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番“仁德铁军”之论,引刘邦大笑,殿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松。
吕雉凤目含霜,却知此刻不宜再逼,只冷冷瞥了诸葛亮一眼,不再言语。
刘邦笑罢,挥了挥手,带着几分随意,却又不容置疑:“好了,朝议至此。诸葛爱卿,子房对你颇感兴趣,你二人可去偏殿,好好聊聊。”
这便是要单独考校了。
“臣,遵旨。”诸葛亮躬身。
留侯张良微微一笑,手持拂尘,对诸葛亮做了个“请”的手势:“诸葛丞相,请随良来。”
二人离了正殿,穿廊过苑,至一处清静偏殿。
殿内仅设两张蒲团,一炉清香,窗外云海翻腾,俯瞰长安万家灯火。
分宾主坐定,张良并未寒暄,拂尘轻扫,直指核心:
“诸葛丞相,适才殿上所言‘仁德聚人心,纪律成铁军’,深合兵家正道。然,良有一问:天道无常,运数如棋。纵有仁德纪律,若天道不眷,气运不在,如之奈何?”
此言一出,仿佛在平静湖面投下一颗石子,荡开玄奥的涟漪。
已涉及冥冥中的命数与因果。
诸葛亮羽扇轻摇,不疾不徐:“留侯所虑,乃至理。然,亮尝闻:天道虽高,不离人道。气运虽玄,亦由人聚。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道’,便在人心向背之间。我炎汉行仁德,守纪律,聚的是人心,凝的便是气运。此乃以人道,引天道。”
他并未否认天道气运,而是强调人的能动性,将虚无缥缈的气运与切实的“人心”挂钩。
张良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追问:“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昔日恩怨,他日必偿。丞相携关、张、赵诸位将军飞升此界,旧日因果岂能尽消?譬如麦城之憾,岂无怨气留存?此等因果纠缠,如何化解?岂不妨碍气运汇聚?”
这个问题更为犀利,直指关羽乃至炎汉集团可能存在的“历史包袱”与心魔。
诸葛亮神色不变,周身却隐隐有清辉流转,那是光阴道基自然感应。
他目光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到过去未来。
“留侯可知光阴之长河?”诸葛亮声音空灵了几分,“河水奔流,泥沙俱下。执着于河中某一处之漩涡暗礁,则永困于过去。唯有顺流而下,涤荡尘埃,方能抵达更广阔的海洋。”
“麦城之憾,是为因;云长兄于两界山砥砺道心,忠义更纯,是为果。旧日恩怨,可化为前行之鉴,而非束缚之枷。我炎汉上下,同心向前,共创未来,此新生之‘果’,足以覆盖旧日之‘因’。因果非定数,亦在人为扭转之间。”
他以光阴之道阐释因果,强调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以新的、更强的“果”去覆盖旧的“因”。
张良抚掌轻笑:“好一个‘因果非定数’!丞相之光阴道基,果然玄妙。然,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炎汉欲在这炉中炼成何物?是顺势而为,随波逐流?还是……逆天改命,自定乾坤?”
问题愈发深邃,触及根本道路的选择。
诸葛亮眼中智慧之火燃烧,光阴道基与自身信念完美融合,声音坚定:
“顺势?逆天?”他微微摇头,“亮以为,此非二元对立。我炎汉,愿做那炉中‘观火之人’,明辨阴阳消长,洞察造化玄机。于大势,顺天应人,广积粮,缓称王;于自身,则不断淬炼,提升本质,以待时机。当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纵是炉中铜铁,亦可化为斩破枷锁之利剑!此非逆天,而是……与天博弈,争那一线生机!”
他不谈顺从,也不言叛逆,而是提出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洞察规律,积蓄力量,在关键节点奋力一搏,争取自身想要的结局!
张良闻言,沉默片刻,眼中竟流露出些许感慨与追忆,仿佛透过诸葛亮,看到了当年博浪沙奋击,辅佐刘邦争霸天下的自己。
他轻轻叹息,又带着欣慰:“观火之人,与天博弈……善!大善!丞相之见,已不拘于一时一域。良,拭目以待。”
这一番论道,机锋交错,涉及天道、气运、因果、道路,诸葛亮凭借光阴道基与超凡智慧,应对自如,非但没有落入下风,反而赢得了张良这位谋圣的由衷认可。
香炉青烟袅袅,偏殿之中,一时无言,唯有道韵流转。
张良忽又一笑,拂尘指向殿角一副棋盘:“道已论过,丞相可愿与良,手谈一局?”
诸葛亮颔首:“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他知道,这棋局,亦是论道的延续。
二人对坐,张良执黑,诸葛亮执白。
落子之初,张良便显露出其谋圣风范。
黑子落下,不拘常理,时而高悬天元,俯瞰全局;时而深入边角,看似散乱,实则遥相呼应,隐隐构成一张无形大网,笼罩四方。
其棋路,天马行空,如云龙隐现,带着道庭俯瞰九天、执掌乾坤的气度。
诸葛亮神色沉静,白子应手,却是另一番气象。
他布局严谨,步步为营。先稳固边角,如同炎汉初立,扎根荒原,布设“九转乾坤阵”以自守。
随即,数子连出,于中腹地带巧妙构筑势力,不疾不徐,如同炎汉发展工坊,兴教育,结盟友,稳扎稳打,积蓄力量。
每一子落下,都仿佛在棋盘上勾勒出炎汉由弱到强、由守转攻的清晰脉络。
张良的黑棋大势磅礴,不断施压,试图以堂皇之势迫使白棋就范,如同道庭以资源、名分进行掌控。
诸葛亮的白棋则韧性十足,于看似密不透风的黑势中,总能找到缝隙,或巧妙腾挪,或犀利反击。
一队白子如孤军深入,却暗藏后手,恰似关羽孤身陷阵,后方自有赵云策应,张飞接应。
另一处,白棋弃子取势,舍小利而谋全局,正如诸葛亮在外交上的取舍权衡。
棋盘之上,黑白交错,如同两条大龙纠缠搏杀。黑棋欲以力胜,白棋则以谋长。
张良的棋,是天道无常,运势在我。
诸葛亮的棋,是人定胜天,谋事在人。
一时间,棋局竟呈胶着之势!
张良眼中讶异之色愈浓,他没想到诸葛亮棋力如此深厚,竟能在他这看似随意、实则蕴含天地至理的布局下,支撑如此之久,甚至隐隐有分庭抗礼之势!
棋至中盘,最为激烈的绞杀展开。黑白棋子犬牙交错,气机牵引,凶险万分。
偏殿内仿佛有金戈铁马之声回荡,云海为之翻涌。
然而,就在看似要决出胜负的刹那,张良拈起一子,悬于半空,凝视棋盘良久,忽然微微一笑,将棋子轻轻放回棋罐。
几乎同时,诸葛亮也缓缓放下手中白子。
两人相视一笑。
棋盘之上,局面错综复杂,黑棋虽略占优势,但白棋阵型稳固,伏有后手,若强行绞杀,必是两败俱伤之局。
竟是……和棋!
“丞相布局之精妙,算路之深远,良佩服。”张良拂尘轻扫棋盘,气机牵引下,黑白棋子自行飞回棋罐,仿佛方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搏杀从未发生。“此局,暗合兴衰之道,进退之机。炎汉有丞相,幸甚。”
诸葛亮谦逊回礼:“留侯棋路,包罗万象,亮受益良多。和局,正是最好结局。”
一局终了,两人心照不宣。
这和棋,并非技艺相当那么简单。它象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道庭无法轻易吞并炎汉,炎汉亦深知目前难以撼动道庭。唯有保持这种“外附内刚”的态势,在合作与博弈中寻求发展,方是符合双方最大利益的选择。
青烟依旧袅袅,偏殿重归宁静。
但这一局棋,所蕴含的机锋与预示,已深深印入两人心中。
【第一百二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