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万劫谷后,慕容复并未直接前往西夏,而是根据风波恶搜集来的零散信息,将目光投向了大理国境内另一处可能掀起波澜的地方——澜沧江畔。
据闻,近日有一伙身份不明的武林人士在此活动,行事诡秘,似乎与“无量剑”左子穆的失踪有些关联。慕容复本能地觉得,有麻烦的地方,就很可能有段誉这位“麻烦吸引器”的身影。
果不其然,在一处江边小镇的酒肆里,慕容复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是此时的段誉,显得有些狼狈和……滑稽。
他原本俊雅的白袍沾了不少泥点,发髻也有些松散,正对着面前一碗粗茶愁眉苦脸,身边还放着一个破旧的药箱。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边竟围着几个看似朴实的村民,正七嘴八舌地向他诉说着什么,语气充满了焦急。
慕容复不动声色,在角落坐下,要了壶酒,静静聆听。
只听一个老农拉着段誉的袖子道:“小大夫,您就行行好,再去看看吧!王老汉家的牛犊昨晚又抽搐了,眼看就不行了,他家就指望这头牛过日子啊!”
另一个妇人也接口:“是啊小神医,我家娃儿吃了您给的药,腹泻已经好多了!您真是活菩萨啊!”
小大夫?小神医?
慕容复心中暗笑,这段誉,看来是又发挥了他那“不务正业”的慈悲心肠,不知怎么的被当地人当成了游方郎中。以他那半吊子都算不上的医术,加上时灵时不灵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治好人恐怕多半靠的是运气和内力疏导,治不好才是常态。
只见段誉一脸为难,摆手道:“各位乡亲,不是我不愿去,实在是……实在是学艺不精,怕误了性命啊!那牛犊之症,古怪得很,我也束手无策……”
他这话说得诚恳,但村民们只当他谦虚,依旧苦苦哀求。
慕容复觉得时机已到,便起身走了过去,朗声道:“段公子,真是巧遇。何事如此为难?”
段誉闻声抬头,见到是慕容复,如同见到救星,连忙起身:“慕容公子!你来得正好!”他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将事情原委道来。
原来他离开万劫谷后,四处寻找“负气出走”的钟灵,途中遇到这小镇瘟疫(其实是季节性肠胃不适),见村民可怜,便凭着从王府藏书中学来的零星医理和一身浑厚内力,尝试为人治病。误打误撞之下,竟真缓解了一些症状,便被奉为神医。如今遇到疑难杂症,便被缠住了。
“慕容公子,你见识广博,可否……”段誉眼巴巴地看着慕容复,希望他能帮自己解围。
慕容复心中已有计较。他如今看待段誉,不再是那个需要提防的“情敌”或“天命之子”,而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资源”。一个心地善良、容易相信他人、且身负巨宝(六脉神剑、北冥神功等)而不自知的“资源”。
他微微一笑,展现出令人如沐春风的兄长姿态:“段公子仁心,令人佩服。既然遇上了,岂能坐视不理?走,我陪你一同去看看那牛犊。”
他并非真懂兽医,但他懂得人心,更懂得如何“造势”。他仔细查看了牛犊的症状(其实是误食了某种毒草),并未直接施救,而是故作高深地对村民说:“此乃邪气入体,寻常药石无效。需以至阳内力,辅以特殊手法,疏导经脉方可。”
说罢,他让段誉运功,自己则在一旁“指导”,看似是他在主导,实则让段誉消耗内力。过程中,他偶尔“不经意”地触碰牛犊穴位,暗中运用北冥神功的皮毛,模拟出真气流转的效果。一番“救治”下来,牛犊竟真的缓了过来(多半是毒草药性过了)。
村民们感恩戴德,对慕容复更是奉若神明。
段誉对慕容复更是感激不尽:“慕容公子,你不仅武功高强,竟还精通医道!段誉佩服得五体投地!”
慕容复谦逊摆手:“略通皮毛,不及段公子内力精纯,仁心仁术。” 他话锋一转,关切地问:“段公子接下来有何打算?可是要继续寻找灵儿姑娘?”
段誉神色一黯,叹了口气:“茫茫人海,也不知灵儿妹妹去了何方。我……我打算先回大理城一趟,或许家中有些消息。”
回大理城? 慕容复心中一动。按照剧情,段誉回大理,很可能即将卷入与木婉清的剧情,甚至接触到天龙寺、六脉神剑等核心机缘。
慕容复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正好,我也欲往大理城方向拜访一位故人。若段公子不嫌弃,你我二人可结伴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他不再是被动地“遇到”段誉,而是主动地“贴近”段誉。他要像影子一样,跟在气运之子身边,在他每一次“奇遇”时,都能分一杯羹,甚至……鹊巢鸠占。
段誉毫无心机,只觉得慕容复是位仗义可靠、学识渊博的好大哥,欣然应允:“如此甚好!有慕容公子同行,段誉求之不得!”
于是,两人结伴,向着大理城而去。
阳光下,慕容复看着身边对自己全然信任的段誉,眼神深邃。
段贤弟,你的江湖路,为兄陪你一起走。只是不知,这路上的风景,最终会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