮的衣裳,或许是发髻上那枚阿奶给她戴上的、不值什么钱却打磨得光滑的红色小珠花,吸引了那孩子的注意。她看得入了神,无意识地伸出枯瘦的小黑手,朝着那一点红色,极其缓慢地、试探地伸过来,想要摸一摸。
舒玉还没反应过来,那凶恶牙人眼尖,以为孩子要冲撞“贵客”,顿时勃然变色,骂了一句“小崽子作死!”,扬起手中的鞭子就狠狠朝那抱着孩子的女子抽去!
“啪!”
一声脆响,鞭梢扫过女子的手臂,立刻泛起一道红痕。女子痛得闷哼一声,却死死咬着唇不敢哭出声,只是将孩子抱得更紧。
“住手!”
舒玉被这突如其来的暴行惊得心跳都漏了一拍,随即一股怒火直冲头顶,想也没想就尖声叫了出来!小脸气得通红。
那凶牙人没想到这小丫头敢出声呵斥,愣了一下,但看她年纪小,也没太放在心上,反而咧着嘴,满不在乎地道:
“小姐别见怪,这些个贱皮子,不懂规矩,不教训不成器!惊着小姐了,小的给您赔罪……”
“你凭什么打人!她又没碰到我!”
舒玉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那牙人,声音都带了颤音。她看着那女子手臂上的红痕和怀里孩子吓得瑟瑟发抖的模样,心里又气又难受。
那凶牙人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嗤笑一声:
“小姐心善,可跟这些牲口玩意儿讲什么道理?不狠狠打他们不长记性!”
“你……!”
舒玉张了张嘴,还想争辩,却发现跟这种人根本说不通!他那套“主子奴才”、“贱皮子”的逻辑根深蒂固,她的愤怒和道理,在他眼里只怕是孩童的无知妄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她,小拳头捏得死紧,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屋里的杨老爹和那个精明牙人听到动静也出来了。精明牙人一看这场面,心里暗骂同伴蠢货,脸上却堆满笑,赶紧上前打圆场:
“哎呦呦!惊扰杨老爷和小姐了!该死该死!这杀才手脚没个轻重!杨老爷您大人大量,别跟他一般见识!”
说着狠狠瞪了那凶牙人一眼。
杨老爹面色沉静,目光在那两家人惊惶的脸上扫过,最后落在气得小脸通红的孙女身上,淡淡问道:
“怎么回事?”
舒玉指着那抱孩子的女子,气鼓鼓地道:“阿爷!他就因为那小娃娃想摸一下我的珠花,就拿鞭子抽人!”
主事的牙人赶紧打圆场,狠狠瞪了那个挥鞭的一眼,对着杨老爹和舒玉连连赔罪:
“杨老爷息怒,小小姐息怒!底下人粗鄙,不会办事,惊扰您二位了!回头我一定重重罚他!”
说完又对着那两家人呵斥:“还不快谢谢杨老爷和小姐!”
两家人战战兢兢地就要跪下行礼。
杨老爹摆摆手,止住了他们的动作。他浑浊的目光在那两家人身上仔细扫过,尤其是那两个男人和几位妇人。
杨老爹眼神微沉,开口问道:“你们原先在主家,都做些什么?可会灶上活计?针线如何?”
那刘家的老汉闻言,连忙上前一步,尽管害怕,回话却依旧带着残留的规矩,条理清晰:
“回老爷的话,小老儿原是府里外院管事,略识得几个字,会记些粗账。老婆子和大儿媳原在厨房上灶,针线活也还使得。儿子跟着小老儿跑腿学舌。闺女从前在绣房做针线活,小孙子六岁还没领差事。”
李家的那个寡母也怯生生地开口,声音细弱却清晰:
“回老爷,奴婢……奴婢原在绣房,针线上略通一些。儿子原来做的是采买的营生。大女儿跟着奴婢在绣房,二女儿和儿媳……也在厨房帮过忙……孩子……孩子才三岁,不懂事……”
她说着,又下意识地把怀里的孩子紧了紧。
杨老爹听完,心中已有计较。这两家人谈吐确实不像寻常粗使奴仆,规矩还在,妇人也多是灶上针线的好手,虽然孩子多了点,但于杨家目前的情况而言,正合用。
他不再犹豫,对那精明牙人道:“就这两家吧。价钱你看着办,公道些。”
主事牙人闻言大喜过望,没想到这“拖累”还真卖出去了,而且杨老爷如此爽快!他连忙应承:
“哎呦!杨老爷您真是大善人!菩萨心肠!价钱好说!好说!”
手续办得很快。当那两家人知道自己被买下,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又夹杂着一丝微弱希望的神情。只是前途未卜,心里依旧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之前接待他们的那个面相和善些的牙人,在领着两家人出门前,低声安抚了他们一句:
“放心吧,岭上杨怀玉杨家,出了名的厚道良善人家。去了是你们的造化,只要肯踏实干活,亏待不了你们。”
这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两家人一直悬在嗓子眼的心,稍稍落回去了一点,眼神里终于燃起一丝微弱的希望。
人买多了,一辆骡车根本坐不下。而且看这些人面黄肌瘦、风吹就倒的模样,显然也没力气走回杨家岭。杨老爹对那主事牙人道:“麻烦找辆车,先把人送到东街的‘杨记食铺’。”
“好嘞!您放心!包在小的身上!”牙人满口答应。
到了铺子,正值午后时分,铺子里的包子早已卖了个盆干碗净。刘秀芝正带着周婆子和凤儿收拾打扫,准备明天的食材。见公公带着这么一大群浩浩荡荡、衣衫褴褛的人进来,先是一愣,随即看到舒玉在一旁使眼色,立刻明白过来——这是又添人了!想到家里最近忙得脚打后脑勺的状况,她倒是松了口气。
“大川,去雇两辆车来。”
杨老爹吩咐道,又对周婆子说,“周家的,先弄点吃的给他们垫垫,饿得不成样子了。”
周婆子哎了一声,赶紧去张罗。铺子里现成的吃食早已卖光,她手脚麻利地用开水冲了一大盆炒面糊糊,又把早上有些挤破皮、没舍得扔的几个包子拿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对那两家人道:
“先凑合垫垫,不是怕你们吃,是饿狠了不能立刻吃太硬太多,胃受不了。回头到家再正经吃饭。”
刘家的老太太闻言,眼眶瞬间就红了,连忙摆手:
“不敢不敢!有口糊糊喝就感激不尽了!这白面的……使不得,使不得……”
李家的男人也嗫嚅着附和:“对对,我们喝糊糊就行,不用吃白面……”
杨老爹皱了眉:“叫你们吃就吃,抓紧时间,回去路还远。”
两家人这才千恩万谢地接过碗。那炒面糊糊热气腾腾,带着浓郁的麦香,那几个破皮的包子在他们眼里更是无上的美味。他们再也顾不得许多,狼吞虎咽起来,吃得又急又香,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佳肴。那三岁的孩子被喂着喝糊糊,眼睛却一直盯着那个白胖包子,小手悄悄伸过去想摸。抱着她的那妇人赶紧把包子掰了一小块,泡在糊糊里,她才心满意足地吃起来。
舒玉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瘦得脱形的样子,小声对周婆子说:“周阿奶,他们也太瘦了。”
周婆子叹了口气,用围裙擦了擦眼角:
“唉,造孽啊……牙行里都这样,一天就给一口馊饭吊着命,饿不死就行,省粮食啊……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舒玉听了,心里更不是滋味,只能默默叹了口气。
吃完后,两家的女人们下意识就要去抢着洗碗,却被周婆子拦住了:
“行了行了,几个碗的事儿,我来就行,歇会儿吧,车来了就走。”
正说着,杨大川回来了,身后跟着两辆雇来的骡车。加上杨老爹自己的车和刘秀芝平时拉货用的车,五辆车一字排开,在这不算宽敞的后街倒也显得颇有规模。
杨老爹发话:“都上车吧,回村路远。”
两家人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地爬上骡车。路过肉铺时,杨老爹让停车,早上出来时颜氏交代割些肉回去。刘秀芝下车去买肉,舒玉也好奇地跟下去东张西望。就在这时,刘秀芝“咦”了一声,指着不远处一家书画铺子门口:
“那孩子怎么坐在那儿哭?”
只见那个曾经机灵的小伙计,此刻正坐在店铺门前的石阶上,把头埋在膝盖里,肩膀一耸一耸地哭泣,脸上似乎还有伤痕。
卖肉的屠夫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叹了口气,一边割肉一边压低声音道:
“杨二嫂子还不知道吧?这孩子……唉,可怜见的。就因为前些日子把店里一些裁下来不要的废纸片送给了人,不知怎么被他家东家发现了,说他偷拿店里的东西贴补外人,打了一顿撵出来了!这个月的工钱也没给,还挨了好一顿揍……造孽哦……”
“什么?!”
刘秀芝一听,火“噌”地就上来了!那包纸片是她看舒玉喜欢,软磨硬泡、又额外给了几个铜钱,那小伙计才包给她的,怎么就成了偷了?她当即就要冲过去找那书画铺子的东家理论!
“秀芝。”
杨老爹叫住了她,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先把肉拿上。”
刘秀芝气得胸口起伏,但还是先接过了肉。
“秀芝。”
杨老爹沉声叫住了她,
“爹!那孩子……”
杨老爹从怀里摸出一点碎银子,递给刘秀芝:
“去,把这钱给他,就当补上他的工钱和汤药费。多的,让他找个地方安身。”
刘秀芝接过银子,快步走到那小伙计面前,把银子塞到他手里,温声道:
“小兄弟,这钱你拿着!是我连累你了!走!我带你去找你们东家说理去!”
那小伙计抬起头,看清是刘秀芝,又看到手里的银子,像是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银子掉在地上。他连连摇头,眼泪流得更凶,哽咽道:
“不……不要……不是夫人的错……是我不该……我不要……”
说完,竟猛地站起身,推开刘秀芝,哭着扭头就跑,很快消失在人群里。
刘秀芝僵在原地,看着那孩子消失的方向,心里像是堵了一团湿棉花,又沉又闷,说不出的难受。弯腰捡起银子,眼里泛起泪光。
舒玉也看到了这一幕,心里同样沉甸甸的。她默默走到二婶身边,拉住了她的手。
最终,那块碎银也没能送出去。五辆骡车重新上路,车厢里挤满了新来的、对未来充满不安又怀着一丝微茫希望的人,车外的人则因为方才的插曲而心情沉重。车轮滚滚,碾过黄土道,朝着杨家岭的方向沉默地行去。夕阳将车队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也载不动这世道沉沉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