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安全屋仿佛成了风暴眼中唯一短暂的平静之地,而屋外,楚啸天操控的雷霆反击已全面展开。
首先感受到压力的是林晓。她所在的社区法律服务中心,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来自不同部门的“问询”。区司法局打来电话,语气严肃地要求中心“规范业务流程,注意影响”,暗示近期接到对中心“过度介入商业纠纷”、“调查手段可能逾越界限”的匿名反映。紧接着,两个之前接洽过的、与“青鸾”项目完全无关的企业客户,也突然以各种借口暂停了与中心的合作。
“他们在剪除我们的羽翼,制造孤立。”林晓向余年汇报时,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都是些莫须有的指责,但很恶心人。”
余年神色不变。“预料之中。让他们查,让他们停。做好自己的工作记录,确保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在法律和职权框架内。其他的,不用理会。”
他知道,这只是开胃菜。楚啸天的真正目标,是他余年本人,以及他手中那份足以致命的证据。
果然,更大的风暴接踵而至。
老周监测到,一股强大的、来源不明的数据流正在持续攻击社区中心和他几个常用备用据点的网络系统,试图寻找漏洞。“手法很高明,像是专业团队,目的似乎是窃取和破坏,而非单纯骚扰。”
与此同时,苏晴那边也传来坏消息。她供职的媒体机构主编,措辞委婉但态度明确地通知她,之前报题的几篇涉及资本运作和科技伦理的深度调查稿被“暂缓”,理由是“需要更全面的视角和更稳妥的时机”。主编暗示,有“更高层面”的人士表达了“关切”。
“他们在多线施压,切断我们所有的公开渠道和外部支援。”苏晴冷静地分析,但紧蹙的眉头显露出事态的严峻,“想让我们成为信息孤岛。”
然而,最具威慑力的攻击,直接瞄准了余年的立身之本。
一封盖着东海市律师协会鲜红印章的正式函件,被送到了社区中心,要求余年就“在执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违反保密义务及不当取证行为”等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书面说明。函件中虽未明确提及具体案件,但字里行间指向性极强。
律协调查!这对于任何一名律师而言,都是足以职业生涯断送的严重危机。一旦被坐实任何一项指控,余年将面临的不仅仅是罚款或警告,很可能是吊销执业证书。
“他们动用了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力量。”余年看着那封措辞严谨却暗藏杀机的函件,眼神冰冷。这不再是商业层面的博弈,而是试图从规则层面将他彻底抹杀。楚啸天果然能量惊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调动如此多层次的力量进行围剿。
安全屋内,气氛降到了冰点。周博士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更是面如死灰,喃喃道:“没用的……我们斗不过他们的……”
“闭嘴!”林晓忍不住低斥一声,她虽然也心慌,但更看不惯周博士这副懦弱的样子。
余年没有理会周博士的丧气话,他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内缓缓踱步。大脑在飞速运转,分析着当前的局面。
对手的攻势凶猛而立体:网络攻击、行政施压、舆论冻结、法律指控,甚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这是一套组合拳,旨在让他们首尾难顾,在混乱和恐惧中出错。
但这也暴露了对方的急切和……一丝虚弱。
他们如此急于夺回证据、消灭证人、摧毁余年,恰恰说明周博士吐露的东西,以及余年手中掌握的证据,真正打到了他们的七寸,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老周,”余年停下脚步,声音沉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我们的网络防御能顶住吗?”
“短时间内没问题。他们技术不弱,但想无声无息突破我的防线也没那么容易。我在陪他们玩玩,顺便看看能不能反向追踪点东西。”老周回应,带着技术高手特有的自信。
“很好。律协的调查函,林晓,你协助我整理回应材料,所有业务往来、文件记录全部公开备查,确保我们这边程序上滴水不漏。”余年继续部署,“苏晴,你的调查稿虽然被暂缓,但素材和线索还在。换个角度,以个人名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海外平台或者加密博客的方式,先释放一些不涉及核心证据、但能引发讨论的‘行业观察’。”
他最后看向依旧惶恐的周博士,语气不容置疑:“周博士,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回忆所有细节,特别是吴天和‘楚先生’之间那些模糊的、但可能指向性明确的对话。你的记忆,也是证据链的一部分。”
分配完任务,余年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封律协函件上。他知道,与楚啸天的战争,已经全面升级,进入了最残酷的阵地战阶段。对方动用的是庞大的资源和系统性的力量,而他所能依仗的,是手中的真相、团队的信任,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
风暴之眼内,余年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开始有条不紊地指挥着这场几乎看不到胜算的防御战。他清楚,守住,就是胜利。只要证据还在,只要证人不倒,只要他们自己不乱,对方这看似凶猛的攻势,就总有衰竭的一刻。
而那一刻,就是他发起致命反击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