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的太医院,每日接诊的病人络绎不绝,既有前来调理身体的权贵官员,也有因劳作中暑、生病的宫女太监。按照太医院不成文的规矩,御医们多愿优先诊治身份尊贵之人,对宫女太监这类底层宫人,往往只是简单开些药方,甚少上心。但苏清鸢却从不这样——在她眼里,病人不分高低贵贱,只要上门求医,便会全心诊治。
这日午后,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太医院的诊室里却挤满了人。苏清鸢刚为一位老臣看完咳嗽,就见一个小太监浑身湿透地跑进来,焦急地喊道:“苏医正,求求您快去看看吧!我们宫的小翠姐姐高烧快晕过去了,其他御医都说忙着呢,没人愿意去!”
苏清鸢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医案,拿起药箱就往外走:“别急,带我去看看。”一旁的学徒忍不住提醒:“先生,外面雨这么大,而且那只是个宫女,您让小太监拿些退烧药过去就行了,何必亲自跑一趟?”
“治病哪能分身份?”苏清鸢脚步未停,语气坚定,“高烧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肺炎,甚至烧坏脑子。我必须亲自去看看,才能放心。”
跟着小太监穿过几条湿漉漉的宫道,终于来到一处简陋的宫女住所。房间狭小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名叫小翠的宫女躺在床上,脸色通红,呼吸急促,额头滚烫得吓人。苏清鸢连忙放下药箱,取出体温计为她测量——体温已达三十九度五,属于高烧急症。
“她这样多久了?有没有咳嗽、头痛的症状?”苏清鸢一边问,一边快速从药箱里拿出银针,准备为小翠针刺退烧。小太监连忙回答:“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发烧了,一开始以为是着凉,喝了点姜汤也没用,今天早上就烧得更厉害了,还一直说头痛、浑身疼。”
苏清鸢点点头,迅速在小翠的大椎、曲池、合谷等穴位刺入银针,手法娴熟精准。“这些穴位能清热解表、疏风散热,先让体温降下来再说。”她一边捻针,一边嘱咐小太监,“你去烧点温水,再找块干净的布巾来。”
小太监连忙应声跑去准备。半个时辰后,苏清鸢拔出银针,又用温水浸湿布巾,敷在小翠的额头物理降温。此时,小翠的体温已经降到了三十八度,呼吸也平稳了些,慢慢睁开了眼睛。“水……我想喝水……”
苏清鸢连忙扶起她,小心翼翼地喂她喝温水,又从药箱里取出退烧药,用温水化开,一勺一勺喂她喝下。“别怕,喝了药好好睡一觉,明天就会好很多了。”她轻声安慰着,语气温柔得像姐姐一样。
小翠看着苏清鸢浑身湿透的衣服和满是关切的眼神,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苏医正,谢谢您……其他御医都说我只是个宫女,不值得他们费心,只有您愿意来救我……”
“傻姑娘,说什么呢。”苏清鸢轻轻擦去她的眼泪,“在我眼里,不管是宫女还是贵人,都是需要治病的病人。你好好休息,我明天再来看你。”
从宫女住所出来时,雨已经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苏清鸢拖着湿透的衣服回到太医院,刚换好干净的衣服,就见之前的小太监提着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装着几个热乎乎的馒头和一碟咸菜。“苏医正,这是小翠姐姐让我给您送来的,她说您为了救她,连饭都没顾上吃,让您一定要趁热吃。”
苏清鸢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她知道,这些食物虽然普通,却是小翠和小太监最真挚的心意。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宫女太监知道了太医院有位“不嫌弃下人”的苏医正,不管是头疼脑热,还是跌打损伤,都会特意来找她诊治。而苏清鸢也始终如一,用心对待每一位前来求医的宫人,不仅为他们开药方、施针,还会耐心叮嘱他们日常的注意事项,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
有次一位负责洒扫的老太监因常年弯腰劳作,得了严重的腰痛,连走路都困难。苏清鸢不仅为他针灸、推拿缓解疼痛,还特意为他开了外敷的药膏,教他每天睡前热敷腰部,还提醒他“干活时别总弯腰,尽量挺直腰杆,每隔半个时辰就休息一会儿”。老太监按她的方法调理了一个月,腰痛彻底好了,特意送了一双自己亲手做的布鞋给她,感动地说:“苏医正,您不仅治好了我的病,还这么关心我,比我的亲人还亲!”
苏清鸢对宫女太监的用心,渐渐在宫中传开。这些底层宫人虽然身份低微,却遍布皇宫的各个角落,掌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消息。他们感激苏清鸢的恩情,平日里总会悄悄为她留意各种信息——若是听到有人私下议论她,就会主动帮忙澄清;若是知道哪位权贵对她不满,想暗中刁难,就会提前提醒她;甚至连太医院药材库的药工,都会悄悄为她预留最优质的药材。
有次郑贵妃身边的宫女私下议论“苏医正靠攀附太后上位”,被负责给慈宁宫送点心的小太监听到,立刻告诉了李嬷嬷。李嬷嬷又将此事禀报给太后,太后当即在后宫设宴,公开为苏清鸢辟谣,还严惩了议论此事的宫女。事后,李嬷嬷笑着对苏清鸢说:“你啊,就是心善,连宫人们都愿意帮你。这口碑,可比什么都珍贵。”
苏清鸢听了,心里满是感慨。她知道,自己对宫人的用心,不仅是出于医者的本分,更是因为她明白,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而这些宫人的回报,也让她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多了一层保护,多了一份温暖。
夕阳下,苏清鸢的诊室里依旧人来人往,有权贵官员,也有宫女太监。她坐在桌前,耐心地为每一位病人诊脉,脸上始终带着温和的笑容。她知道,口碑不是靠权贵的认可堆积起来的,而是靠对每一位病人的用心积累起来的。这份口碑,会像一盏明灯,照亮她在京城的行医之路,也会让她在这片土地上,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