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律图谱”如同黑暗中的第一盏航标灯,为联盟的修复工程指明了方向。那处被选定的、靠近“秩序潜流”的“淡蓝色”稳定节点,被命名为“希望锚点”,成为了第一次深度修复实验的目标。与之前广泛的谐律引导不同,这次实验旨在集中力量,尝试对该节点进行小范围的、实质性的秩序加固与混乱清理,验证主动修复的可行性。
共筑站为此制定了极其详尽的方案。修复能量不再是无差别的秩序注入,而是根据“未竟之歌”蓝图中关于“结构强化”与“熵减回流”的模块,精心调制出具有特定修复功能的谐律组合。凌九天镜像将同时引导永劫之环的“秩序稳固”与混沌钟的“法则校准”力量,聚焦于“希望锚点”,而联盟织网则负责构建精确的能量输送通道与反馈缓冲。
实验场内的隔离措施提升至极限,应对预案准备了数十套,塔洛斯舰影群进入最高警戒状态。
“深度修复实验,目标‘希望锚点’,启动。”紫晶信号的指令下达,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钥匙”频率开启微型维度接口,稳定而精准。这一次,接口维持的时间设定为更长的1秒,以容纳修复能量的完整作用周期。
当那道融合了特定修复谐律的、温暖而坚韧的金色能量流,通过接口精准注入“希望锚点”时,反馈监测屏上的数据瞬间剧烈变化!
代表该节点混乱度的“猩红色”指标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能量稳定性的“淡蓝色”区域明显扩大、颜色加深!更令人惊喜的是,那条原本微弱、被混乱掩盖的邻近“秩序潜流”(翡翠色),其信号强度也随之提升,流动变得更加顺畅,仿佛被疏通的河道!
修复能量如同最精密的纳米机器人,在“希望锚点”内部按照蓝图指引,抚平法则的褶皱,加固结构的脆弱点,引导无序的能量归于有序的轨道。整个过程在监测中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高效而和谐的美感。
1秒时间到,接口准时关闭。
实验场内一片寂静,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反馈数据上。
“希望锚点”区域的混乱度下降了17.3%!能量稳定性提升了25.1%!邻近秩序潜流的信号强度提升了8.7%!
修复效果显着,且未引发架构整体的剧烈排斥反应!
实验成功!
短暂的沉寂后,共筑站内爆发出一阵压抑的、充满成就感的共鸣音。这是历史性的一步!他们证明了,这个上古遗留的、濒临崩溃的庞大架构,是可以被修复的!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就在接口关闭后不久,负责广域监听“反馈谐律”的节点传来了新的发现。
随着“希望锚点”的初步修复,整个架构内部的谐律图谱,发生了微妙但确实存在的全局性变化!
那些代表极度混乱的“猩红色”区域,其活跃度似乎有了一丝极其细微的……降低?并非被直接修复,而是仿佛因为一个稳定节点的增强,整个系统的“压力”得到了一丝微不足道的缓解。
更明显的变化出现在几条主要的“秩序潜流”上,它们的能流速度都有所增加,信号也更加清晰。
而那几个令人不安的“黑洞”区域,虽然依旧沉寂,但其边缘的谐律波动似乎也受到了一丝影响,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聚焦感”?仿佛沉睡的巨兽,眼皮微微动了一下。
“修复行为对架构整体产生了良性连锁反应!”环意识脉冲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初步判断,局部稳定性提升有助于降低全局能量熵值。”
这是一个比局部修复成功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它意味着修复工程并非徒劳地填补一个无底洞,而是真正能够改善整个系统的健康状况,可能形成一个积极的正反馈循环!
但与此同时,维度感知文明也报告了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在修复能量作用于“希望锚点”时,架构深处某些未被探测的区域,传来了一阵极其短暂、极其微弱的“嗡鸣”回应。这回应并非敌意,更像是一种……“确认”或“记录”?仿佛整个架构的某种底层感知系统,记录下了这次来自外部的、善意的干预。
“架构可能具备某种基础的‘学习’或‘记忆’能力。”紫晶信号分析道,“我们的修复行为,正在被它记录并整合。”
这意味着,他们的每一次行动,都可能在未来产生更深远的、目前无法完全预料的影响。
凌九天镜像感受着实验成功的喜悦与随之而来的新责任。架构初愈,证明道路正确,但也揭示了系统的复杂性与互动性。他们不仅是在修复一个机器,更像是在与一个沉睡的、庞大的生命体进行互动。
联盟决定,暂不急于扩大修复规模。下一阶段,将围绕“希望锚点”进行持续的、低强度的维护性引导,观察其长期稳定性,并深入研究修复行为对架构整体产生的各种次级效应,尤其是那些“黑洞”区域的反应。
永劫之环的光芒温和地照耀着最新的谐律图谱,图谱上那片扩大的“淡蓝色”区域,如同在无尽黑暗中点燃的第一簇可靠的火种。架构初愈,希望已燃,但守护这簇火种,并以此点亮更多黑暗的责任,也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