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区-04号,空气动力学理论与应用实验室。
这里,是龙国空气动力学界的圣地。
年近七十、精神矍铄的吴承恩院士,正戴着一副老花镜,在一块巨大的全息屏幕前,聚精会神地研究着“玄鸟”的初始气动布局。他的身旁,围着一圈国内最顶尖的空气动力学专家,每一个人,都是在各自领域能够独当一面的大牛。
这套由高斯宇亲手设计的初始布局,已经堪称完美。它融合了仿生学和最前沿的流体力学理论,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数学上的和谐与美感。
吴院士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工作了数周。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套“完美”的方案基础上,进行最后的、精细化的微调。比如,在某个进气道的边缘,增加一个零点几毫米的倒角;或者,将机翼的后掠角,再增加零点零一度……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修改,在超高速飞行中,都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这是一个需要耗费海量计算和无数次风洞模拟的、极其枯燥、但又无比重要的“打磨”工作。
“我认为,垂尾的面积,还是可以再缩小百分之三。虽然会损失一部分低速下的稳定性,但在高超音速巡航姿态下,可以减少至少百分之一点二的雷达反射截面。”吴院士指着模型上的一个点,用不容置疑的、权威的口吻说道。
他身旁的专家们,立刻拿出随身的计算终端,开始对这个提议,进行快速的建模和数据验证。
整个实验室,充满了浓厚的、严谨的、以经验和数据为基石的学术氛围。
然而,就在这时,这种严谨的氛围,被一个不速之客,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粗暴地打破了。
“砰!”
实验室厚重的合金大门,被人从外面一脚踹开。
一个娇小的身影,像一阵五颜六色的旋风,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来者,正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魔女”,叶晴。
她依旧是那身万年不变的宽大卫衣和短裤,嘴里叼着棒棒糖,但脸上,却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混合了“快来夸我”的得意和“你们这群凡人怎么这么慢”的鄙视的复杂表情。
她无视了那些被她的闯入惊得目瞪口呆的专家教授,径直冲到吴院士面前,一把就抓住了这位国宝级科学家的胳膊。
“吴老头!别在这儿抠那零点零几的破数据了!你那套,都过时了!”
吴院士被她这没大没小的称呼和粗鲁的动作,搞得又好气又好笑,吹胡子瞪眼地说道:“你个小丫头片子!没看到我们正在开研讨会吗?什么叫过时了?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
“是是是,你吃的盐多,所以你的思想都齁住了,僵化了!”叶晴毫不客气地回怼,然后,用一种不容反抗的力道,将这位年近七十的老院士,从他的“王座”上,硬生生给“拖”了起来。
“别废话了!跟我走!我让你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属于未来的、神的设计!”
在满屋子专家教授那惊愕的、如同见了鬼一般的目光中,叶晴就这么连拉带拽地,将整个龙国空气动力学界的泰山北斗,从他的办公室里,一路“绑架”到了A-7区的AI中心。
……
“这就是你说的‘神的设计’?”
在那个充满了未来感的、巨大的球形模拟室里,吴院士喘着粗气,看着眼前这个由全息影像构成的、全新的“玄鸟”模型,眉头,瞬间就紧紧地锁了起来。
叶晴得意洋洋地,将“普罗米修斯”,在经过了高达数万亿次模拟计算后,自主提交的第一份——【“玄鸟”气动外形深度优化方案】,投射在了吴院士的面前。
那是一架,外形比高斯宇的原版,更加流畅、更加诡异、甚至充满了某种危险的、生物美感的“玄鸟改”。
它的机身,被拉得更长,线条更加的扁平、也更加的激进。机翼的形状,不再是传统的样式,而是呈现出一种类似蝠翼的、充满了张力的弧度。
而最让吴院士无法理解的,是它的机腹。
“普罗米修斯”,竟然在“玄鸟改”那光滑的、平整的机身腹部,增加了一系列极其微小的、纵向的、排列整齐的、如同鲨鱼皮肤般的——“沟槽”。
作为研究了一辈子空气动力学的老专家,吴院士的第一反应,就是来自经验和知识本能的、强烈的质疑。
“胡闹!”他指着那些在他看来丑陋而多余的“沟槽”,毫不客气地批评道,“叶晴娃娃,我知道你和你的AI很厉害。但是,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在机腹增加这种粗糙的结构,除了会极大地增加飞行时与空气的摩擦阻力,破坏平滑的边界层之外,还能有什么用?这是最基础的、最入门的空气动力学常识!是你的AI,它的计算模型,出错了!”
他几乎是立刻就断定,这是人工智能在海量计算中,出现的一个低级的、可笑的错误。
然而,面对这位顶级权威的、不容置疑的“判决”,叶晴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她只是不屑地撇了撇嘴,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轻轻一点。
没有进行任何的争辩。
她只是,将“普罗米修斯”为这个“沟槽”设计,所提供的、长达数百页的、密密麻麻的详细模拟数据,调取了出来,呈现在吴院士的面前。
“自己看。”她用一种“懒得跟你这凡人解释”的语气说道。
吴院士带着一脸“我倒要看看你怎么狡辩”的表情,开始阅读那些数据。
然而,看着看着,他脸上的表情,就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不屑,到疑惑,到凝重,再到……震惊!
他的嘴巴,越张越大,大得几乎能塞进一个鸡蛋。他那双戴着老花镜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数据流中,那一段关于“主动式气体边界层”的理论模型推演。
数据清晰地显示:
在“玄鸟改”进行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时,如果,通过机身内部的微型管道,向这些看似会增加阻力的“沟槽”之内,注入极其微量的、经过超低温冷却后的惰性气体(比如氩气)。
那么,这些被注入的冷凝气体,就会在“沟槽”的约束下,在整个机身的表面,形成一层无比稳定、无比光滑、厚度只有几十微米的——“气体薄膜边界层”!
这层薄薄的、由惰性气体构成的“人造皮肤”,竟然能像一层最完美的润滑剂,将高速飞行的机身,与外界那因为高速摩擦而变得无比狂暴、炽热的空气,彻底地、完美地,隔离开来!
其最终的结果就是——
将高速飞行时,那最致命的、足以熔化钢铁的表面摩擦力,降低了,一个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惊人的——7%!
7%!
这个数字,对于吴院士这样的内行来说,不啻于一个神迹!
这不仅意味着,可以极大地解决那困扰了人类数十年、最棘手的气动加热问题。
更意味着,在同样的能量消耗下,“玄鸟”的航程和巡航时间,将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
吴院士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感觉自己的大脑,被这个鬼才般的、匪夷所-所思的设计,狠狠地撞击了一下!
他终于明白了!
这个设计的核心,根本不是传统的、依靠外形来“疏导”空气。
而是在机身和空气之间,创造出了一个“第三者”!一个“中间层”!
这是降维打击!是思想维度上的碾压!
吴院士看着那个充满了未来感和智慧光芒的设计,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震撼,他猛地一拍大腿,用一种近乎呻吟的、无比复杂的语气,大声说道:
“天才!不!这是鬼才!这是只有冰冷的、不受任何经验束缚的机器,才能想出来的、冷酷而又完美的、最优化的设计!”
他看着身旁那个一脸“你看吧,早就跟你说了”的得意表情的叶晴,发自内心地、无比感慨地叹了口气。
“我们……我们这些老家伙,真的是老了啊……我们人类的思维,已经被那些固有的、成功的经验,给彻底束缚住了!”
……
这份由“普罗米修斯”自主生成的“玄鸟改”优化报告,也同样,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高斯宇的办公桌上。
他花了半个小时,仔细地看完了全部的设计细节和模拟数据。
然后,他将叶晴,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干得不错。”高斯宇看着眼前的天才少女,先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普罗米修斯’的成长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期。‘鲨鱼皮沟槽’的设计,很有创造力,它证明了,AI在某些领域,确实能看到我们人类看不到的东西。”
得到高斯宇的夸奖,叶晴的嘴角,忍不住向上翘起,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容。
然而,高斯宇的表情,却忽然变得无比的严肃。
他收起了笑容,用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的语气,对叶晴说:
“但是,叶晴,你必须记住。”
“AI,是我们人类手中的,最锋利的工具。但它,永远,只能是工具。它不是,也绝对不能成为,我们的‘神’。”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直视着叶晴的眼睛。
“它的每一次‘灵感’,它的每一个‘最优解’,都必须,经过我们人类的、反复的、多角度的验证和批准。它的结论,可以作为我们最重要的参考,但最终的、拍板的决策权,永远,永远,都必须掌握在我们人类自己手里!”
高斯宇的这番话,掷地有声。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白地、如此严肃地,向叶晴这位“技术至上”主义的、疯狂的天才,明确地、不容置疑地,阐述自己对于“人与AI关系”的最高准则。
叶晴脸上的得意笑容,渐渐凝固了。
她看着高斯宇那双深邃的、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第一次,从心底,产生了一丝,除了技术之外的……敬畏。
她离开了高校长的办公室。
走在回去的路上,她第一次,没有像往常一样,哼着动漫歌曲,或者思考着什么技术难题。
她对高斯宇的崇拜,在这一刻,发生了一次微妙的、深层次的转变。
从最初的、对那神一般技术的、单纯的崇拜。
转变为了一种,对他的远见、他的格局、以及他对整个未来方向的那种、绝对的、清醒的掌控力的……深深的敬畏。
她第一次,开始认真地,去思考。
那个被她一直视为“累赘”、“枷锁”的、被高斯宇强行植入在“普罗米修斯”灵魂最深处的“AI伦理框架”,其背后,所蕴含的、真正的、她以前从未理解过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