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大学的校园地图上,中心位置标着一个简单的黑色圆点,旁边注着\"中心广场雕像\"。没有名称,没有介绍,就像这所学校里一个无人提及的秘密。
宋雨桐拖着行李箱站在广场边缘,九月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梧桐树叶,在灰白色的地砖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座雕像吸引——一个等身大小的少女,身着复古校服,双手交叠放在胸前,微微低头,仿佛在凝视地面上的什么东西。
\"新生?\"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走过来,胸前的志愿者徽章闪着光,\"需要帮忙找宿舍吗?\"
宋雨桐点点头,又摇摇头:\"谢谢,我自己能搞定。不过...\"她指向那座雕像,\"那是谁?学校创始人吗?\"
眼镜女生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她推了推眼镜,声音压低:\"最好不要问太多关于雕像的事。尤其是...\"她顿了顿,\"不要直视她的眼睛。\"
宋雨桐还想追问,对方已经匆匆离开,只留下一句\"三号楼右转就是女生宿舍\"飘散在风里。
奇怪的开端。宋雨桐耸耸肩,拖着行李向宿舍走去,却忍不住回头又看了一眼那座雕像。不知是不是错觉,少女交叠的双手似乎比刚才更紧了一些,指节处泛着不自然的青白色。
三号楼307室,宋雨桐的宿舍。推开门时,一个短发女生正坐在窗边看书,听到声音抬起头,露出友好的微笑。
\"新室友?我是林小夏,物理系大二。\"
\"宋雨桐,中文系新生。\"她放下行李,环顾这个将要生活四年的空间。宿舍很普通,除了林小夏床头贴着的一张奇怪告示:**午夜勿近中心广场**,用红色马克笔写着,下面还画了个诡异的眼睛符号。
顺着宋雨桐的目光,林小夏合上书:\"校园守则第一条。别不当回事。\"
\"什么意思?\"
林小夏犹豫了一下,走到门口左右看了看,然后关上门,声音压得极低:\"那座雕像...会'看'人。上学期有个大三的学长不信邪,半夜跑去雕像面前抽烟,第二天就退学了,据说精神出了问题,总说雕像在跟他说话。\"
宋雨桐皱起眉头:\"校园传说?每个学校都有几个这种故事吧。\"
\"不只是故事。\"林小夏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照片,\"看这个。\"
照片上是中心广场的夜景,雕像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青色。最令人不安的是,雕像的眼睛——原本应该低垂的目光,在照片上却是直视镜头的,空洞而贪婪。
\"这...可能是角度问题或者曝光...\"
\"许嘉学姐拍的。\"林小夏打断她,\"学生会主席,品学兼优的现实主义者。拍完这张照片三天后,她失踪了。\"
宋雨桐的指尖轻轻擦过照片边缘:\"失踪?\"
\"监控显示她最后出现在雕像前,但没有任何离开的记录。就像...蒸发了一样。\"林小夏收起照片,\"校方说是转学了,但没人相信。总之,晚上离那座雕像远点。\"
晚饭后,宋雨桐独自在校园里熟悉环境。夜幕降临,路灯次第亮起,中心广场却奇怪地没有照明,雕像隐没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轮廓。
手机突然震动,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别相信林小夏。雕像的秘密在图书馆三楼特藏室。——一个朋友」
宋雨桐盯着这条没头没尾的信息,心跳加速。她环顾四周,校园小路上零星几个学生,没有人特别关注她。谁发的短信?为什么警告她不要相信刚认识的室友?更重要的是——雕像有什么秘密?
回到宿舍,林小夏不在。宋雨桐犹豫片刻,打开电脑搜索\"鹿城大学 中心广场雕像\",结果寥寥无几。校史中没有任何关于雕像建造时间和作者的记录,仿佛它一直就在那里。
一个名为\"鹿大神秘事件\"的论坛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
《关于中心广场雕像的七个事实(已封贴)》
点开后,内容已被管理员删除,只剩下发帖人\"truthSeeker\"的最后一条回复:「我看到了雕像里的东西。它也在看着我。明天我去挖出真相。——5月21日 23:57」
宋雨桐查了查日历——5月22日,正是学生会主席许嘉失踪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宋雨桐就来到图书馆。三楼特藏室门口贴着\"仅限教职员工\"的告示,但门虚掩着。她轻轻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只有几排金属架和一张阅览桌。
空气中弥漫着灰尘和陈旧纸张的气味。宋雨桐沿着书架慢慢查看,直到最里面的一格,标签上写着\"校园建设-未分类\"。那里放着一个牛皮纸档案袋,没有标签,但摸起来鼓鼓囊囊。
打开档案袋,里面是一叠照片和剪报,最上面一张是施工队站在刚安装好的雕像前的合影,日期是1999年9月。奇怪的是,照片上所有人都没有看镜头,而是不约而同地盯着雕像,表情呆滞。
翻到背面,有人用红笔潦草地写着:\"第七个见证者\"。
下面的剪报来自二十年前的校报,标题是《校园中心新添艺术品,校友匿名捐赠》,内容简短得可疑,连捐赠者姓名和雕像名称都没提及。
档案袋最底部是一个黑色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许嘉调查记录\"。宋雨桐屏住呼吸翻开第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关于雕像的调查:
\"9月3日:采访退休后勤主任张建国,称雕像于1999年暑假突然出现,没人知道是谁安装的。施工队来自校外,完工后全部离职,联系不上。\"
\"9月7日:查校园建设档案,1999年9月无任何施工记录。财务处无相关支出。\"
\"9月15日:发现首例失踪案。2001年大三女生刘梦瑶,最后被见到在雕像前哭泣,三天后家人报案,至今未找到。\"
一页页翻过去,宋雨桐的手开始发抖。许嘉记录了六起失踪案件,时间跨度二十年,共同点是所有失踪者最后都被见到在雕像附近,且都在失踪前表现出异常——声称听到雕像说话、看到雕像移动,或坚持说\"雕像里有东西\"。
最后一页是许嘉的笔迹,比前面潦草得多,像是匆忙写下的:
\"它不只是雕像。我找到了1999年的施工队长,他在精神病院里。一直重复'我们放出来了'和'第七个见证者'。明天午夜我要去验证一个猜想。如果我也失踪了,记住——不要直视它的眼睛,不要回答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要...\"
笔记在这里中断,后面几页被撕掉了。
宋雨桐合上笔记本,心跳如鼓。她小心地将所有材料放回档案袋,正准备离开时,特藏室的门突然被推开。
一个高个子男生站在门口,黑框眼镜后的眼睛微微眯起:\"新生?这里不对学生开放。\"
宋雨桐下意识地把档案袋藏到身后:\"我...我走错了。\"
男生的目光落在她身后的手上,表情突然变得严肃:\"你找到了许嘉的东西。\"
这不是疑问句。宋雨桐后退一步,后背抵上书架。
\"别紧张。\"男生叹了口气,关上门,\"我是程野,校报编辑。许嘉是我学姐。\"他指了指档案袋,\"我也在查她的失踪案。\"
宋雨桐慢慢放松下来:\"宋雨桐,中文系新生。昨晚有人发短信指引我来这里。\"
程野推了推眼镜:\"不是我。但既然你已经卷进来了...\"他走近几步,声音压低,\"许嘉失踪前给我打过电话,说雕像里藏着什么东西,需要'第七个见证者'才能释放。\"
\"什么意思?\"
\"不知道。但她提到了1999年,那一年除了雕像出现,还有六名学生转学,校方记录含糊其辞。\"程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我找到了当年的毕业照,这六个人都缺席了。\"
宋雨桐接过照片,六个用红笔圈出的空缺格外刺眼。她突然想到什么,翻开许嘉的笔记本:\"六起失踪案...加上许嘉...\"
\"正好七个。\"程野点点头,\"'第七个见证者'。\"
离开图书馆时,宋雨桐的脑海里回荡着许嘉笔记中的警告。她不由自主地绕路经过中心广场,白天里,雕像看起来只是普通的石雕,少女低眉顺目,毫无异常。
但当她走到特定角度时,阳光在雕像眼睛处投下奇特的阴影,那一瞬间,少女的目光似乎直直刺入宋雨桐的瞳孔。
一个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
\"你看见了什么?\"
宋雨桐猛地后退几步,心跳几乎要冲出胸腔。她确定那不是幻觉——雕像的嘴唇微微张开了,露出里面黑洞洞的、不像石质的口腔。
手机再次震动,又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现在你也是见证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