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锦言抱着铜鼎的手微微发颤。
正厅的木门在她面前半开半合,门楣上的积灰还在簌簌往下落,像被某种看不见的手拂过。
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触到铜鼎表面凹凸的纹路——那是母亲当年刻下的《青囊残篇》卷首,此刻正微微发烫,像在回应她的心跳。
“小姐。”鼎娘端着药碗的手在抖,“这正厅三十三年没开过坛了,夫人临终前说......”
“说这是苏家医脉的命门,轻易动不得。”苏锦言替她接了话,目光扫过厅内积尘的神龛,牌位上“苏门历代医宗”的字迹已模糊,“可她也说过,医经若困在纸页里,不如烧了干净。”她将铜鼎轻轻搁在供桌上,取出母亲遗留的青玉镯——那是当年父亲送的定情信物,此刻在她掌心泛着幽光,“鼎娘,取七盏麻油灯,按北斗方位摆。”
老仆妇的手顿了顿,最终还是应了。
当第七盏灯芯“噗”地窜起火苗时,正厅的光线突然暗了几分。
苏锦言将玉镯贴在额心,凉意顺着眉骨直钻天灵盖,眼前浮现出前世母亲焚稿时的画面:火舌舔过泛黄的纸页,她哭着去抢,却被嫡姐扯住头发,“庶女也配碰苏家医经?”
“够了。”她低喝一声,咬破左手食指。
血珠刚渗出来,供桌上的铜鼎突然发出嗡鸣,一道银线从鼎中窜出,“刷”地贴在对面石壁上——正是她这三日来日夜绘制的《灵枢·逆经图》,此刻银线如活物般游走,在石壁上勾勒出人体经络的轮廓,却在肩井、曲池、太溪三处突然断裂,像被利刃斩断的琴弦。
“这是......”鼎娘凑近些,眼眶瞬间红了,“夫人的手书!
当年她总说残篇缺了三脉,原来是要后人用血续......“
“所以我来了。”苏锦言将玉镯按在断裂处,血珠顺着指缝滴下。
第一滴血触到石壁的刹那,银线猛地一颤,竟裹着血珠往上攀爬,在断裂处晕开一片淡红。
她倒抽一口冷气,这痛感不似寻常外伤,倒像有人拿细针在扎她的经络——前世被嫡姐灌下的蚀骨散,也不过如此。
“小姐!”小竹不知何时爬到她脚边,小手轻轻拽她裙角。
这聋哑少女虽听不见,但能通过地面震动感知她的状态,此刻仰头望着她泛白的脸,急得直比划:疼,不要。
苏锦言蹲下身,用染血的指尖碰了碰她的额头:“小竹,你知道吗?
当年我娘被主母关在柴房抄经,手冻得握不住笔,是用嘴含着墨块往纸上蹭。
她能忍,我就能。“她替小竹理了理被雨水打湿的碎发,”去帮我拿那包朱砂,在东墙第三块砖下。“
小竹立刻爬起来,跌跌撞撞往墙角跑。
鼎娘捧着药碗的手直抖:“夫人当年也只敢以指尖血轻点,从未敢全幅绘写......”
“若不敢拼,何谈续光?”苏锦言咬破五指,鲜血顺着指缝滴落,在石面上绽开红梅。
她闭目回忆残篇里的记载,右手虚按石壁,血珠竟悬在半空,如活蛇般沿着银线游走。
第一条金色经络浮现时,整座正厅的烛火突然爆起三寸高,麻油味混着血腥气钻进鼻腔,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震得耳膜发疼。
第二日清晨的雨声是被敲门声惊醒的。
苏锦言揉了揉发酸的后颈,这才发现自己靠在石壁上睡着了——逆经图的金脉已延伸至胸腔,在膻中穴处又断了一截。
她刚想起身,就听见鼎娘在院外喊:“温郎中?
您这是......“
门帘被掀起时,带进一阵冷风。
来者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青布衫浸透雨水,怀里紧抱着个油布包,发梢滴下的水在青砖上溅出小坑:“苏姑娘!
岭南出大事了!“他掀开油布,露出一叠泛黄的纸页,”百姓先是发热,接着四肢僵硬如石,神志昏聩,太医院说是中了瘴气,可我按瘴疠方治了七例,全没见效!“
苏锦言的指尖突然一颤。
她接过纸页,扫过上面的病症记载:“畏寒如冰,关节如钳,舌绛无苔......”再抬头看石壁上的逆经图,南方分支的阴维脉处,正用极小的朱砂笔写着“阴维失衡,百日后成疫”——这是母亲的字迹!
“原来您早就算到了。”她喃喃着,指尖抚过石壁上的字,“您把解法藏在图里,要后人先解现世之困,才能激活经络......”
温郎中凑过来,惊得胡子都翘了:“这图......这经络走向和我在岭南见的病人脉象一模一样!
苏姑娘,您......“
“明日启程去岭南。”苏锦言将纸页塞回他怀里,“但去之前,帮我个忙。”她指着石壁上断裂的膻中穴,“你把岭南病人的脉象图拓下来,标在对应位置。”
第三日入夜时,正厅的烛火换了三轮。
苏锦言的指尖已经溃烂,每滴一滴血都要咬碎半颗牙。
小竹跪坐在她脚边,双手贴地,每当她体内气血紊乱得厉害,就轻轻拉她衣袖——这是她们约定的信号。
有次她眼前发黑,差点栽倒,小竹急得直接扑过来抱住她的腰,额头抵着她的小腹,像在通过震动传递力量。
“锦言!”
门被撞开的声响惊得烛火乱晃。
萧无衍立在门口,玄色大氅还滴着水,剑尖上的血珠落在青石板上,“你已连续绘了三十六个时辰!”他大步过来要抱她,却被她偏头避开。
“再一步,功亏一篑。”她的声音像浸在冰里,“这最后一段任脉循环,必须在子时前连上。”
萧无衍的手悬在半空,指节捏得发白。
他望着她泛青的唇,还有石壁上若隐若现的金脉,突然转身抄起供桌上的匕首,割破自己掌心:“我替你。”
“不行。”苏锦言抓住他的手腕,“这是苏家医脉的承誓血,外姓人......”她的话突然顿住——萧无衍的血滴在她手背,竟顺着她的经络往指尖涌,像被什么力量牵引着。
“我是外姓人?”他低笑一声,另一只手扣住她后颈,“那你说,这三日是谁在院外杀了十七个刺客?
是谁把太医院的耳目全引去了城西?“他的拇指抹掉她嘴角的血,”苏锦言,你可以不信天不信地,但至少信我——我要的,是看你站在最高处,活成你母亲都不敢想的样子。“
苏锦言望着他眼底翻涌的暗潮,突然笑了。
她蘸着两人交叠的血,在石壁上画出最后一道弧线。
鲜血在空中划出金弧的刹那,整面石壁发出轰然闷响,无数金线从石中窜出,如星河流转,形成一幅悬浮的动态人体图。
“承誓者,可续光。”
熟悉的女声在厅内回荡时,苏锦言的眼泪终于掉下来。
她看见母亲站在光里,还是记忆中穿月白衫子的模样,指尖沾着墨点,“我的女儿,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
话音散去,她只觉体内有股暖流奔涌。
她随意抬手一弹,三缕气针破空而出,将梁上一只飞蛾定在半空——毫发无伤。
“这是......”温郎中的声音在发抖。
“气针。”苏锦言擦了擦脸,“以气御针,以针引气。”她转向温郎中,“你带着‘清络涤瘴汤’的方子去岭南,每救一人,便记下药效变化。”
千里外的岭南驿站里,染病的老妇正被儿媳喂下第一口药汤。
药汁刚入喉,她紧攥的手指突然松了松,浑浊的眼睛缓缓睁开,望着檐角漏下的天光,轻轻叹了口气。
晨雾未散时,苏锦言站在正厅门口,望着小竹蹲在台阶上,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经络图——她虽不会说话,却能将昨日看到的金脉记得分毫不差。
“小竹。”苏锦言蹲下来,“明日起,这宅子要挂新匾了。”
少女抬头,眼里闪着光。
“叫‘灵枢堂’。”苏锦言摸了摸她的头,“收那些被说成‘废人’的孩子......就像你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