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长安西市,烈日当空,却挡不住街道上的热闹气息。商贩们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车马的轱辘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鲜活的市井图景。“逸品轩” 西市店门前,“逸品天下” 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店里的伙计们正忙着接待顾客,从日用品区到农具区,处处都挤满了人。
李逸正在柜台后核对账本,突然看到阿福引着一位身着青色长衫、气质不凡的男子走进店来。这位男子约莫二十多岁,面容俊朗,眼神深邃,身边跟着一位同样穿着便服、神情肃穆的随从,两人虽衣着普通,却难掩身上的贵气,与西市的市井气息格格不入。
“公子,这位是从洛阳来的李公子,想看看咱们店里的新奇商品。” 阿福恭敬地介绍道。
男子笑着走上前,拱手行礼:“在下李治,听闻长安西市有一家‘逸品轩’,商品新奇,经营方式也与众不同,特意前来见识一番。”
李逸连忙起身回礼:“李公子客气了,欢迎光临‘逸品轩’。不知您想看看哪类商品?我们这里有日用品、农具、高端香膏,还有刚推出的玻璃镜,都很有特色。” 他并未多想 “李治” 这个名字的特殊含义 —— 唐朝贵族中以 “李” 为姓的人太多,他只当对方是洛阳来的富商子弟。
李治笑着说:“我刚到长安,对这里的商品不太熟悉,还请李掌柜多推荐推荐。”
“那我先带您看看我们的特色商品 —— 玻璃镜。” 李逸引着李治走向珍品区,那里摆放着十几面大小不一的玻璃镜,镜面光滑明亮,能清晰映照出人的身影。
李治走到一面三尺高的落地玻璃镜前,看到镜中清晰的自己,眼中露出惊讶:“这镜子竟如此清晰!比宫中的铜镜好用多了,连衣料上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我们改良的玻璃镜,用西域传来的玻璃制作,经过多次打磨,所以比铜镜清晰三倍。” 李逸解释道,“不仅能用来梳妆,还能放在客厅当装饰品,很多权贵都喜欢。这面落地镜售价五十贯,要是李公子喜欢,还能享受会员九折优惠。”
李治身边的随从低声说:“公子,这镜子虽好,却也太贵了。”
李治却摆了摆手,笑着说:“好东西自然值这个价。我在洛阳从未见过这样的镜子,今日既然遇到了,自然要买下。” 他转头对李逸说:“这面落地镜我要了,再给我拿两面小的玻璃镜,送给家中女眷。”
李逸没想到对方如此爽快,连忙让伙计包装镜子,又笑着说:“李公子既然喜欢新奇事物,不如尝尝我们‘逸品小厨’的特色菜 —— 番茄炒蛋。这番茄是西域传来的红果,我们改良后做成菜肴,酸甜开胃,在长安很受欢迎。”
李治眼睛一亮:“哦?西域红果还能做菜?我倒要尝尝。”
李逸引着李治和随从,来到隔壁的 “逸品小厨”。此时正是午时,小厨里座无虚席,空气中弥漫着番茄炒蛋的酸甜香气和红烧肉的浓郁肉香。伙计很快清理出一张靠窗的桌子,李治和随从坐下后,李逸推荐道:“除了番茄炒蛋,我们的红烧肉用冰糖炒色,比传统做法更入味,凉拌黄瓜清爽解腻,您可以都尝尝。”
“好,就按李掌柜说的,每样来一份。” 李治笑着说。
等待上菜的间隙,李治看着 “逸品轩” 和 “逸品小厨” 的布局,好奇地问:“李掌柜,我看你这店铺和其他商铺不一样 —— 商品都分了区,每样商品旁都有价格牌,连小厨的菜单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
李逸解释道:“这是我们‘逸品轩’的经营理念 —— 明码标价、分类销售。明码标价能让顾客一目了然,不用讨价还价,节省时间;分类销售能让顾客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比如想买农具的顾客直接去农具区,想买香膏的去香料区,既方便顾客,也能提高我们的服务效率。”
他又补充道:“比如我们的日用品区,按‘清洁类’(肥皂、香膏)、‘装饰类’(香囊、琉璃摆件)、‘食品类’(点心、蜜饯)分类,顾客想买什么,一眼就能看到;小厨的菜单也按‘热菜’‘凉菜’‘主食’分类,还标注了价格和食材,让顾客吃得放心。”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眼神里满是兴趣:“这个理念很好!我在洛阳和长安的其他商铺,大多是商品混杂摆放,价格也含糊不清,顾客要反复询问,很不方便。你这明码标价、分类销售,既公平又高效,值得推广。”
李逸笑着说:“其实还有更高效的方式,比如我们的‘会员制’—— 顾客充值一定金额成为会员,能享受折扣优惠和专属服务,这样既能留住老顾客,也能增加店铺的稳定营收。我们东市的尊客堂,针对权贵推出了定制服务,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丝绸、香膏等商品,很受欢迎。”
正说着,菜品端了上来。番茄炒蛋色泽鲜艳,红烧肉油亮诱人,凉拌黄瓜翠绿清爽。李治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番茄炒蛋放进嘴里,酸甜的口感瞬间在舌尖散开,让他眼前一亮:“好吃!这番茄的酸味被中和得恰到好处,鸡蛋也很嫩滑,比宫中的御膳还有新意。”
他又尝了一口红烧肉,软糯不腻,冰糖的甜香与肉香完美融合,连连称赞:“这红烧肉也好吃!你这小厨的菜品,真是既新奇又美味。”
李逸笑着说:“我们的菜品都经过多次改良,比如这番茄炒蛋,我们先用糖腌制番茄去除酸涩味,再用大火快炒,保留番茄的汁水和鸡蛋的嫩滑;红烧肉则用冰糖慢炒上色,再用小火慢炖一个时辰,所以才这么入味。”
李治放下筷子,看着李逸,语气郑重地说:“李掌柜,你不仅商品做得好,经营理念也很有见地。我在朝中也常思考,如何让商业更有序、更高效,今日听你一席话,深受启发。不知你是否愿意,改日随我入宫,详细聊聊你的经营理念?或许能为朝廷的商业政策提供一些参考。”
李逸愣了一下 —— 入宫?眼前这位 “李公子” 难道是朝廷官员?他连忙说:“能为朝廷提供参考,是我的荣幸。只是我平日里店铺事务繁忙,不知何时有空。”
“无妨。” 李治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李逸,“你拿着这块玉佩,随时可以入宫找我。我近日都在宫中,很期待与你详谈。”
李逸接过玉佩,只见玉佩质地温润,上面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龙纹 —— 龙纹是皇家专用的图案,眼前这位 “李公子”,难道是…… 他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一个大胆的猜测涌上心头。
此时,小厨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几名身着官服的侍卫快步走进来,看到李治,连忙躬身行礼:“陛下,时辰不早了,该回宫了。”
“陛下?” 李逸震惊地看着李治,手里的玉佩差点掉在地上 —— 眼前这位 “李公子”,竟然是唐高宗李治!他连忙跪倒在地,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草民李逸,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李治笑着扶起李逸:“起来吧,我今日是微服私访,不想惊动众人。你不用紧张,我很欣赏你的才华和理念,今日与你交谈,很是愉快。”
周围的顾客和伙计们听到 “陛下” 二字,都吓得纷纷跪倒在地,大气不敢出。李治摆了摆手,对众人说:“都起来吧,今日之事,不必声张。”
众人连忙起身,却不敢抬头,只能低着头,恭敬地站在一旁。
李治对李逸说:“我今日还有事,先行回宫。你记得,拿着玉佩入宫找我。”
“是,陛下!草民一定尽快入宫。” 李逸恭敬地说。
李治点了点头,带着随从和侍卫,快步离开了 “逸品小厨”。直到马蹄声远去,李逸才松了一口气,手里的玉佩还在微微发烫。
周围的顾客和伙计们围上来,脸上满是惊讶:“李公子,刚才那位竟然是陛下!”“陛下竟然来咱们‘逸品轩’,还吃了番茄炒蛋!”“李公子,你太厉害了,竟然能得到陛下的赏识!”
李逸看着手中的龙纹玉佩,心里既激动又紧张 —— 得到皇帝的赏识,对 “逸品轩” 来说,是天大的机遇,或许能让 “逸品轩” 的品牌提升到新的高度;但同时,也意味着他要卷入朝廷的事务,未来的路可能会更加复杂。
阿福兴奋地说:“公子,陛下邀请你入宫,这可是天大的荣耀!以后咱们‘逸品轩’再也不用担心被小吏刁难了,说不定还能得到朝廷的支持,把分店开到洛阳、扬州去!”
李逸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对众人说:“大家先冷静下来,今日之事,千万不要声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阿福,你先去把陛下买的玻璃镜送到宫中,顺便打听一下,陛下何时有空,我好入宫拜访。”
“是,公子!” 阿福连忙点头,快步去安排。
当天下午,阿福从宫中回来,兴奋地对李逸说:“公子,陛下让我转告你,明日辰时,你可以入宫,他在御书房等你。还说,你不用准备什么,只要带上你的经营账本和商品样品就行。”
“好,我知道了。” 李逸点了点头,心里开始盘算 —— 明日入宫,他要向陛下详细介绍 “明码标价”“分类销售”“会员制” 等经营理念,还要带上玻璃镜、草本香膏、逸品犁的模型,让陛下直观地了解 “逸品轩” 的商品,或许能争取到朝廷的支持,推广这些创新的商品和理念。
傍晚时分,“逸品轩” 和 “逸品小厨” 提前打烊。李逸召集核心团队,将皇帝微服私访、邀请入宫的事,简要地告诉了大家。陈先生、王师傅、阿贵等人都兴奋不已,纷纷为李逸出谋划策 —— 陈先生建议他 “重点阐述商业对民生的重要性”,王师傅建议他 “带上逸品犁的模型,展示对农业的帮助”,阿贵则建议他 “带上番茄和番茄炒蛋,让陛下再尝尝”。
李逸笑着说:“大家的建议都很好,我会一一考虑。明日入宫,我不仅要展示‘逸品轩’的成果,还要为百姓、为商户争取更多的利益,希望能推动朝廷制定更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让更多人受益。”
夜深了,李逸坐在书房里,整理着明日入宫要带的东西 —— 一本详细的经营账本,记录着 “逸品轩” 半年来的营收和商品销售数据;一个逸品犁的模型,展示农具改良的成果;一盒草本香膏和一面小玻璃镜,代表日用品的创新;还有一小篮新鲜的番茄和一盒做好的番茄炒蛋,准备让陛下再尝尝。
他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充满了期待和忐忑。得到皇帝的赏识,是他穿越到唐朝以来,最大的机遇。他知道,明日的入宫之行,不仅关系到 “逸品轩” 的未来,还可能影响到大唐商业的发展方向。
他暗暗下定决心,明日一定要好好表现,不仅要让陛下认可 “逸品轩”,还要让陛下看到商业对民生、对国家的重要性,为大唐的商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他的唐朝创业传奇,也因这次皇帝的微服私访,即将翻开新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