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4年7月20日,苏清颜助农工作室官方账号发布了一份《反职场霸凌指南》,瞬间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份指南并非空洞的理论条文,而是结合苏清颜自身经历,针对职场新人可能遭遇的霸凌场景,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应对建议,字里行间满是真诚与温度。
指南开篇,苏清颜写下一段自序:“我曾在职场中遭遇恶意算计,从被‘朋友’诱导陷入困境,到面临人身威胁,那段经历让我明白,职场不仅有合作与成长,也可能藏着隐形的伤害。如今我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指南,希望能帮更多职场新人避开陷阱,在遇到不公时,有勇气保护自己,有方法维护权益。”
指南主体分为“识别职场霸凌”“应对方法”“求助渠道”“心理调适”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结合真实场景展开。在“识别职场霸凌”章节,苏清颜列举了常见的霸凌类型:除了明显的言语侮辱、孤立排挤,还有隐蔽的“软霸凌”——比如故意分配超出能力范围的工作、截留关键信息导致失误、以“帮助”为名诱导违规操作(如她曾遭遇的“安神口服液”陷阱)。她特别提醒:“当你在工作中频繁感到压抑、自我怀疑,甚至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霸凌的信号。”
“应对方法”章节是指南的核心,苏清颜分享了三个关键步骤:第一步“留存证据”,她建议职场新人养成记录习惯,将霸凌者的言行、工作沟通记录(邮件、聊天截图)、相关文件备份存档,“证据是保护自己的最有力武器,我当年若没有保留日记和电脑里的聊天记录,后续维权会更加艰难”;第二步“明确拒绝”,面对不合理要求或恶意行为,要敢于说“不”,“不要因为害怕得罪人而妥协,一味退让只会让霸凌者得寸进尺”;第三步“灵活应对”,若暂时无法直接对抗,可先调整工作节奏,避免与霸凌者单独相处,同时寻找可靠的同事或上级寻求支持。
在“求助渠道”部分,指南详细列出了可求助的对象与机构:从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会,到外部的劳动监察部门、法律援助中心,甚至提供了全国统一的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电话和线上求助平台链接。苏清颜特别强调:“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当年我若能更早意识到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或许能避免更多伤害。”
“心理调适”章节则充满人文关怀,苏清颜结合自己的心理重建经历,建议遭遇霸凌的职场人:“不要把霸凌者的错误归咎于自己,也不要让负面情绪长期困扰自己。可以通过运动、倾诉、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释放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我正是在乡村走访、与农户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找回自信。”
指南发布后,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职场新人纷纷留言:“这份指南太实用了!刚入职就遇到同事故意刁难,正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终于有方向了”“谢谢清颜分享真实经历,让我们知道遇到霸凌不是自己的问题,也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不少企业hR也转发指南,表示“会将这份指南纳入新员工培训内容,帮助新人更快适应职场”。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份指南很快获得了官方层面的认可。7月22日,文旅部官方账号转发了《反职场霸凌指南》,并评论:“苏清颜工作室结合自身经历编制的指南,贴近职场实际,对保护劳动者权益、营造健康职场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希望更多企业和从业者关注职场霸凌问题,共同构建和谐的职场生态。”
随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就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也纷纷推广这份指南,将其纳入“职场健康发展”公益项目资源库,推荐给各地企业和高校。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份指南比传统的职场教育材料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我们计划将其作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补充教材,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应对职场风险的准备。”
7月25日,苏清颜工作室收到了来自劳动监察部门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您编制的《反职场霸凌指南》为我们开展职场维权宣传提供了宝贵参考,也让更多劳动者了解到自身的合法权益。期待未来能与您继续合作,共同推动反职场霸凌工作的开展。”
面对各方认可,苏清颜在社交账号上回应:“没想到一份小小的指南能引发这么多关注。其实我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分享出来,能帮到更多人,能为营造健康的职场环境出一份力,我就很满足了。未来,我们还会根据大家的反馈,对指南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它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份《反职场霸凌指南》的发布与推广,不仅让苏清颜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更让她从“案件受害人”“助农主播”的身份,延伸出“职场权益守护者”的新角色。而这一切,都源于她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初心坚守——正如她在指南结尾所写:“愿每一位职场人都能被温柔以待,愿每一份努力都能在公平、健康的环境中绽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