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的播出,像一块巨石投入早已不平静的湖面。
起初是涟漪。
一些看完专访的财经人士和自媒体开始理性分析,指出我陈述的逻辑性和陆砚深提供的数据支撑,远比那些空穴来风的谣言更有说服力。
“沈清弦 回应”的词条下,开始出现不一样的声音。
【抛开情绪看事实,她做的项目确实漂亮。】
【如果这能力是靠‘睡’出来的,那我希望我也有这本事。】
【感觉她被污名化得很严重,那段保姆经历反而说明她挺坚韧的。】
当然,质疑和辱骂依旧铺天盖地。
但坚冰,已经裂开了一道缝。
我和陆砚深没有停留在舆论的口水战里。
专访播出后的第二天,我们就动了。
上午九点整,砚深集团官方账号、以及多家权威媒体,同时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标题直接有力——“关于星耀科技(原沈氏集团主要收购方)涉嫌商业欺诈、伪造合同及不正当竞争的严正声明及已提交司法机构的证据公示”。
声明下方,附带了长达数十页的证据链摘要。
不是捕风捉影的指控。
是实打实的铁证。
有关键合同的伪造笔迹鉴定报告。
有对方高管与沈氏内部叛徒秘密会面、商讨做空沈氏的黑白监控照片,时间地点清晰。
有资金异常流动的复杂图表,清晰标注了数笔以“咨询费”名义流出,最终却流入当时沈氏竞争对手账户的巨额资金。
每一份证据都打了码,但关键信息清晰可见,透着法律文书的冰冷和不容置疑。
这枚炸弹,威力远超之前的任何八卦。
财经圈和司法圈率先震动。
这已不再是娱乐八卦,而是涉及巨额资金、商业犯罪的重磅事件。
之前所有关于我“败家”、“无能导致沈氏破产”的论调,在这些铁证面前,瞬间显得苍白可笑。
原来,沈氏的倒塌,不是天灾,是人祸。
是一场地地道道的、处心积虑的谋杀。
而我这几年承受的“破产千金”的嘲笑和屈辱,不过是为这场卑劣谋杀背上的黑锅。
舆论的风向,开始了真正的、剧烈的逆转。
“我的天……原来沈清弦家是被陷害的?”
“这根本不是经营不善,这是抢劫啊!”
“细思极恐,星耀现在做得这么大,底子这么脏?”
“所以她当年破产后去做保姆……不是堕落,是真的被逼到绝路了?”
同情和愤怒,开始取代质疑和嘲讽。
但这还不够。
中午十二点,另一枚更精准、更致命的炸弹,由一位以敢言着称的调查记者引爆。
那是一段经过技术处理的音频。
音频里,是当年星耀科技的负责人,用充满威胁和利诱的语气,逼迫我父亲签下一份明显不合理的补充协议。
背景音里,还有我母亲低低的哭泣声,和我当时年轻却强作镇定的声音:“爸,不能签,这是陷阱……”
音频的末尾,是对方一声得意的冷笑:“沈总,签了,还能拿点钱养老。不签,可就什么都剩不下了。别忘了,你女儿还年轻,路还长……”
这段话,没有直接提及陆砚深,却无比清晰地勾勒出当年沈家山穷水尽、任人宰割的绝望境地。
也瞬间解释了,为什么当初我会“嫌贫爱富”地离开陆砚深——那不是离开,是在家族被胁迫、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一种绝望的、试图切断软肋以求他平安的笨拙保护。
这段音频,是顾怀瑾这么多年,费尽心力,通过特殊渠道弄到的。
他一直保存着,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现在,时机到了。
这段音频,比任何声明、任何证据都更具冲击力。
它太真实了。
真实地还原了那个夜晚的窒息感,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少女在家族倾覆时的无助和艰难抉择。
它触动的是人们心底最朴素的正义感和共情心。
几乎是在音频公布的一小时内,网络舆论彻底爆炸。
之前骂我骂得最凶的几个大V,悄悄删除了微博。
曾经跟风嘲讽的网友,纷纷涌到我许久未用的个人账号下道歉。
“沈小姐,对不起,我们被带节奏了。”
“哭了,原来你承受了这么多。”
“这才是真正的美强惨吧……对不起,以前误会你了。”
“陆总好好对她!她值得!”
“沈清弦 对不起”的词条,空降热搜第一。
后面跟着一个“爆”字。
我坐在办公室里,平静地看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评论。
李助理激动地推门进来,语无伦次:“沈总监!爆了!全爆了!股价!股价也在狂拉!”
陆砚深站在我身边,他的手轻轻搭在我的肩膀上,没有说话。
我能感觉到他指尖微微的力度。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电脑风扇的轻鸣,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喧嚣。
我看着屏幕上那些迟来的道歉,那些汹涌的同情和敬佩。
心中没有狂喜,没有激动。
只有一片巨大的、沉寂的空白。
像一场下了太久太久的暴雨,终于停了。
天空放晴,阳光刺眼,而大地早已被浸泡得麻木。
过了很久,我轻轻靠向陆砚深。
他立刻收紧手臂,将我完全拥入怀中。
他的怀抱很暖,驱散了我骨子里的那点寒意。
我闭上眼,低声说,像是对他,也像是对自己说:
“你看,”
“我说过的,”
“时间会证明一切。”
真相或许会迟到。
但永远不会缺席。
而那些制造谎言、践踏他人的人,是时候,付出代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