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地里的事就忙碌了,好在家里有头牛可以犁地,也算轻松一些。
之后地里田里都在忙碌,如意也先停下刺绣的活,不是去地里就是去田里,到了插秧家里请人帮忙,倒是两天就结束插秧。
公公又犁了一亩地,准备今年自己种棉花。
棉花种是公公去县城看到了买回来的,因为价格也不便宜,还被婆婆唠叨了好久,直说他身上不该留钱,不然总是买一些不使用的东西。
如意看过了,棉花种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产量可能不是很好,她从空间拿了一些高产的棉花种子,到时候掺合到一起种。
“如意,你说能种好吗?我们这没人种过棉花的。”婆婆看着棉花种说道
“我们试一年就知道了,种不好,明年就不种了就好。”如意挑选棉花种说道
公公把地犁好了,如意想到自己不知道在那个世界看到,有个地方的人种棉花,是把香椿叶剁碎了把汁液拌到棉花种子里面,这样种到地里就不会被虫子吃了种子。
她想到了也就这么干,去山里找了香椿叶,带回家剁碎把汁液拌到棉花苗里面,然后就带去地里种植,这块地就在房子的旁边。
种好棉花,如意看到自己的手全是被汁液染了色,还有一股浓浓的香椿味道,大意了,这怕是好几天都洗不掉了呀!
棉花种下去之后,又去种豆子、玉米、红薯这些,辣椒、豆角、茄子、西红柿这些是在插秧之前就种好了。
而棉花种好之后,如意就发现,每天公公起来洗漱好就先去种棉花的那块地看看,看到发芽了他能高兴一天,看到长了一片叶子同样是高兴一天,人都快魔怔了。
“娘,爷爷以前起来,不去做工,都是去给黄牛割草的,现在怎么都去地里看棉花有没有发芽了。”清河好奇的询问道
“这个啊!娘也不知道,要不你自己去问爷爷。”如意不想告诉他,他的奶奶告诉他爷爷,如果棉花种不出来,他就别想有酒喝,别说有零花钱了。
到了五月份,端午也快临近了。
“老头子,等下吃饭了,我跟如意要去讨粽叶,你去找找猪草回来煮了,快午饭了我们两个还没回来你就煮饭,免得等两个孙子回来没饭吃。”吃早饭的时候吴何氏说道
“好,要不要把菜炒了?”公公也不是很有信心的说道
“菜你就不要炒了,免得浪费,要是我们两个回来晚了,就拿腌菜将就吃一顿。”
饭才吃好,大伯娘跟她的三个儿媳妇,还有二伯娘跟她的两个儿媳妇一起在门口喊,如意跟婆婆拿了背篓跟镰刀就一起出发了。
她们去地方的地方,都翻了一座山才到,看到粽叶,大家就分开摘粽叶了,如意用神识看到在这里粽叶长得好,可是她看到了什么,好几条蛇,还是有毒的那种,虽然距离不近,可是也不远。
她赶紧用神识驱赶这些蛇走了,然后大嫂过来说道:“六弟妹,你发什么愣呢?”
“我在想,这粽叶,我们能不能自己移植到自己地里去种,这样就不用跑这么远了。”如意赶紧说道
“这粽叶也就端午会用到,平时用的少,移植过去没必要,再说了这玩意跟种竹子一样,种下去没两年就到处长,还是算了吧。”婆婆吴何氏也说道
“这样啊!怪不得都没看到有人种。”
之后大家就努力的摘粽叶,回到家,就看到公公在厨房煮饭,只是这饭怕是糊了,一个焦糊味冲天,锅盖边边都冒烟了。
“水干了就该小火了,你怎么还烧这么大的火,你这老头子,真是的。”婆婆进到厨房就生气的说道
本来要进去的脚步,如意选择了换一个方向,她去换了一件衣服出来,厨房里面婆婆已经在洗菜了。
至于公公去哪里,她不知道。
中午吃的饭是有一些夹生又烧糊的饭,公公就跟犯了错的孩子一样。
在原主的记忆里,公公很少去厨房,在她小时候,有一次婆婆去县城买东西,她跟丈夫肚子饿了,公公就说煮饭给他们两个吃,然后三个吃到的就是夹生的饭。
第二天,婆婆早早的去买了一些肉回来,准备做几个肉粽,米是昨天晚上就泡上的。
如意跟婆婆在包粽子,公公在院子里面磨豆子,婆婆说豆子再放着就生虫了,也没多少了就泡了做豆腐吃。
那豆子那么多,吃是吃不完的,如意知道她是想吃豆腐干、霉豆腐了。
第二天,一家人热热闹闹的过了端午节,两个孩子端午放假,吃了饭就去找小伙伴玩去了,倒是公公看到棉花地长了草,去地里拔草了。
婆婆给如意分线,现在不忙,手也养好了,刺绣就该继续了。
原本公公婆婆准备今年做一些生意的,因为如意卖绣品挣的多,他们也就打消做生意了,做生意他们也就只能在一些小生意去摆摊。
如意暂时不想去做生意,等她的这幅刺绣卖了,她就去买个庄子,再打算做生意的事情。
棉花在公公每天看三遍的情况下,棉花苗也在一天一个样,村里人也有好奇的过来看,之后棉花长的越来越高长分叉开出了花朵。
如意正在厨房做饭,就听到清河跑进来说道:“娘,开花了,棉花开花了。”
“娘,棉花开花了,可好看了。”清山跟在后面说道
“花开了呀!那证明我们这边也可以种棉花。”
吃饭时,看到公公高兴的脸上就一直笑着,如意知道公公是高兴棉花种出来了,他的零花钱有着落了。
时间过的很快,稻田里的稻谷成熟了,种的棉花也吐絮了,如意不想去收稻谷了,又花钱请人来干,管两餐饭,工钱给的高,来的人多,不过三天时间就收好了。
“清河,去地里叫你爷爷奶奶回来吃早饭啦!”如意做好了饭也没看到公公婆婆回来,就让清河去喊
“好,这就去娘。”清河跑出去说道
如意看到烧火的大儿子欲言又止的,她说道:“清山,可是夫子建议你去县城的读书。”
“娘,您怎么会知道?”清山有一些震惊
“你夫子碰见我,告诉我的,他说你是读书的料子,他这里是给孩子启蒙的,想要走科举的路,还是找县城的书院读书。”如意把锅里的面条盛出来说道
“可是,娘,去县城的书院读书,费用高很多的。”清山有一些担忧的说道
“你不用担心银子的事情,你娘供得起你跟你弟弟读书的费用,你看看你爹走后这一年,我们家的生活水平可有下降了?”
“没有,反而是比之前吃肉的次数还多了一些。”
“那不就得了,你别给我读得五谷不分就行,你们两个不在学校读书,在家也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家没有什么君子远庖厨……”如意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就怕自己的两个孩子读书读成书呆子,除了会读书,其他的都不会,那她要被气死
清山听了如意的话日有所思,又想到隔壁村的王秀才,不会他娘是怕他跟弟弟会变成王秀才那个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