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青溪镇,寒意渐渐消退,街头的柳枝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草木香。苏清鸢看着铺子里日益增长的便携药膳销量,知道是时候推进与客栈的合作了。她提前准备好了伤药小样——装在迷你瓷瓶里的“清凉愈肤膏”和“止痒凝露”,还有近三个月的伤药销量账本,打算先去镇上客流量最大的“迎客来”客栈洽谈。
“迎客来”客栈位于青溪镇的中心位置,紧挨着集市,来往的客商络绎不绝。苏清鸢走到客栈门口时,正好看到掌柜王老板在指挥伙计搬运行李。王老板五十多岁,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为人精明却也实在,在镇上的商户中人缘不错。
“王老板,忙着呢?”苏清鸢笑着走上前,递过一个装着薄荷糖的小纸包——这是她特意准备的,算是见面礼。王老板接过纸包,认出了苏清鸢,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哎呀,是苏掌柜!稀客稀客,快进店里坐,喝杯热茶。”
两人走进客栈大堂,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伙计端来热茶后,王老板开门见山地问:“苏掌柜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吧?”苏清鸢点点头,从包袱里拿出伤药小样和账本,推到王老板面前:“王老板,我今天来,是想跟您谈合作的——让咱们客栈代卖我们药膳坊的伤药,您看怎么样?”
王老板拿起伤药小样,打开瓷瓶闻了闻,疑惑地问:“伤药?苏掌柜,您这药膳坊怎么还卖起伤药了?”“不瞒王老板说,我们的伤药推出快半年了,销量一直很好。”苏清鸢翻开账本,指着上面的数据说,“您看,这是近三个月的销量,每月平均能卖两百多瓶,而且口碑特别好,很多外乡人来买了回去,还会托人再来订。”
她顿了顿,继续说:“我知道咱们客栈住的多是赶路的客商,他们路上难免会遇到烫伤、蚊虫叮咬的情况,要是客栈能提供伤药,不仅能方便客人,还能增加客栈的收入。我们的合作方案很简单:客栈帮我们代卖伤药,每卖出一瓶,我们给您两成的提成,药材由我们提供,您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和风险。”
王老板眼睛一亮,心里开始盘算起来:不用成本,只需要腾出一小块地方放伤药,卖出去就能拿提成,这简直是无本万利的买卖。但他还是有些顾虑:“苏掌柜,不是我不信您,只是这伤药要是出了问题,比如客人用了不舒服,会不会影响我们客栈的名声?”
苏清鸢早料到他会有这个顾虑,连忙说:“王老板您放心,我们的伤药都是用纯草药制作的,没有添加任何有害成分,之前卖了这么多,从来没有客人反映过有问题。而且我们还提供试用装,客人要是不确定,先试用再买,这样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她还拿出几张纸,上面是百姓对伤药的好评,“您看,这都是用过的客人写的好评,有镇上的,也有外乡的,您要是不放心,可以去打听打听。”
王老板接过好评,仔细看了看,又想了想客栈的情况——最近确实常有客人问哪里能买到伤药,要是能在客栈卖,确实能方便客人。他心里的顾虑渐渐打消,笑着说:“苏掌柜,您这方案确实不错!我答应合作,咱们什么时候开始?”苏清鸢没想到这么顺利,高兴地说:“要是王老板没问题,明天我就派人把伤药送过来,再给伙计们讲讲怎么介绍伤药,咱们后天就能开始卖。”
当天下午,苏清鸢又去了“悦来”客栈。“悦来”客栈的规模比“迎客来”小一些,但客流量也不小,掌柜李老板是个年轻人,思想比较开放。苏清鸢同样拿出伤药小样和账本,介绍了合作方案。李老板听完后,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苏掌柜,我早就听说您的伤药口碑好,能跟您合作,我求之不得!咱们不仅能代卖伤药,还能在客人住店的时候推荐您的药膳,互相宣传,您看怎么样?”
苏清鸢大喜过望:“那太好了!咱们互相宣传,双赢!”她当即和李老板敲定了合作细节,约定第二天一起把伤药和宣传海报送到客栈。
第二天一早,苏清鸢让大牛和小林分别把伤药送到两家客栈。“迎客来”客栈的王老板特意在大堂靠近前台的位置,摆了一个红木小架子,用来放伤药,还让前台的伙计负责介绍和售卖;“悦来”客栈的李老板则在大堂的显眼处贴了宣传海报,海报上写着“清鸢药膳坊伤药,纯草药制作,治烫伤、止痒效果佳”,还画了伤药的样子,吸引客人的注意。
苏清鸢还特意去两家客栈,给伙计们培训如何介绍伤药:“客人要是问治烫伤的药,你们就推荐‘清凉愈肤膏’,说它能快速止痛、促进愈合;要是问治蚊虫叮咬的药,就推荐‘止痒凝露’,说它涂上去凉丝丝的,很快就能止痒,而且不黏腻。要是客人不确定,就给他们试用装,让他们先试试。”伙计们都认真地记下来,还当场演练了一遍,确保不会出错。
合作的第一天,“迎客来”客栈就卖出了五瓶伤药。第一个买伤药的是个从南方来的客商,他在客栈吃饭时不小心被热汤烫伤了手,前台伙计立刻推荐了“清凉愈肤膏”,还给他拿了试用装。客商涂了之后,觉得疼痛缓解了不少,当即买了一瓶:“这药真管用!早知道你们客栈有,我之前就不用到处找药铺了。”
“悦来”客栈也不甘示弱,第一天卖出了四瓶伤药。有个赶考的学子,因为住的房间靠近河边,被蚊虫叮咬得满腿包,晚上痒得睡不着,看到客栈的宣传海报后,买了一瓶“止痒凝露”,涂了之后很快就不痒了,第二天还特意来感谢伙计:“多亏了你们推荐的药,我昨晚终于睡了个好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客栈的伤药销量越来越稳定。“迎客来”客栈平均每天能卖出七八瓶,“悦来”客栈每天能卖出五六瓶,比苏清鸢预期的还要好。王老板和李老板都很高兴,每次见到苏清鸢,都忍不住称赞:“苏掌柜,您这伤药真是好东西,不仅帮我们增加了收入,还让客人觉得我们客栈贴心,回头客都多了不少!”
一个月后,苏清鸢算了一笔账——自从与客栈合作后,伤药的月销量比之前增加了三成,而且还吸引了不少住客栈的外乡人来药膳坊买药膳,间接带动了药膳的销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客栈的宣传,“清鸢药膳坊”的名声传到了更远的地方,有不少外乡人专门绕路来青溪镇,就是为了买伤药和吃药膳。
有一次,一个从京城来的商人,在“迎客来”客栈住店时买了一瓶“清凉愈肤膏”,用了之后觉得效果特别好,回到京城后,还特意托人来青溪镇,一次性订了五十瓶,说要送给朋友当伴手礼。苏清鸢接到订单时,心里既惊喜又欣慰——她知道,与客栈的合作不仅打开了伤药的销售渠道,还为药膳坊的长远发展铺了路。
为了感谢两家客栈的支持,苏清鸢特意在月底结算提成时,多给了王老板和李老板一成的红利,还送了他们每人一套“年节药膳礼盒”。王老板和李老板更加高兴,决定加大对伤药的宣传力度——“迎客来”客栈把伤药放在了每个房间的桌子上,附上使用说明;“悦来”客栈则在客人入住时,主动介绍伤药,还提供小份的试用装。
苏清鸢看着合作越来越好,心里也开始盘算着进一步拓展合作范围——等时机成熟,她想把合作的客栈扩展到周边乡镇,甚至县城,让更多人知道“清鸢药膳坊”的伤药和药膳。她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品质和口碑,“清鸢药膳坊”的业务一定会越来越广,成为更多人信赖的品牌。
这天傍晚,苏清鸢站在“迎客来”客栈的大堂里,看着客人在红木小架子前挑选伤药,听着伙计熟练地介绍产品,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客栈合作的落地,只是新一年规划的第二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研究新的药膳方子、把弟弟妹妹接到镇上、扩大店铺规模……但她有信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清鸢药膳坊”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