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湿冷蹭过宣纸,在“江西布政司交割粮秣”那一行的边缘,晕开一小圈淡墨。申时行立刻停笔,用指尖轻轻按吸墨痕——他不敢留下半分慌乱的痕迹,就像不敢在高拱的目光里露半分犹疑。
清单上“海瑞”二字的墨迹早已干透,却像烙铁似的烫着他的眼。他想起南京江面见过的海瑞,一身旧官袍立在涛头,声如洪钟要“无论是谁都要一查到底”,那股子不管天高地厚的直劲,此刻想来竟成了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刃。高拱要的哪里是核对文书,分明是要从这字里行间,找出他与海瑞、与徐阶勾连的蛛丝马迹。
“申学士。”
一声轻唤从身侧传来,申时行抬眼时,见是翰林院的小吏李三,正捧着一叠折好的黄麻纸,躬着身不敢抬头。“这是方才通政司递来的,说是海瑞大人在江西的初任奏报,掌院大人吩咐,让您一并核看,明日同清单一道呈上去。”
指尖接过奏报的瞬间,申时行清晰感觉到身后几道目光骤然凝在自己背上——是刘编修,还是那位年长的推官?他没回头,只淡淡应了声“知道了”,将奏报放在案角,先不拆封。这动作落在旁人眼里,是恪守“先核旧文、再看新报”的规矩,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是在避开此刻堂内所有窥伺的视线——拆奏报的指尖若抖一下,都可能成了“心虚”的证据。
李三刚退下,主位方向忽然传来一声轻咳。是高拱。
申时行握着笔的手没动,眼角余光却瞥见高拱并未看他,只翻着手里的一本《大明会典》,声音却恰好能让半个大堂的人听见:“江西那边,民风刚硬,海瑞性子烈,怕不是要闹出些动静。你们这些当翰林的,既要核文书,也要多想想,这文书背后的人和事,别只盯着字面上的‘无疏漏’。”
话是对着所有人说的,可那“人和事”三个字,分明是朝申时行的方向落来。
他缓缓垂下眼,笔尖在清单上“交割无误”四字旁,轻轻点了个小圈——这是他与自己约定的记号,代表“需再复核”。动作慢而稳,仿佛全没听出高拱的弦外之音。
身后,刘编修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极细,却还是飘进申时行耳里:“这般沉得住气,倒真不像个刚入翰林的……
申时行没接话,只将案角的海瑞奏报拿过来,指尖捏着封口的火漆,慢慢转了半圈。火漆上印着海瑞的私印,方方正正的“海汝贤印”四个字,透着股与这官场格格不入的刚劲。他忽然想起昨日徐阶在府中说的话:“汝默,这官场如江涛,你既要站在船上,就别让船身晃半分——哪怕船下全是暗礁。”
火漆“啵”的一声轻响,封口干裂开来。他展开奏报,目光落在首行“臣海瑞谨奏,江西赣州府水患初定,臣已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上,心头微定——通篇只提灾情、不提人事,与自己当初在南京的奏疏如出一辙。海瑞竟也懂了“少说”的道理?
正看到一半,主位的高拱忽然站起身,朗声道:“时辰到了,议事。”
申时行立刻将奏报折好,与清单叠在一起,起身归位。走过刘编修身边时,那推官忽然侧了侧身子,用袖角挡着,飞快说了句:“申学士,夜里核文书时,多留个心眼——高掌院昨夜让书吏查了皇史宬,你在南京的那封奏疏,他怕是已经看过了。”
申时行脚步没停,只微微颔首,算是应了。
走到议事的队列里站定,他望着高拱的背影,忽然明白过来——高拱今日的试探,从来不是要他“自曝其短”,而是要让所有人都看见:他申时行是徐阶的人,却在高拱的威压下“谨小慎微”;是海瑞的旧识,却对海瑞的事“不敢妄议”。这既是敲打,也是在徐阶面前摆姿态——你的人,终究要在我手里过筛子。
晨光从窗棂移到地面,在队列的青砖上投下长长短短的影子。申时行站在阴影里,指尖还残留着宣纸的粗糙触感。他知道,今日这场“核对”只是开始,那本清单、那封奏报,还有陈鎏之死的疑云,迟早会像一张网,再次将他缠紧。
议事的钟声在大堂外响起,高拱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申时行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眼神里没有怒意,只有一种审视猎物的平静——仿佛在说,你今日躲得过,明日呢?
申时行垂下眼,心里只有一句话:多看,多听,少说。
这翰林院的书香里,藏着的从来不是笔墨纸砚,而是刀光剑影。他今日能站在这里,靠的是这句话;明日要活下去,恐怕还要靠这句话。
申时行指尖划过“江西布政使司交割文书”的朱红印章,目光落在“账房库银”一栏的数字上。墨迹尚未干透,却像陈年的铁锈般沉重。
砚台里的墨汁泛起涟漪,窗外传来更夫敲梆的闷响。申时行忽然将狼毫浸入朱砂,在“实收银两”处点出一点殷红。案头的青铜镇纸映出他眼底的血丝——昨夜核对到三更,烛泪在清单上积成蜿蜒的河。
“申大人还没歇着?”
门帘被风掀起一角,刘编修端着青瓷茶盏立在阴影里。茶烟袅袅裹着他袖口的龙涎香,申时行认出那是内府造办处的贡品。他不动声色地将清单折成方寸,指尖在“漕运损耗”四字上轻轻摩挲。
“刘大人深夜造访,可是为了这份清单?”
刘编修将茶盏推到案前,茶水在杯底晃出细碎的银纹:“掌院大人说,申大人的字该让御书房的人学学。”茶盏突然倾侧,水渍在清单上洇出乌云般的墨团,恰好遮住“盐引亏空”四个小字。
申时行突然笑出声,他想起徐阶教他的“金蝉脱壳”——当年严嵩倒台,正是靠一份被虫蛀的账册。此刻袖中那份真正的清单正硌着肋骨,海瑞用胭脂写的批注透过绢布发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更鼓声穿透雨幕时,刘编修的茶盏已空。申时行看着他消失在回廊尽头的背影,忽然将朱砂笔掷向烛台。火苗窜起的瞬间,他看清了茶盏底的暗纹——那是高拱府里特有的饕餮纹。
晨光漫进窗棂时,清单上的朱砂点已化作展翅的朱雀。申时行将文书呈给高拱,看着掌院大人的指节在“盐引亏空”处反复摩挲。案头的青瓷茶盏里,昨夜的茶渍凝着细小的银星。
“申大人的字,果然有风骨。”高拱突然将清单拍在案上,朱批的朱雀在墨色中振翅欲飞。申时行垂下眼睑,看见自己靴底沾着的龙涎香,正悄无声息地渗入砖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