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2月14日,今天是除夕,天有点阴,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冷,阴冷阴冷的。但知青们的心情很美丽,场长很大方的给了几天假期,今天不用上工,明天也不用,后天也只留几个人守着,如果县里的卡车来了负责装货。
林场需要什么货都是直接找供销社代送,但有些事还是需要人亲自去的,比如男同志需要理发,比如要给家里汇款的,比如女孩们买些私密的东西等。
这几天理发店人满为患,昨天好几个知青都没排上号,今天继续去排队。
去年过年期间,初入社会且初来乍到的几个人去古邑,经历不是太好,也看到了知青与本地人的冲突。有了经验的知青现在出门都是结伴而行,互相照应。
“你们去逛街要注意安全,钱之类的都藏好,过年了扒手很多!还有,看了不对劲的能避开就避了,不能避就聚团对外。”林鸿彬一副大家长的心态!
“知道了,场长,你放心把!”
一行十来个人朝场长挥挥手就一起出发去古邑街。
整体还算顺利,大部分人中午都回来了,不过还是有两个倒霉蛋,在理发室挤不过乡村的粗老爷们,要下午才能回来。
林鸿彬看着事情都被人安排的井井有条了,贴好春联后,就跟郭子好和祝晓燕说了一声骑车走了。
后面还绑着一大篮筐的鸡蛋,有500枚。这是供销社收购的,过年时家家户户用钱多了,卖鸡蛋的人也多了,但平原地区需求也多,所以供销社只分了一部分给林场,很细心的用干草垫着。
有了这批鸡蛋,月底搞个1000只成年鸡还是很轻松的。只是要给空间鸡找个合法的来源,不能有把柄让人抓住。
自行车一到晒场就被堂弟堂妹们征用了。今天中午提了一只竹鼠,两条黑鱼,还有两个竹筒的花生油、两竹筒的果酒。两位老人家对孙子不时弄点吃的回来已经免疫了。林鸿彬把黑鱼和竹鼠都处理好,竹鼠留着晚上爷爷奶奶自己煮,黑鱼弄一条中午煮鱼片。
鱼片显然很适合爷爷奶奶他们的胃口,虽然不是第一次吃,但还是赞不绝口。
“鱼这么煮真好吃,就是有点费油了,最后可以不用兹油的。”奶奶还在心疼那些油。
“奶奶,油大胆的用,每个月我给你提几斤回来。”
“好~,还是乖孙有本事!”
回林场之前,还不忘给两位老人家提个醒:“奶奶,爷爷,这两筒是水果酿的果酒,是甜的,要尽快喝掉,放不好会酸的。”
林鸿彬回林场时是满载而回的,六叔公林振兴、八叔公林振元、二堂叔林国传、三堂叔林国宣等有去林场做临时工的家庭都给林鸿彬送来红团白粿之类的年货,加上自己家的,装了满满一筐,绑在后座上。
车把上挂了一个篮子,篮子里装了几条大草鱼,横杆上挂着八筒果酒。知青们看到了,赶紧帮忙卸货。
把草鱼直接放进门口的水缸里养着,刚从空间弄出来不久,还都是活的。把果酒直接放子餐厅角落。
“场长,竹筒里是什么?”正在餐厅处理菜的陈彩霞问道。
“果酒。”
“茜华,我赢了,你要帮我洗衣服?”陈彩霞对这厨房喊到。
厨房也传来刘茜华的声音:“场长你怎么能带酒呢?”
“不是,你们拿我打赌啊!”
“对啊,我猜你会带酒过来,茜华猜你会带鱼过来。”
“是吗?”林鸿彬也朝厨房喊:“茜华,你赢了,我带鱼过来了,没带酒。”
“场长,你刚才不是说带了酒吗?你骗我。还有我没看到鱼啊!”
刘茜华也从厨房出来了,“场长,鱼在哪里?”
“在水缸里养着。”
“彩霞,看来是我赢了,我的衣服有人洗了。”刘茜华举起右手做胜利状。
陈彩霞不服气,走到角落,提起一个竹筒开了盖子,一股酒味扑鼻而来:“场长,这不就是酒吗?”
“那是果汁放久了发酵了。”
“场长,你欺负我!我不做饭了,我要回家!”
“怎么了,这是?”祝晓燕突然过来了。
“组长,场长他欺负我!”
“他怎么欺负你了。”
“他说这是果汁。”陈彩霞气呼呼把手上的竹筒递给祝晓燕。
祝晓燕闻了闻,转身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在筒里沾了一点,然后拿到嘴里吸干,嘴巴还砸吧一下。
“这是用什么水果酿的?”
“我也不知道,大概率是野果。”
“这是好东西啊,你真舍得。”
林鸿彬摊了摊手,没回答。旁边的陈彩霞急了,“组长,这是不是酒?”
“当然是酒了。”
“场长,你又骗我。”陈彩霞朝林鸿彬挥舞拳头,然后转头对刘茜华说道:“我们打平了。”
来餐厅的人慢慢多了起来,肉馅也找了两个男知青剁着。林鸿彬则开始和面,事情在有点忙乱中推进着。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包饺子,各种奇形怪状的饺子林鸿彬也是第一次看到。
两个理发的知青也回来了,一回来就带来劲爆的消息,有一群知青不知道什么原因开闹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知青吃了亏,几个小年轻哪里能在这种家族聚居地区翻起多大浪花?最后惨兮兮的被派出所的人接走了。
林鸿彬也在庆幸经常给林场的人补点猎物,不然保不齐也爆发一下。
快到5点时,负责给本县送肉和笋的三个人携邱明林回来了,坐着拖拉机回来的,带了各个知青家里稍过来的年货,东西太多了,就叫供销社的郭师傅帮忙送过来。
林鸿彬赶紧给郭师傅提了条草鱼,这大过年的不能让人白帮忙。
“郭师傅,辛苦了,祝你年年有余啊!”
“诶、诶!谢谢林场长!”
平原地区的知青们都领到自己家捎过来的东西,把该收的收起来,各个手上都剩了一堆的白粿、红团、糕点之类的年货。
这些玩意凉了之后可都是硬邦邦的,最后都送到了厨房,又堆了两筐,加上林鸿彬、郭子好、邱明林三位带的,林场这半个月内斗不担心没点心吃了。
人员基本到齐了。回榕城和鹭江的知青另有任务,晚几天回来。
菜也齐了,酒也备了,马灯也挂了起来了,那就准备开吃。今天是合餐,一桌7个人,开了5桌刚刚好,另一张桌子放备菜。开吃前,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的,比如领导讲话。
“我就四句话,第一句,过去一年大家辛苦了;第二句,身体要管理好,要平安健康;第三句,新的一年事业和思想都要进步;第四句,开吃。”
“场长万岁!”林鸿彬简短的发言获得了喝彩。
迫不及待的知青们开造起来,经过最近一段时间肉食的投喂,林场的同志们吃饭从容了好多,再也没有第一次吃酸菜鱼时那种猛塞的场景,这就是一种进步,很多进步是看的到的。
饺子最受欢迎,一是因为所有人都参与了,吃它都有一股浓浓自我成就感;二是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吃饺子,很有新鲜感;三是它包的是肉啊。大部分南方人过年时是不吃饺子的。
“大家把果酒分一下,这次带的不多,一人就一杯。我们一起举杯,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繁荣富强。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青云山知青林场的美好未来,一起干了!”
“干!”
除夕会餐在喝完果酒后结束,一起收拾好卫生,准备除夕的第二个项目--青云山知青林场的第一届文艺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