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深秋,惠民医馆旁的巷子里,总能看到一群衣衫单薄的孩子游荡——他们大多是流民的孩子,父母忙于开垦荒地或修缮房屋,无暇顾及他们,只能让他们在街巷里追逐打闹,有时还会因为争抢一块干粮打架。苏清鸢每次坐诊间隙看到这一幕,心中都格外不是滋味:这些孩子正是启蒙的年纪,却整日游荡,既不识字,也不懂农耕、医术,将来如何能撑起家庭、建设燕云?
“春桃,你看医馆东侧那间空房,能不能收拾出来?”苏清鸢指着医馆旁一间闲置的铺面,眼中有了主意,“我想在这里开个蒙学班,教孩子们识字、算数,再教他们些草药和庄稼的知识,总比让他们在外面游荡好。”
春桃立刻点头:“那间房虽然小,但收拾一下也能容下二三十个孩子。只是先生去哪找呢?”
“我已经跟萧玦商量过了,他会从王府抽调两个识字的官员,再让医馆的两个学徒帮忙,轮流给孩子们上课。”苏清鸢笑着说,“课本我也来准备,不用太复杂,先从简单的字和算术教起,再结合咱们燕云的实际情况,教他们认识草药和庄稼。”
接下来的几天,苏清鸢亲自带着人收拾空房:用石灰粉刷墙壁,让屋子亮堂起来;找来木板和钉子,钉成简易的桌椅;在墙上贴上用红纸写的“人”“口”“手”等简单汉字,还画上玉米、小麦、艾草的图画——这样既能让孩子们识字,又能提前熟悉农作物和草药。
蒙学班的消息传开后,流民们纷纷带着孩子来报名。有的父母拉着苏清鸢的手,激动地说:“苏姑娘,我们这辈子没读过书,就盼着孩子能识几个字,将来不受欺负,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不到三天,就有三十多个孩子报名,最小的才四岁,最大的已经十岁。
十月初八,蒙学班正式开课。清晨,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背着用布缝的小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蒙学班。苏清鸢站在门口,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用麻纸装订的简易课本和一支炭笔——课本是她亲手编写的,第一页画着燕云的地图,后面是常用汉字、算术口诀,还有草药和庄稼的插图及名称。
“从今天起,咱们每天上午学识字和算术,下午去医馆识草药、去田间认作物,大家愿意学吗?”苏清鸢笑着问道。
“愿意!”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清脆响亮。
上午的识字课由王府的王官员教授。他先教孩子们读《千字文》的开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边读一边解释意思,还让孩子们用炭笔在纸上临摹对应的汉字。有的孩子握笔姿势不对,王官员就耐心地手把手教;有的孩子记不住字,他就编口诀:“‘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牙,‘明’字日月照,天黑就变亮”。
算术课则由医馆的李学徒教授。他没有直接讲枯燥的数字,而是用“分粮食”的例子教孩子们算数:“咱们班有30个孩子,现在有60块玉米饼,每人能分到几块?”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掰着手指头算,有的在纸上画圆圈,很快就有孩子算出“每人能分到2块”。李学徒又接着问:“如果再过来10个孩子,每人能分到几块?”孩子们又兴致勃勃地算起来,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下午,苏清鸢亲自带着孩子们去医馆识草药。她从药柜里拿出艾草、薄荷、金银花,放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闻气味、看形状:“这是艾草,叶子上有白色的绒毛,闻起来有股清香,用它煮水擦身子能防蚊虫;这是薄荷,叶子是尖的,摸起来凉凉的,夏天用它泡水喝能解暑……”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还拿出小本子,用炭笔照着草药的样子画下来,生怕记不住。
周末的时候,苏清鸢会带着孩子们去城外的试验田,教他们认识玉米、小麦、大豆等作物。她蹲在田埂上,指着玉米苗说:“大家看,玉米苗刚长出来的时候有两片叶子,慢慢会长出长长的叶子,等长到一人高的时候,就会结出玉米棒……”她还让孩子们亲手摸摸玉米叶,感受上面的纹路,有的孩子还学着农民的样子,帮着给玉米苗浇水,脸上满是认真。
在这群孩子中,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不说话也不主动举手。苏清鸢后来了解到,小石头的父母在去年的饥荒中去世了,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因为缺乏安全感,性格格外胆小怯懦,起初甚至不愿来上学。
苏清鸢没有强迫小石头,而是每天早上给他带一块香甜的玉米饼,上课的时候特意多关注他。有一次,苏清鸢教孩子们写“民”字,看到小石头在纸上反复画着,却总也写不好,就走过去,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教他:“‘民’字上面是‘尸’,下面是‘乙’,就像老百姓们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小石头,你看,这样写就对了。”
小石头感受到苏清鸢手心的温度,慢慢放松下来,跟着她的动作写下了“民”字。苏清鸢笑着说:“小石头真聪明,一学就会。学会了字,就能看懂医书、农书,将来能当先生、当医官、当农桑官,帮更多像你一样的孩子,让他们都能吃饱饭、读上书。”
从那以后,小石头渐渐开朗起来,上课的时候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下午去医馆或田间的时候,还会帮着苏清鸢照顾其他年幼的孩子。三个月后,在蒙学班的期末考试中,小石头不仅能熟练背诵《算术口诀》,还能认出二十多种草药,写出三十多个常用汉字。
考试结束那天,小石头拿着自己写的“民”“粮”“医”三个字,跑到苏清鸢面前,仰着小脸,认真地说:“苏姐姐,我将来要像你一样,帮百姓看病、种庄稼,让大家都有饭吃、有书读!”
苏清鸢蹲下身,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眼中满是欣慰:“好,姐姐相信你,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燕云的百姓做很多好事。”
夕阳下,蒙学班的孩子们排着队,唱着苏清鸢教他们的童谣:“燕云好,燕云妙,种玉米,收小麦,识草药,能治病,学知识,长本领……”歌声飘在蓟州城的街巷里,也飘在燕云的土地上,像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为燕云的未来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