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右侧亮起的瞬间,整个礼堂的呼吸都仿佛停滞了。
没有华丽的特效,没有精美的剪辑,只有一段段粗糙、摇晃,甚至带着噪点的监控录像。
左边,是赵子轩站在聚光灯下,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深情款款地阐述着“爱情是终极的自由”。
画面精致,声音清晰,每一个微表情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完美演出。
而右边,画面昏暗。
第一个场景,是医院深夜的走廊。
林枫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t恤,蜷缩在冰冷的铁椅上,头一点一点地往下沉,却又在即将睡着的瞬间猛然惊醒,第一时间望向紧闭的病房门。
他眼下的乌青浓重得像是化不开的墨,那是连续守了三个通宵的痕迹。
没有言语,只有监护仪规律而单调的滴滴声,和他疲惫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画面切换。
是后山那场突发山火的新闻录像。
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在一群慌乱撤离的人群中,一个身影逆行而上,赫然是林枫。
他背上背着一个昏迷的白发老人——那是学校的老校工吴伯。
他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脚下的山路因高温而炙烤,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黑灰的烟尘糊满了他的脸,只露出一双咬紧牙关时用力到发白的嘴唇。
镜头里,他嘶哑地对救援人员喊着:“他有哮喘!先救他!”
第三个片段,是一棵老樟树下的树洞。
这是学校里一个流传已久的秘密信箱。
画面被快进处理,日夜交替,光影飞逝。
只有林枫的身影,在固定的时间出现。
他蹲下身,从树洞里取出一张张写满烦恼的纸条,然后坐在石凳上,借着手机屏幕微弱的光,一条一条地认真回复。
屏幕下方一行小字冰冷地标注着:847条留言,847次回复,历时三百四十二天。
全场死寂。
那种震撼,不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因为目睹了一段段被忽略、被隐藏、被无声付出的时间。
这些沉默的影像,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心上,将左边屏幕上那些华丽的辞藻敲得粉碎。
就在这时,一段录音在礼堂内缓缓响起,是林枫的声音,平静而略带沙哑。
“我可以被模仿,但我的时间,没人能替我花。那些你们没看见的夜晚,我都在。”
没有控诉,没有辩解,只是一句陈述。
然而,这句陈述却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有力量。
大屏幕上,由阿强发起的投票“你更信哪个林枫”,实时数据正在疯狂跳动。
代表着“讲台上的林枫”的红色条块被瞬间压垮,而代表着“医院里的那个”的蓝色条块,则以一种摧枯拉朽的姿态疯狂上涨——55%,68%,78%!
最终,数字定格在了惊人的82%。
人群中,不知是谁第一个站起来鼓掌,紧接着,掌声如同燎原的星火,瞬间响彻整个礼堂。
这不是献给胜利者的欢呼,而是对一种被遗忘的真诚的致敬。
苏晚晴缓缓站起身。
她的动作很轻,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她没有看台上脸色煞白、摇摇欲坠的赵子轩,也没有看评委席上面色凝重的高远。
她的视线越过所有人,径直走向出口。
就在众人以为她要失望离场时,她却在门口停下了脚步,回头望向那个自始至终都空荡荡的嘉宾席。
那里,本该是林枫的位置。
她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张小小的纸条,快步走到舞台边缘,趁着混乱,将它塞进了主持人话筒下方的收纳袋里。
做完这一切,她才头也不回地,彻底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监控室内,林枫死死盯着屏幕里苏晚晴离去的背影,放在鼠标上的手指,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
“她终于懂了。”身旁的陈默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释然,“你要的,从来不是被别人说得多好,而是能被那个人记得多久。”
另一边,赵子轩浑浑噩噩地走在回寝室的路上。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本写满了“深情林枫”人设研究的笔记,一页一页,缓慢而用力地撕碎,任由那些精心构思的“金句”和“情景模拟”化作碎片,飘散在风中。
“我演得再像,也不是你。”他低声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那个看不见的对手说,“你不说,是因为你知道——有些事,说了,就轻了。”
张野走上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你终于不把自己当个情话机器了。”
当晚,赵子轩打开电脑,在他那个引以为傲的“土味情话生成器”的底层代码中,默默加入了一行新的逻辑指令:当用户输入关键词“表白”,系统将不再返回华丽的辞藻,而是弹出一行建议——“在说‘我爱你’之前,先陪她熬过一个真正难熬的夜。”
高远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
他反复拖动着论坛录像的进度条,最终将画面定格在林枫在医院走廊上打盹的那一幕。
屏幕的光映在他镜片上,反射出复杂的情绪。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助理徐曼的号码。
“以后,别再安排任何形式的情感测试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我错了……真诚不是靠瞬时反应来判断的,是靠时间的累积来证明的。”
挂掉电话,他的目光落在桌角一份被压了两周的文件上——《“青年情感安全守护”校园联盟计划立项书》。
发起团队那一栏,林枫的名字赫然在列。
他沉默了片刻,拿起笔,在“项目审批”一栏,重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深夜,林-枫宿舍的台灯还亮着。
他打开了自己的《404情感观察日志》,敲下新的内容:
“实验日志,第五天。我好像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不够好,只是太习惯于把力气都花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而她……她终于看见了。”
合上电脑,他伸了个懒腰,准备去洗漱。
手伸进口袋时,却摸到了一张质地不同寻常的纸条。
他疑惑地拿出来,展开,清秀的字迹在灯光下格外清晰,只有短短一行字:“这次,我等你亲口说。”
是苏晚晴的字。
林枫愣住了,随即,一个压抑不住的笑容在他脸上漾开。
他小心翼翼地将纸条折好,拉开抽屉,取出一本略显陈旧的《社会心理学》——正是那本,当初苏晚晴还给他的书。
他轻轻翻开书页,将这张意义非凡的纸条,像一枚珍贵的书签,夹了进去。
窗外,夜色正浓。
他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起,“十校心理联建”的群聊弹出一条新消息:“心理支援车·第二站启动在即——主题:拆穿幸福事业,地点:赵子轩家乡。”
林枫的嘴角还挂着笑意,为这即将到来的新挑战感到兴奋。
就在这时,手机在桌面发出突兀的震动。
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跳了出来,很短,只有几个字。
林枫的目光随意扫过,脸上的笑意却在下一秒瞬间凝固,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
那张被他小心夹进书页的纸条带来的暖意,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那是一件他以为早已被时间彻底掩埋,绝不会再有人提起的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