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五天,一架保养得不错的旧钢琴便被安置在了一间僻静的排练室里。
瑾瑜特意请卫主任和几位相关负责人来听了一次完整的独奏独唱。
当她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落下第一个音符,当她空灵的歌声在房间里回荡,几位校领导从最初的欣赏渐渐变为全神贯注的沉浸,再到最后的激动赞叹。
一曲终了,卫主任直接站起身,连说了三个“好”字:“乔瑾瑜同学,这个节目,就是我们这次汇演的压轴了!稳了!”
瑾瑜心中笃定,但面上依旧谦逊。
她期待着国庆那天的到来,更期待着肖春生看到节目单上她名字时的表情。
周末,肖春生如常回到小院,果然兴奋地跟瑾瑜提起:“瑾瑜,国庆节我们学校和南大、邮电大有联合汇演,听说规模很大!到时候我们学校会组织去看,我肯定能去!我们可以在礼堂见一面!”他眼里闪着光,为这难得的公开见面机会而开心。
瑾瑜心里偷笑,面上却装作刚知道的样子,附和着他的高兴,绝口不提自己将登台的事。
这份惊喜,她要留到那一刻,在聚光灯下,只为他绽放。
接下来的日子,瑾瑜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一心扑在节目的排练上。
她对这首歌倾注了全部的情感,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反复打磨。
1978年10月1日,南京人民大会堂内灯火辉煌,人头攒动。
三千多个座位几乎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特有的兴奋与庄严。
前两排是各校领导和特邀嘉宾,正中央三位核心人物被殷勤环绕,低声交谈间透着对此次联合汇演的重视与期待。
肖春生随着军校队伍入场,作为首批尖子生,他的座位被安排在视野极佳的第四排中间偏右。
他刚落座,目光便急切地在对面南京大学的方阵中搜寻,很快便锁定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瑾瑜也正含笑望着他。
巧的是,两人竟在同一排。
瑾瑜心思灵动,立刻与边缘的同学悄声商量换了位置,肖春生见状,也迅速与身旁的战友调换。
不一会儿,两人便肩并肩坐在了一起,虽身处不同学校方阵的交界处,却自成一方温暖的小天地。
瑾瑜的节目是压轴,她气定神闲,安心欣赏前面的表演。
舞蹈热情洋溢,合唱气势恢宏,情景剧和小品引得满堂欢笑。
肖春生虽也看着舞台,但更多的心思在身旁的人身上,不时低声与她交流两句,只觉得这喧闹的礼堂因她的存在而变得无比惬意。
当倒数第二个节目即将开始时,瑾瑜侧身靠近肖春生,温热的气息拂过他的耳畔,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俏皮:“哥,我去一下卫生间。”
肖春生下意识想陪同:“我陪你去?”
“不用,很快回来。”瑾瑜轻轻按了下他的手臂,递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便起身沿着过道快步离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台上的节目接近尾声,却迟迟不见瑾瑜回来。
肖春生开始有些坐立不安,频频望向后台入口的方向,眉头微蹙,心想:怎么去了这么久?是不是人不舒服?还是遇到什么麻烦了?他攥紧了手,几乎要起身去寻找。
就在这时,主持人悦耳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响彻礼堂:“接下来,是本次汇演的压轴节目,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新生,乔瑾瑜同学,为我们带来钢琴独唱《如愿》!”
“乔瑾瑜” 三个字如同惊雷,在肖春生耳边炸开。
他猛地愣住,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望向身旁空着的座位,又难以置信地看向舞台。
幕布缓缓向两侧拉开,柔和的追光灯下,一架黑色的三角钢琴静静地立在舞台中央。
而钢琴前,端坐着那个他熟悉到骨子里的人儿,瑾瑜!
她身着一袭中国红的及膝纱裙,裙摆如流云般倾泻,脚上是同色的高跟鞋,衬得脚踝纤细白皙。
乌黑的长发上半部分优雅地绾起,别着一个精致的红色蝴蝶结,下半部分柔顺地披在肩后。
灯光在她身上镀上一层光晕,她微微垂首,侧脸线条柔和完美,整个人美得不可方物,仿佛从画中走来。
肖春生只觉得呼吸一窒,心脏狂跳起来,血液奔涌着冲向头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他的眼中只剩下舞台上那个闪闪发光的女孩。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瑾瑜,如此耀眼,如此夺目,如此……让他移不开眼。
瑾瑜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穿越台下模糊的人海,精准地、坚定地捕捉到了第四排那个震惊到失语的身影。
她嘴角微不可察地扬起一抹温柔的弧度,然后,纤长白皙的手指轻轻落在了黑白琴键上。
前奏过后,瑾瑜微微侧身,靠近立式话筒。
她清澈明亮的眼睛,依旧一眨不眨地望着肖春生的方向,仿佛这首歌,只为他一人而唱。
她开口,歌声空灵婉转,却又蕴含着饱满的深情,每一个字都清晰地送入每个人耳中,更重重地敲在肖春生的心上:
“你是 遥遥的路
山野大雾里的灯
我是孩童啊 走在你的眼眸……”
歌词入耳,肖春生的胸腔里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酸涩与滚烫交织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