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的淡紫色吸音棉贴得没一点褶皱,边角都对齐了墙面的线条。
没有翘边,也没有气泡,是秦翡前一天晚上贴到半夜的——她怕贴歪了影响隔音,也怕看着不舒服。
秦翡指尖轻轻蹭过棉面,软乎乎的触感像摸在晒干的棉花上,暖融融的。
嘴角不自觉弯了弯,眼里带着点笑意,好像在跟老朋友说话。
她低头对着工作台小声说:“这下你们不用怕外面吵了,声音进不来,你们能好好‘休息’了,做拐杖的时候也能稳点。”
工作台是爷爷留下的,上面还留着当年做木工的刻痕,现在摆着各种小零件,整整齐齐的。
这吸音棉是王工上周亲自送过来的,还带了块巴掌大的样品让她摸。
王工说“先试试手感,要是觉得硬,我再让人换软点的”,秦翡摸了觉得刚好,才让他送了整卷过来。
临走时王工特意说:“选的低刺激色号,淡紫色不晃眼睛,你上次说的‘零件会安点心’,按这个来准没错。”
他还笑着补充:“我们监测站的零件现在都老实得很,再也不‘嗡嗡’叫了。”
秦翡把智能拐杖捧到镜头中央,动作轻得像托着刚煮好的鸡蛋,怕碰碎了。
拐杖不长,刚好到张奶奶的腰,是按张奶奶的身高调的,不高不矮。
银色哑光金属在柔光灯下泛着温温的光,没有一点刺眼的反光。
跟之前直播间的冷白光完全不同——这是她特意调的色温,3000K的暖白光,怕晃着张奶奶的老花眼。
指尖拨了下底部的万向轮,轮子转了半圈,没发出半点声响。
连细微的“吱呀”声都没有,安静得像羽毛落在地上。
她笑着说:“这轮子是陈总找厂家订的,医用级聚氨酯材料,软乎乎的。”
顿了顿,又补充:“连轴承都做了静音处理,走在地上不会吵,晚上走夜路也不扰邻居。”
“耳罩上的星星是我前几天绣的。”秦翡抬起手,摸了摸拐杖顶端的小耳罩。
耳罩是浅灰色的绒布,摸起来像小猫的毛,上面绣着颗米白色的小绒星,针脚密得看不见缝隙。
声音轻得像落在棉花上,怕吓着谁似的:“bGm是陈总给的粉红噪音,他说这声音像春风扫过梧桐叶,软软的。”
她抬头看了眼镜头,眼里带着点询问:“你们听着舒服吗?要是觉得吵,我再调小点儿。”
弹幕立刻滚成了团,一行行字跳得飞快,像小虫子在屏幕上爬:
「星星好软!主播手也太巧了吧!我妈绣个鞋垫都歪歪扭扭的!」
「bGm已录屏!失眠半个月,听着居然想打哈欠了,太神奇了!」
「张奶奶身后的旗袍好亮!是不是上次您说的孙女给做的云锦啊?看着就贵气!」
张奶奶坐在旁边的藤椅上,藤椅是她攒了三个月退休金买的,坐着软和,不硌腰。
她双手放在膝盖上,腰挺得直直的,像要参加什么重要场合。
笑着扯了扯旗袍下摆,布料上的花纹晃了晃,亮晶晶的。
领口的盘扣也跟着动,盘扣上缀着的小珍珠,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可不是嘛!这是我孙女去年给我做的,她在苏州学的云锦手艺。”张奶奶的声音亮堂堂的,带着点骄傲,“做了小半年才成,针脚比头发还细。”
她又扯了扯衣角:“上次社区办重阳节活动穿了一次,今儿特意翻出来,配这银拐杖,多精神!”
话音刚落,一条带着“林氏医疗”金色标识的弹幕跳了出来,字体比别的粗一圈,特别显眼。
一看就是官方账号,不是普通观众发的。
【秦小姐,能否演示下坡度测试?】弹幕内容很直接,没有多余的话。
后面还补了句:【我们临床数据显示,6°坡面对老人平衡系统压力最大,很多老人摔就是因为坡度没稳住,这是个关键测试点。】
秦翡没立刻应声,先把拐杖轻轻放在桌上,怕碰坏了。
转身从工具箱里翻出个旧水准仪,工具箱是铁皮的,打开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
金属壳子上有两道浅划痕,是上个月张奶奶在楼下垃圾桶旁捡的。
当时张奶奶还跟她说:“丫头,这玩意儿看着是测量用的,你做拐杖说不定能用上,别扔,我给你擦干净了。”
她蹲在测试台前,膝盖轻轻碰到地面,没发出声响。
测试台是陈总送的,白色的塑料台面,能调不同坡度,最高能调到10°。
指尖在水准仪的刻度上慢慢挪,动作轻得怕碰掉刻度上的漆。
眼睛凑得很近,几乎贴在水准仪上,生怕看偏了。
“张奶奶,您帮我看着点,别让我调偏了。”秦翡抬头,声音轻轻的,怕打扰到别人。
她知道张奶奶眼神好,虽然有老花,但看这些刻度还清楚。
张奶奶凑过去,眯着眼看水准仪里的小气泡,气泡在玻璃管里飘着,小小的。
“丫头,是不是得调准6°啊?林总刚才说6°最考验人。”她指着刻度,声音放得很轻,怕吹跑了气泡。
“调6.3°,留点儿余地。”秦翡指尖停在刻度上,没再动,“万一测试台有点歪,差0.3°,也不会摔着您,安全第一。”
她做事总这样,喜欢多留点心眼,怕出意外。
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指甲盖大的小铁块,轻轻吸在拐杖顶端。
铁块一贴上,传感器瞬间亮起淡绿的光,像颗刚发芽的小草,嫩嫩的。
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嘀”地轻响一声,很轻,像蚊子叫,不扎耳朵。
秦翡下意识屏住呼吸,怕错过什么细微的声音。
陀螺仪在拐杖里转着圈,看不见,但能感觉到拐杖轻轻动了下。
步进电机像怕碰疼什么似的,慢慢调着轮子转速,没发出半点机械声。
“当前倾斜度6.1°,已启动三级防抖。”柔和的电子音响起,不高不低,刚好能听清。
不是那种尖锐的电子音,是秦翡特意让陈总调的,像人的声音一样温和。
电子音刚落,拐杖稳稳立在测试台上,连晃都没晃一下。
像扎在土里的雪松,根扎得稳稳的,风都吹不动。
直播间的弹幕突然停了,连刷礼物的小火箭都没了动静。
观众好像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惊着这根“会站稳”的拐杖,屏幕上静悄悄的。
“该我啦!”张奶奶笑着站起来,动作慢慢的,怕摔着。
她先伸了伸腿,活动了下膝盖,才准备套鞋。
套上防滑布鞋,鞋是秦翡给她买的,鞋底有深纹路,像轮胎上的花纹,防滑。
鞋面上的祥云纹蹭了蹭地面,没发出声响。
她伸手握住拐杖扶手,指尖刚碰到,传感器就“叮”了声,很轻。
扶手侧面的小灯亮了,是温柔的浅蓝色,不晃眼。
“已识别握持力37.2N,切换舒适助力模式。”电子音又响起,刚好在张奶奶耳边,不远不近。
张奶奶的手顿了下,然后慢慢握紧,没再动。
张奶奶迈出第一步,脚轻轻落在地上,没发出重响。
拐杖底部的LEd灯亮起柔蓝的光,顺着地面铺出一小片亮区,刚好照在她的脚前,不偏不倚。
“这灯好!晚上走黑路,街坊老远就能看见我,不用怕被自行车碰着。”张奶奶走得很稳,嘴角一直笑着,“也不用打手电筒晃眼睛,这光刚好,不亮不暗。”
她走到镜头前,停下脚步,伸出手指,按了按扶手侧面的圆按钮。
按钮是硅胶的,按下去软乎乎的,弹回来时也没声响。
“按三下就能通社区服务站,上次我忘带钥匙,在家门口等。”张奶奶的声音带着点庆幸,“按了三下,小李十分钟就把备用钥匙送过来了,没让我冻着。”
她又按了下按钮:“我闺女总说我手机按键小,按不准,这个就方便,就一个圆按钮,好记。”
这时,国家环境监测中心的置顶弹幕弹了出来,绿色的字体,在屏幕上特别醒目。
不像别的弹幕那样滚动,就固定在顶端,让人一眼就能看见。
【首批1000支智能拐杖已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弹幕开头很正式,像在宣读报告。
后面跟着一长串内容:【耐-20c到60c,东北冬天、南方夏天都能用,不会冻坏也不会晒坏;Ip67防尘防水,下雨淋了、不小心掉水里也不怕;声学符合ISo 226标准,发出的声音不会吵着老人;还防指纹防静电,拿在手里干净,不沾灰;重阳节在九寨沟、汶川等地区首发,给那边的老人先用。】
秦翡凑过去,眼睛离屏幕很近,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怕念错了。
声音轻轻的,像在给孩子讲故事:“首批1000支智能拐杖已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重阳节在九寨沟、汶川等地区首发,给那边的老人先用。”
“九寨沟啊?”张奶奶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有星星落进去,特别有神。
她身子往前倾了倾,好像要凑到屏幕前看:“我老战友就在汶川,去年还跟我打电话说,想出去走走,看看九寨沟的水。”
她又叹了口气:“就是怕路不好走,不敢去——到时候我让她也领一根,有这拐杖,她就能放心去了!”
秦翡摸了摸拐杖上的盲文,指尖轻轻划过凸起的小点,有点硌手,但很清晰。
是她特意让陈砚舟刻的,四个字:“你并不孤单。”
她忽然想起陈砚舟上周说的话,当时陈砚舟拿着设计图,跟她说“科技要让人踏实”。
轻声对着镜头说:“陈总说,科技不该是冰冷的数字,该是能让人踏实的东西。”
顿了顿,又补充:“能让人敢出门、敢走路,能让人觉得‘有人想着我’,这样才好。”
直播快结束时,秦翡从口袋里掏出个指甲盖大的微型传感器,银色的金属壳子,很精致。
举到镜头前,让观众看清楚,传感器上还有个小小的指示灯。
“下个月会出零件保护套装,这个小家伙能实时监测环境。”她的声音带着点期待,“要是噪音超过60db,它会像小夜灯一样亮,提醒拐杖‘外面吵,慢点走’。”
后面还加了句:“也提醒用的人‘别着急,安全第一’。”
弹幕立刻炸了订单,一行行字恨不得飘出屏幕,快得看不过来:
「给我爷爷抢一套!他住马路边,总被汽车喇叭吵着,走路都慌!」
「求链接!已转发到老年大学群,阿姨们都想要,说比广场舞的扇子还实用!」
「重阳节首发?我得设个闹钟!给我姥姥抢,她最喜欢九寨沟,一直想去!」
千里外的环境监测站里,年轻工程师指着电脑上的设计图,眼睛亮晶晶的,像个好奇的孩子。
设计图上是拐杖的降噪算法,五颜六色的线条绕来绕去,看着很复杂。
“王工,这算法真能把地铁里的噪音变成海浪声?”他的声音带着点不敢相信,还有点兴奋,“上次我坐地铁,那噪音吵得我头疼,老人肯定更受不了。”
王工笑着拍他肩,手掌轻轻落在他胳膊上,没用力。
手里的笔点了点设计图上秦翡的签名,签名是手写的,很秀气,不像机器打印的。
“秦小姐能‘听’懂零件想什么,知道零件什么时候‘不舒服’。”王工的声音很温和,像在讲什么有趣的故事,“这算法就是帮零件把‘不舒服’的噪音,变成‘舒服’的海浪声。”
他又笑了:“你想啊,零件不吵,用的人自然也舒服,走路也稳。”
年轻工程师点点头,似懂非懂,但眼睛更亮了,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
“那以后地铁里装这个,老人坐地铁就不怕吵了?”他追问,声音更急切了,“就能放心坐地铁去看孙子了?”
“可不是嘛,”王工拿起桌上的隔音窗帘样品,淡紫色的,跟秦翡直播间的一模一样,“上次秦小姐说‘零件会害怕噪音’,我们不光监测站装了这窗帘,还把样品给了拐杖生产厂。”
他把窗帘展开一点,布料轻轻晃了晃:“让拐杖在厂里也‘住得舒服’,生产出来的拐杖才更稳、更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