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归位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乘着千瘴荒原的风,迅速传遍四野。
昔日那些对炎汉阳奉阴违、或持观望态度的荒原部族、散修势力,闻讯无不凛然。
“听说了吗?那位斩颜良、诛文丑的关云长回来了!”
“何止!听闻在两界山,一人一刀,杀得天狼堡丢盔弃甲,连道庭鸾卫都奈何他不得!”
“其忠义道罡,引动古战场英魂共鸣,乃天地正气所钟!”
“炎汉有诸葛丞相运筹帷幄,有关张赵万军披靡,如今武圣归位,大势已成矣!”
一时间,前往炎汉城表示恭顺、寻求贸易、乃至举族来投者,络绎不绝。城门口车水马龙,竟比往日繁华数倍。
连盘踞在荒原深处、一向眼高于顶的九头虫势力,也派出了以一位元婴长老为首的使团,携重礼前来。
那长老面对诸葛亮与关羽,姿态放得极低,不复往日倨傲,重申盟约之谊,言语间甚至透露出愿以炎汉为尊,共抗外敌的意思。
“关将军神威,令人心折。丞相治世之才,吾等佩服。日后荒原之事,但凭炎汉做主。”九头虫长老拱手道,语气诚恳,不敢有丝毫怠慢。
关羽只是微微颔首,不怒自威。诸葛亮则含笑应酬,宾主尽欢。
炎汉之威,至此真正震慑整个千瘴荒原,奠定了霸主之基。
---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炎汉上下沉浸于武圣归来的喜悦与威望提升之时,一场新的风波,已悄然临近。
这日,晴空万里。
炎汉城上空,那运转不休的“九转乾坤阵”光罩,忽然泛起一阵不寻常的涟漪。
紧接着,云层洞开,霞光万道!
一艘长达百丈、雕梁画栋、散发着煌煌天威的鎏金楼船,在数十名骑着仙鹤、手持仪仗的金甲力士护卫下,缓缓穿透云层,降临在炎汉城正上方!
楼船船首,飘扬着一面巨大的玄色旗帜,上书一个古朴恢弘的“汉”字!
其散发出的气运威压,竟让城内不少低阶修士感到呼吸一窒!
“道庭天使至——!炎汉之主,速速出迎——!”
一个尖细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如同滚雷,传遍整个炎汉城。
百姓哗然,纷纷抬头,既感敬畏,又心怀忐忑。
诸葛亮与刘禅率文武百官,早已闻讯迎出丞相府。
只见楼船之上,一位面白无须、身着内侍官袍、气息深沉如海的老者,在一众仙官神将的簇拥下,缓步而下。其目光开阖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俯瞰众生的漠然。
他手中捧着一卷紫气萦绕的玉轴诏书,正是道庭特制的“法旨”。
“咱家乃陛下近侍,中常侍季高。”老者声音平淡,却自带威严,目光扫过诸葛亮与刘禅,“奉大汉皇帝陛下谕,宣诏!”
他展开诏书,刹那间紫气东来三千里,道音渺渺,回荡全城。
“……念尔炎汉,与朕同出赤帝一脉,源流相亲。今见尔等于荒原立基,颇显章法,朕心甚慰。特赐恩典,邀尔等核心,入未央宫觐见,受道庭册封,享正统名分,沐皇恩浩荡……钦此!”
诏书内容冠冕堂皇,核心意思却明确:承认你是我老刘家分支,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来长安磕个头,给我当小弟,以后就算有编制了。
季高宣读完,收起诏书,面无表情地看着诸葛亮:“诸葛丞相,刘禅世子,陛下隆恩,可谓浩荡。准备一下,随咱家前往未央宫吧。至于觐见之礼、受封仪程,自有典制可循。”
说完,他便不再多言,带着随从,被引往驿馆休息,姿态高傲,仿佛给予炎汉天大的恩赐。
---
道庭使者一走,炎汉高层立刻齐聚议事堂,气氛凝重。
刘禅坐于主位,眉头紧锁。诸葛亮羽扇轻摇,沉吟不语。
“接受!必须接受!”原道庭降将石岩率先开口,语气激动,“丞相,世子!此乃天赐良机!有了道庭正统册封,我炎汉便是名正言顺,气运必能再涨!日后招兵买马,吸纳人才,与各方交往,皆事半功倍!更能获得道庭资源倾斜,发展速度必将一日千里!”
一些后来依附的文官也纷纷附和:“石将军所言极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得此名分,利远大于弊!”
“放屁!”
一声雷霆般的怒吼炸响,张飞须发皆张,猛地站起,豹眼圆瞪,指着石岩等人:
“扯他娘的淡!什么狗屁册封!那刘邦老儿,当年就是个亭长,如今倒摆起皇帝架子!让大哥去给他磕头?让军师去俯首称臣?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咱们刀山火海打下的基业,凭什么他一句话就想摘果子?这口气,俺咽不下!”
他环视众人,声如洪钟:“咱们有军师,有二哥,有子龙,有几十万能征善战的好儿郎!靠自己一样能打出一片天!何必去受那窝囊气!”
魏延也冷哼一声,抱臂而立:“翼德将军话糙理不糙。道庭内部派系倾轧,吕雉那恶妇虎视眈眈,此时前去,无异于羊入虎口。即便得了名分,恐怕也是枷锁多于实惠。”
王平等将领虽未直言,但神色间也多倾向于张飞。
一时间,堂内争议不下。主张接受者,多考虑长远利益与正统名分;反对者,则更重气节与独立自主,担忧受制于人。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那位始终沉默,轻摇羽扇的丞相身上。
诸葛亮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窗外那高悬天际的鎏金楼船上,眼中深邃,似有星河流转。
“利弊,已清晰。然,该如何抉择……”
他声音平静,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争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