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里的那行字还亮着。
“你写的听证会,我参加了。”
林清歌盯着它看了三秒,手指一划,邮件消失。她没截图,也没转发,只是把手机倒扣在桌上,像在封印什么。
她起身去厨房倒水,杯子刚碰到嘴边,手机震了一下。
平台推送:【橙光音乐公告】声乐总监周砚秋因个人原因暂停职务,相关权限已移交。
她愣住。水洒了一手。
周砚秋?暂停?移交?
她立刻打开内部系统,输入工号查询。页面跳转,显示“该账号不存在”。她刷新三次,结果一样。
她拨通行政部电话,语气平稳:“我是林清歌,想确认下周的声乐课安排。”
“哦,林老师啊。”对方声音敷衍,“周总监那边……突然请长假了,具体安排得等通知。”
“他走之前没留话?”
“没听说。办公室都清空了,连那支骷髅笔都没了。”
林清歌挂了电话,转身打开电脑,调出最后一次通话记录。那是三天前,她问他《镜渊》第八章的副歌要不要加弦乐铺底。通话时长2分17秒。
她把音频拖进频谱分析软件,放大背景音。起初只有空调低鸣,但拉到第1分48秒时,一段极低频的脉冲信号浮了出来——像是某种信号干扰,又像心跳错频。
她把这段波形截图,和《镜渊》第七章里那段被系统标记为“异常”的音频做对比。频率一致,振幅一致,连波动节奏都一模一样。
她眯起眼。
这不是巧合。这是标记。
她立刻申请调取周砚秋办公室的监控,理由是“课程资料遗失”。系统弹窗提示:权限不足,数据加密等级L7。
她冷笑一声,点开城市公共信号监测平台。这类数据通常对创作者开放,用于音乐创作中的环境采样。
她输入时间戳:20:16。
那是她收到邮件前一分钟。
图谱跳出来。整座城市的量子信号在那一刻出现短暂共振,峰值频率是440.3赫兹——正好是《星海幻想曲》主音的变调值。
她手指一顿。
母亲哼唱的调子,从来都不是标准音。她总差那么一点点,0.3赫兹,像呼吸里的沙砾。
而现在,这个频率出现在城市上空,出现在周砚秋登录系统的瞬间。
她调出系统日志。周砚秋最后一次登录时间,20:16:03。操作记录只有一条:文件上传。文件名为空,哈希值为一串乱码。
她把哈希值复制下来,准备做逆向解析。刚粘贴进解码器,手机响了。
是江离。
“别查了。”他说。
“为什么?”
“周砚秋的权限注销是董事会特批的,理由是‘系统安全风险’。”
“他有什么风险?”
“他们说他上传了未授权的加密文件,触发了L7警报。”
林清歌沉默两秒:“那文件……是不是和《星海幻想曲》有关?”
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她没回答,挂了电话。
她打开背包,翻出上周去录音棚时顺走的一把备用钥匙。周砚秋从不锁办公室,但这次,她得偷偷进去。
楼道空无一人。她刷卡,门没反应。再刷,提示“权限终止”。
她掏出随身小刀,撬开锁芯。门开了。
办公室干净得诡异。桌椅全换过,连墙上的乐谱框都消失了。她蹲下检查地毯,发现边缘有轻微翘起。
她掀开一角。
一枚钢笔尖卡在地板缝里。银色金属,断口参差,正是周砚秋那支定制笔的笔尖。
她用镊子取出来,带回工作室,放在显微镜下。
镜头推进,金属断面露出细微刻痕。她调整焦距,发现那是一段微缩乐谱——音符极小,排列密集,像是被强行压进金属纹理里。
她拍下图像,导入旋律识别系统。
匹配结果跳出来:《星海幻想曲》变调版,bpm 63,调式偏移0.3赫兹。
她的呼吸慢了一拍。
这不是巧合。这是密码。
她把乐谱转成数字信号,输入哈希解码器,作为密钥反向破解周砚秋上传的文件。
进度条走到87%,跳出一行字:
“别信听证会——那是她选的剧本。”
林清歌猛地抬头。
“她”是谁?
诗音?程雪?还是……别的什么人?
她迅速调出周砚秋批改过的所有作业本,一页页翻。他在她每首歌词旁都画了骷髅简笔画,从第一首《反向呼吸》开始,从未间断。
她把所有骷髅按时间排序,发现变化规律:早期骷髅握的是十字骨,后来变成音符,再后来,音符开始出现在眼眶里。
最后一幅,画在《镜渊》第七章歌词旁边。骷髅的两只眼眶里,各嵌着一个音符。左眼音符朝上,右眼朝下。
她把图像旋转,发现两个音符的指向,合成一个方向——正对办公室窗外某栋建筑。
她打开地图,定位坐标。
一栋废弃录音棚,红砖外墙,屋顶塌了一半。地址显示:原“九歌”声学实验点,已注销十年。
她盯着那栋楼,手指无意识摸了摸右耳的音符耳钉。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
是系统推送。
【橙光音乐】您关注的用户【周砚秋】已注销全部账号,设备离线,服务终止。
她点开他的主页,头像变灰,动态清空,连注册时间都显示“未知”。
像从未存在过。
她退出页面,打开录音软件,导入母亲那段哼唱。她把音频拉长,慢放三倍,听那0.3赫兹的偏差如何在时间里延展。
突然,她发现一个细节。
在原版录音的第4分12秒,背景里有一声极轻的金属摩擦声——像是笔尖划过纸面。
她把那段单独截出来,频谱放大。
波形显示,那不是随机噪音。
是摩斯码。
她用解码器转换:
——??? ????? ?—?? ????? ?—?? ????? ?—?? ????? ?—?? ????? ?—??
重复五次。
解出来是:他还在信号里
林清歌坐直。
信号?什么信号?
她立刻调出城市量子波动图谱,设置关键词:440.3赫兹,持续追踪。
图谱刷新,显示过去72小时内,该频率在城市上空出现了13次。每次持续1.7秒,间隔23分钟,规律得像心跳。
最后一次,就在十分钟前。
她打开音频接收器,接入公共频段,手动锁定440.3赫兹。
耳机里先是白噪音,然后,一声极轻的“滴”响起。
接着,是一段旋律。
断续,扭曲,但能听出是《星海幻想曲》的开头。
她录下来,做降噪处理。
旋律清晰了些。
但在第8小节,音乐突然卡顿,变成一段杂音。
她把杂音转成波形图,发现它不是随机干扰。
是二进制编码。
她输入解码器。
跳出来一行字:
我在听证会现场,她说你是下一个
林清歌的手指僵住。
听证会?谁的听证会?
她猛地想起那封邮件:“你写的听证会,我参加了。”
不是读者,不是粉丝。
是周砚秋。
他没消失。他被带进了那个她写出来的虚拟空间。
而“她”,正在那里等她。
她迅速打开《镜渊》第八章草稿,翻到“听证会”段落。她记得自己写过一句:“评审团戴着面具,看不清脸。”
她把那句话删掉,改成:“其中一人袖口露出半截乐谱,是《星海幻想曲》的变调。”
改完,她点击保存。
文档同步到云端的瞬间,手机震动。
新消息。
来自一个没有号码的窗口:
“你改了剧本。”
她没回。
而是打开地图,把废弃录音棚设为导航终点。
她抓起外套,把钢笔尖和耳钉一起塞进口袋。
出门前,她最后看了一眼屏幕。
那句“你改了剧本”下面,多了一行新字:
别来,那是陷阱
她关掉手机,推门出去。
电梯下降时,她摸了摸右耳。
音符耳钉还在,但金属边缘有点磨耳。
她没摘。
电梯到达一楼,门开。
她走出去,脚步没停。
街角监控探头缓缓转动,红色指示灯闪了一下。
她右耳的音符耳钉,突然震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