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总裁那番带着疲惫和暗示的谈话,如同在紧绷的弦上暂时松了半扣。第17层办公室获得了喘息之机,但空气中弥漫的并非轻松,而是一种山雨欲来前的短暂平静。谁都明白,薇薇安绝不会坐视不管,威廉的默许更像是在两股台风眼之间划出的脆弱中立区。
果然,新的风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袭来——不是直接的规则抹杀,也不是人形清洁工,而是冰冷刻板的合规审查。
这天一早,一封措辞严谨、盖着金橡树最高合规委员会电子印章的通知,送达了Stp-omEGA-001项目组的内部信箱。通知声称,为规范公司内部特殊项目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合规部将依据《金橡树集团高风险项目运营管理章程(第7版)》第38条附加条款,对项目组进行为期一周的“深度运营合规性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资金使用明细与预算吻合度、研究成果的可验证性与逻辑闭环、实验流程的安全规范记录、团队成员资质与岗位匹配度、乃至办公环境是否符合公司健康安全标准(这条明显是来找茬的)。
审查组将由合规部资深专员带队,并“随机”抽调清算部、内审部人员组成。通知末尾,“随机”二字被刻意加粗,其意味不言而喻——薇薇安的人必然位列其中。
“这是阳谋!”莎拉看着通知,小脸发白,“他们用公司规章制度来压我们!只要我们有任何一点不符合那本厚得像砖头一样的章程,他们就能名正言顺地勒令我们整改、冻结经费,甚至直接解散项目组!”
这比直接的暴力清除更棘手。规则内的攻击,必须用规则内的方式应对,至少明面上如此。而陆川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度不规范。他们的“研究”纯属瞎扯,资金使用随心所欲(以亏光为目标),办公环境堪比战后废墟,团队成员更是五花八门,∫符号连个员工编号都没有。
“跟他们讲道理?我们对上薇薇安,就像流浪汉跟律师打官司,必输无疑。”伯纳德瓮声瓮气地说。
∫符号的光轨烦躁地扭动,老壶的蒸汽也带着不安。
陆川盯着那份通知,眉头紧锁。威廉的默许在这种情况下能起到的作用有限,合规审查是公司的正常流程,他无法明着干涉。薇薇安这一手,可谓毒辣,她要把陆川团队逼到规则的光天化日之下,让他们无所遁形。
硬抗肯定不行。那就只能…扭曲规则,或者,在规则之内,玩一场更大的荒唐戏码。
“他们要合规?好啊!”陆川突然笑了,那是一种混合着无奈和恶作剧的光芒,“那我们就给他们史上最‘合规’的汇报!”
他立刻下达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指令:
“莎拉!你负责把我们所有的‘研究成果’——那些废话报告、抽象图表、社会摇轨迹记录——全部重新排版!格式必须严格按照公司《技术文档编写规范(第5版)》来!页眉页脚、字体字号、行间距、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一点都不能错!内容不重要,形式必须完美!”
莎拉傻眼了:“老大,内容全是瞎编的啊!”
“就是要瞎编得像个样子!”陆川大手一挥,“把∫符号的扭动轨迹用数学公式描述出来,不管对不对,看起来高深就行!把老壶的时间茶效应写成量子力学报告!把伯纳德的黑雾分析成新型暗物质模型!记住,核心是格式正确,逻辑看似严谨,内容完全扯淡!”
“伯纳德,你负责‘办公环境整改’!去找后勤部,申请一批最便宜的绿植、灭火器、急救箱,把咱们这垃圾堆稍微点缀一下,看起来像个‘人待的地方’就行。关键是流程要合规,申购单填得漂漂亮亮!”
“∫符号,老壶,你们这几天收敛点,别弄出太明显的规则扰动。特别是∫,你试着把社会摇的节奏调整一下,模仿公司内部网络那种呆板的脉冲信号,假装我们很‘安分’。”
“贾仁义,你发挥特长,把《高风险项目运营管理章程》第38条附加条款以及相关所有规定,给我背熟!到时候审查组问起来,你就引经据典,用规章制度的原话回答,不管问什么,都往条款上绕!把他们绕晕!”
众人领命,虽然觉得这办法不靠谱到了极点,但眼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整个办公室瞬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形式主义”忙碌中:莎拉对着格式规范咬牙切齿地调整着天书般的报告;伯纳德骂骂咧咧地打扫卫生、贴安全标识;∫符号憋屈地扭出僵硬的“合规舞步”;贾仁义则捧着厚厚的电子章程,念念有词。
陆川自己也没闲着。他反复研究那份章程,特别是第38条附加条款。这条款显然是后期增加的,专门针对“规则异常”或“非传统”项目,条款内容极其严苛,充满了各种模糊的、可随意解释的兜底条款,简直就是为薇薇安量身定做的武器。
但陆川在条款的字里行间,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利用的漏洞。比如,条款要求“项目风险需有明确的量化评估和缓释计划”,但并未规定量化方法和缓释措施必须“传统”或“有效”。又比如,要求“团队成员具备相应资质”,但资质认定标准却留有余地。
陆川决定,就在这些模糊地带做文章。他亲自操刀,为项目组撰写了一份《Stp-omEGA-001项目超规风险量化及多维缓释方案》。方案中,他将“负能量溢出风险”量化为“基于混沌算法的不可预测指数”,将“规则污染风险”的缓释措施描述为“定期进行信息熵疏散及认知排毒疗法”(其实就是开窗通风和讲笑话),并将团队成员∫符号的“资质”定义为“具备非线性逻辑处理能力的规则生命体”,老壶是“跨时间维度的信息载体”,伯纳德是“负面情绪场宏观调制专家”。
这份方案通篇鬼扯,但每一个术语都看起来高大上,并且“严格”参照了章程的框架要求。
一周后,合规审查组如期而至。带队的是合规部一位表情刻板、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身后跟着几名助理,而队伍末尾,果然站着薇薇安手下的一名亲信,眼神锐利如鹰。
审查组一进入办公室,就被那诡异的“整洁”和“规范”震了一下。墙上贴满了格式完美的图表(内容看不懂),角落摆放着崭新的绿植和灭火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团队成员衣着…还算整齐(除了伯纳德的光头反光有点刺眼)。
审查开始了。刻板专员按照清单,一项项核对。莎拉提交的“格式完美”的报告让专员挑不出任何格式毛病,但内容让他眉头紧锁,显然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他试图提问,贾仁义立刻跳出来,大段背诵章程原文,解释为什么他们的研究方式“符合条款精神”,把专员绕得晕头转向。
问到资金使用,陆川拿出详细到每一分钱的流水(确实都亏光了),以及对应的“研究物资”清单(包括高价购买的“高纯度负能量采集器”——其实就是个生锈的铁罐)。
问到安全规范,伯纳德指着灭火器和急救箱,表示完全达标,甚至现场演示了如何用黑雾模拟火灾报警(差点真触发警报)。
审查进程磕磕绊绊,审查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明明感觉这个项目组处处透着诡异,却硬是在明面的规则上抓不到把柄。薇薇安的那名亲信一直冷眼旁观,偶尔提出几个极其尖锐的问题,直指核心,比如质问∫符号的存在形式和风险。
这时,陆川拿出了他精心准备的《超规风险缓释方案》。他口若悬河,用一套极其复杂的、混合了数学、物理学、哲学甚至玄学的语言,将项目组的“风险”和“缓释措施”包装得天花乱坠,听起来既严重无比,又似乎在他的“掌控”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的项目虽然存在极高的理论风险,但通过这套创新的、多维度的缓释方案,已经将实际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甚至其本身的存在,就是对系统抗脆弱性的一种极端压力测试,符合公司长远利益……”陆川最后总结道,脸上洋溢着“专业”和“自信”的光芒。
审查组众人听得云里雾里,想反驳又找不到切入点,毕竟陆川的每一句话都扣着章程的帽子。
最终,为期三天的审查在一种极其尴尬的气氛中结束。审查组带着一堆格式完美、内容天书、逻辑鬼扯的材料,灰头土脸地离开了。他们无法给出“合规”的结论,因为实在无法理解;但也无法直接判定“违规”,因为陆川团队在形式上几乎挑不出错。
这份含糊其辞的审查报告被送到威廉桌上,威廉看着报告里那些荒诞不经却又无懈可击(在规则层面)的内容,哭笑不得。他知道薇薇安吃了瘪,但也再次确认了陆川的难缠。他最终大笔一挥,批了个“暂未发现重大违规,持续观察”的结论。
薇薇安得知结果后,在她冰冷的办公室里砸碎了一个杯子。她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陆川,不仅能在规则外捣乱,甚至开始学会利用规则本身来保护自己了。这场斗争,正在滑向她越来越难以控制的深度。
而第17层办公室里,众人看着审查组离开,都虚脱般地松了口气。
“妈的…比打一架还累…”伯纳德瘫在椅子上。
∫符号的光轨恢复了欢快的社会摇。
陆川看着窗外,知道这只是一场暂时的胜利。薇薇安在规则内吃了亏,下一次,她可能会带来更彻底、更不容置疑的毁灭手段。
他必须更快,更快地挖出系统的根,找到那个能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130章 完)
陆川非正经投资小课堂:
今日课题:如何应对合规检查?
核心要点:当对方用条条框框来对付你时,别试图证明自己没错(往往越描越黑)。要学会把他们的框架变成你的舞台。用完美的格式包装荒唐的内容,用严谨的逻辑论证扯淡的观点,用官方术语描述非法行为。记住,官僚体系的命门是“程序正确”,只要你的纸面文章无懈可击,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你在胡说八道,他们也很难在规则内扳倒你。当然,这招只能争取时间,真正的高手会一边应付检查,一边挖好下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