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心果成熟的消息,是小阿木清晨在灵田边发现的。他提着浇水的陶碗刚到田埂,就见原本青绿色的灵心果已染上通透的绯红,果皮上泛着一层淡金的灵光,风一吹,果子轻轻晃动,竟飘出清甜的灵气香。
“灵心果熟啦!熟啦!”小阿木的喊声瞬间传遍灵枢洞,族人们扛着竹篮、提着布兜,笑着往灵田跑。陆行川刚整理好给青禾族的回信,听到喊声也快步赶来,只见灵田被绯红的果子缀满,共生芽的藤条顺着田埂爬过来,金蓝花瓣轻轻碰着灵心果,像在帮果子“催甜”。
“比去年早熟了十天!”老巫医摸着一颗灵心果,眼里满是欣慰,“是共生芽的功劳,藤条的灵气渗进土里,灵心果吸收得快,自然熟得早。”
正说着,山口传来灵鹿的嘶鸣,禾老带着几个青禾族族人,推着一辆装满竹筐的木车走了过来。“听说灵心果熟了,我们来帮忙采摘,顺便把青禾谷的‘灵筛’带来,能筛出最甜的果子。”禾老笑着举起一个竹编的筛子,筛眼上缠着细灵草,泛着淡绿的光。
两族族人立刻分工:灵枢族的族人熟悉灵田地形,负责上树摘果子;青禾族的族人擅长分拣,用灵筛把果子按甜度分类;小阿木和几个孩子则提着小竹篮,专门捡落在地上的熟果,还时不时往嘴里塞一颗,嘴角沾着果汁,笑得眼睛弯成月牙。
陆行川和禾老站在田埂中央,看着忙碌的人群。共生芽的藤条顺着两人脚边爬过,金蓝花瓣轻轻蹭着他们的衣角,像在撒娇。“你看那片田。”禾老突然指向灵田西侧,“果子长得稍小些,是灵脉节点稍弱,等会儿让青禾族的孩子用凝灵花粉末撒一撒,明年就能赶上其他地方。”
陆行川点头,刚要说话,小阿木突然跑过来,手里举着一颗特别大的灵心果:“陆哥哥!禾老爷爷!这个最大最甜,你们尝尝!”果子红得透亮,灵气香比其他果子浓了一倍,显然是吸收了最多的灵气。
禾老接过果子,轻轻掰成两半,递给陆行川一半:“尝尝,这可是两族灵脉一起养出来的果子,甜得不一样。”果肉入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还带着淡淡的共生芽灵气,让人浑身舒畅,连心印都跟着轻轻发烫,像是在“尝鲜”。
采摘到正午,竹篮堆成了小山。青禾族的族人用灵筛把果子分成三堆:最甜的装在锦盒里,准备送给两族的老人和孩子;中等甜度的装进陶罐,用来酿灵心果酒;剩下的则切成果干,方便储存。
“今年的果子能酿二十罐酒!”林风笑着拍了拍一个陶罐,“留十罐在灵枢山,送十罐去青禾谷,明年春天就能喝了。”
阿渊则和青禾族的族人一起,把最甜的果子装进锦盒,递给老巫医和禾老:“先给老人们送过去,他们肯定喜欢。”
午后的阳光格外温暖,两族族人坐在灵田边的树荫下,分享着刚摘的灵心果,喝着灵脉泉的水。小阿木和青禾族的孩子围着共生芽的藤条跑,用灵音逗着藤条上的花朵,花朵跟着哨音轻轻晃动,落下细碎的光屑,洒在孩子们的头发上,像戴了顶光冠。
禾老看着眼前的景象,对陆行川说:“等明年春天,我们把青禾谷的‘蜜灵花’种子送过来,种在灵心果田旁,蜜灵花能吸引灵蜂,既可以给灵心果授粉,还能采‘灵蜜’,灵蜜泡的茶,能安神稳灵息。”
陆行川点头,目光落在灵田旁的共生芽藤条上,藤条顶端已冒出小小的种子荚,金蓝相间,像挂在藤上的小铃铛。“等共生芽的种子成熟,我们一起种在灵脉河两岸,让藤条顺着河爬,以后两族往来,走在藤条下,就能闻到花香。”
夕阳西下时,青禾族的族人推着装满灵心果的木车准备返程。小阿木抱着一罐刚装好的灵心果果干,塞进禾老手里:“禾老爷爷,这个带回去,给青禾族的小伙伴尝尝,明年我们还一起摘果子!”
禾老接过果干,摸了摸小阿木的头:“好!明年我们早来几天,帮你们搭新的藤架,让灵心果长得更多。”
灵鹿驮着木车往山口走,两族族人挥手道别,共生芽的藤条顺着田埂往山口方向延伸,金蓝花朵朝着青禾族的方向晃动,像在送别。陆行川站在田埂上,看着渐渐远去的身影,又看了看满田的灵心果和身边欢笑的族人,心印的暖光与共生芽的光、主灵核的光交织在一起,温柔而坚定。
他知道,灵枢山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故事里,有两族携手的温暖,有灵脉共生的奇迹,有生生不息的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灵植在这里扎根,更多的友谊在这里生长,而他们,会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让灵气永远流淌,让欢笑永远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