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北军大营,帅帐之内。
卫青端坐主位,下首是霍去病及十余位身上犹带烽火气的少壮派将领。
这些将领,或曾随卫霍北击匈奴(仙界投影),或镇守边关与大秦斥候屡有摩擦,皆是凭军功上位,最重实绩,厌弃空谈。
“诸位,”卫青声音沉静,却自有千钧之力,“巨鹿魔坑之事,尔等如何看?”
霍去病率先拍案而起,年轻的脸庞上满是锐气:“还能怎么看?这等险地,正该我辈军人前往!难道让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或是吕后麾下那些只会欺压良善的废物去不成?”
一员脸上带疤的将领瓮声道:“霍将军话糙理不糙。魔坑凶险,非悍勇精锐不可入。末将听闻,那炎汉关羽,刀意通天,曾单刀慑服安平侯;张飞勇冠三军,赵云沉稳多谋。其麾下军士,装备奇特,战阵犀利,连天狼堡那等悍匪都吃了大亏。此等强军,正该为我道庭前驱!”
另一将领接口:“正是!与其让某些关系户进去送死,徒耗资源,不如让炎汉这等有真本事的去闯一闯!说不定,真能带回些上古战阵、失传兵技法,于我北军大有裨益!”
卫青微微颔首:“炎汉之军,确有其独到之处。诸葛亮善谋,关张赵皆万人敌,更兼其法器、战阵别具一格,或可应对魔坑中诸多诡异。若得其探索经验,于我道庭军伍,善莫大焉。”
他目光扫过众将:“既如此,明日朝会,我等便联名上奏,力荐炎汉!”
“愿随大将军!”众将轰然应诺,声震营帐。
---
同日,丞相府,萧何书房。
烛火摇曳,映照着堆积如山的玉简账册。
萧何埋首其中,指尖在一列列数据上划过,眉头微蹙。他面前,正摊开着资源司近期的调度记录,以及各方势力,包括炎汉的财政、物资简报。
一名属官低声道:“相国,吕后那边,对炎汉参与魔坑探索,反对甚烈。我等是否……”
萧何抬手,止住他的话头。他拿起一枚记录着炎汉近期与大唐、大明贸易数据的玉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你看这炎汉,”萧何缓缓道,“资源配额被克扣近七成,特殊矿产遭禁运。若按常理,早已捉襟见肘,民生凋敝。”
他话锋一转:“然其非但未见颓势,反通过与大唐、大明贸易,开辟新源,岁入不减反增!更研发出新式法器,稳固边防。此等应变之能,开拓之力,你可见过几个附属势力能有?”
属官一怔,细细思量,不由动容:“相国明鉴,确是如此。”
萧何放下玉简,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未央宫的方向:“让炎汉进入魔坑,看似让其得利,实则于我道庭,利大于弊。”
他屈指分析:“其一,炎汉若能在魔坑有所获,其实力增强,便是我道庭整体实力增强,尤其可巩固西南防线,应对大秦。其二,其探索过程中,无论成败,其应对上古遗迹的经验、手段,皆可为我道庭借鉴,此乃无价之宝。其三,若一味打压,恐将其彻底推向对立,届时,非但不是藩篱,反成隐患。”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于公于私,于当下于长远,让炎汉参与,皆符合道庭最大利益。此事,老夫当支持卫、霍之议。”
属官心悦诚服:“相国深谋远虑,下官不及。”
---
翌日朝会,风云再起。
当议题再回“巨鹿魔坑”名额分配时,不待吕雉一系发难,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十余名实权将领,齐刷刷出列,联名力保炎汉!
卫青陈词冷静客观,着重炎汉军力与潜力对道庭边防的裨益。
霍去病则慷慨激昂,直言“让能打的去!莫让庸才误事!”
军中少壮派集体发声,声势浩大,代表着道庭最锋利的刀锋的意志,令吕雉一系的文官们气势为之一窒。
紧接着,萧何亦出列表态。
他没有过多强调军力,而是从内政、资源、长远规划角度,条分缕析,论证让炎汉参与探索,对增强道庭整体实力、获取宝贵经验的重要性。其言辞恳切,数据翔实,极具说服力。
一文一武,两位重量级臣僚同时发力,风向立转。
不少中立派官员纷纷点头,觉得此言在理。
吕雉脸色铁青,凤目含煞,却一时难以找到更有力的反驳理由。她麾下官员的“资历论”、“防务论”,在卫青、霍去病展示的军事实力和萧何摆出的切实利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高踞龙椅的刘邦,看着下方这出好戏,嘴角微不可查地一翘。他要的,就是这种平衡与制衡。
“好了。”他懒洋洋地开口,一锤定音,“既然卫卿、萧卿皆以为可,那便……予炎汉一个名额。着其精心准备,莫负朕望。”
“陛下圣明!”
旨意传出,朝野震动。
炎汉城内,接到快马传书的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并无意外之色。
“舞台已搭好,”他看向身旁摩拳擦掌的关羽、张飞、赵云,“接下来,便看我等于那巨鹿魔坑,如何唱一出好戏了!”
风云汇聚,龙争虎斗,即将在那上古战场遗迹中,轰然上演。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