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桌上的青瓷茶壶冒着袅袅热气,仙露茶的清甜与梅花的幽香在庭院中交织,形成一股沁人心脾的暖意。李逸与苏瑶相对而坐,手中捧着温热的茶杯,目光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 方才互赠定情信物的甜蜜尚未褪去,两人已迫不及待地开始畅聊婚后的规划,话题始终围绕着 “民生” 与 “发展”,从未偏离。
“瑶儿,你看这西域商路,如今虽已恢复繁荣,但仍有许多可完善之处。” 李逸放下茶杯,指尖在石桌上轻轻比划,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西域商路的地图,“我计划婚后继续推进贸易驿站的升级,在焉耆、龟兹、疏勒这三个核心驿站,增设‘民生服务点’。你想想,过往商队长途跋涉,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难题,服务点可以联合户部,为他们办理临时账户,方便银两存取;西域百姓大多不懂中原医术,服务点还能配备两名医官,提供免费的健康监测与基础诊疗,再备些常用药材,解百姓燃眉之急。”
苏瑶闻言,眼中立刻闪过亮光。她曾听西域商队的穆罕默德说过,商队在途中若遇到银两被盗,只能空手而归,不少小商贩因此倾家荡产;西域偏远地区的百姓,得了风寒、外伤,往往因缺医少药而延误治疗。李逸的提议,恰好切中了这些痛点。
“这个想法太周全了!” 苏瑶激动地说道,“不仅能让商队出行更安心,还能让西域百姓感受到大唐的关怀,拉近双方的距离。不过,服务点的医官与药材该如何解决?总不能全靠朝廷拨款吧?”
李逸早已考虑到这一点,笑着解释:“我打算分两步走。医官方面,可从太医院抽调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官,再从地方医馆招募愿意前往西域的医师,朝廷为他们提供额外的俸禄与安家费;药材方面,除了朝廷拨付的基础药材,还可与长安的药商合作,让他们在驿站设立药材铺,既方便百姓购买,也能让药商获得收益,形成良性循环。”
“这样一来,既不用给朝廷增加太多负担,又能让服务点长久运营,真是一举两得!” 苏瑶赞许地点头,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期待,“逸哥哥,我也有个想法,想跟你说说。”
“你尽管说,我听着。” 李逸专注地看着她,眼中满是鼓励。
苏瑶整理了一下思绪,轻声说道:“逸品女红坊如今已有两百多名女子,她们大多学会了刺绣、织布的技艺,每月能挣不少工钱,家里的地位也提高了。可我总觉得还不够 —— 长安还有许多无依无靠的女子,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乞讨或做苦力为生。我想在女红坊的基础上,开设‘女子技艺学堂’,不仅教女红,还传授纺纱、织布、制糖、制作肥皂这些实用技艺。”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学堂可以分免费班与进阶班。免费班面向贫困女子,教她们基础技艺,帮她们找到谋生的门路;进阶班则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女子,教她们更精湛的技艺,比如蜀锦织造、香料制作,让她们能制作出更高档的商品,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一来,更多女子就能实现经济独立,不用再依附他人。”
李逸听到 “制糖”“制作肥皂” 时,眼中闪过惊喜。他知道,苏瑶自去年参与肥皂制作后,便一直研究如何改良工艺,还曾向西域商人请教过制糖技术。如今将这些技艺纳入学堂,既能让女子掌握更多技能,又能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这个想法太好了!” 李逸忍不住握住苏瑶的手,语气中满是兴奋,“女子技艺学堂不仅能帮女子谋生,还能为大唐培养更多技艺人才。我可以帮你联系朝廷的民生部门,将学堂纳入‘民生扶持项目’,让朝廷提供场地与部分资金支持;至于西域销售渠道,我认识回纥的商人巴图,他对大唐的手工艺品很感兴趣,咱们可以把女红坊的刺绣、织布商品通过他销往西域,甚至更远的波斯、大秦,让大唐的女子技艺走向世界!”
感受到李逸手心的温度,苏瑶心中满是甜蜜。她知道,只要两人同心协力,这些规划定能一一实现。“还有,学堂的老师也不用担心。女红坊里手艺好的女子,可以担任免费班的老师;进阶班的老师,咱们可以从江南聘请织锦大师、从西域邀请制糖匠人,让女子们学到最正宗的技艺。”
两人越聊越投机,话题很快又转到了逸品酒庄的发展上。“如今酒庄的葡萄酒在长安、洛阳很畅销,但江南地区的百姓对葡萄酒还不太熟悉。” 李逸说道,“我打算明年春天,在江南的苏州、扬州种植适合酿酒的葡萄 —— 那里气候湿润,日照充足,应该能种出优质的葡萄。等葡萄成熟后,就在当地建立酒庄分号,让江南百姓也能品尝到新鲜的葡萄酒。”
苏瑶补充道:“咱们还可以创新一下,把葡萄酒与大唐的茶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开发‘葡萄茶饮’,将葡萄酒与绿茶、茉莉花混合,制成酸甜可口的饮品,既适合年轻人,又能让不喜欢喝酒的人接受。还有葡萄糕、葡萄蜜饯,这些零食也能吸引百姓购买,带动葡萄种植与加工产业的发展。”
“你这个想法太妙了!” 李逸笑着说,“葡萄酒不仅能喝,还能做成零食、饮品,这样一来,酒庄的产业链就更完善了,能带动更多人就业。江南的农户种植葡萄能挣钱,作坊的工人制作零食能挣钱,商铺的伙计销售商品也能挣钱,真是一条能惠及很多人的产业链。”
夜色渐深,院角的石灯笼散发着温暖的光晕,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梅花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愈发烂漫,花瓣上的雪粒折射出细碎的光芒。李逸与苏瑶起身,并肩漫步在后院的小径上,羊毛地毯软软的,踩在上面几乎没有声音。
“还记得去年在西域的那个村庄吗?咱们第一次喝到葡萄酒,艾力村长还送了咱们葡萄种。” 苏瑶轻声说道,语气中满是回忆,“那时我还没想到,咱们能在长安酿出这么受欢迎的葡萄酒,还能开设酒庄。”
李逸点点头,心中也满是感慨:“是啊,那时咱们还在为西域商路的事操心,没想到短短一年,不仅商路恢复了,还做了这么多事。这一路走来,多亏有你在我身边。”
“咱们是夫妻,本就该相互扶持。” 苏瑶靠在他的肩上,轻声说道,“逸哥哥,你说,等咱们老了,回头看看现在做的这些事,会不会觉得很有意义?”
“一定会的。” 李逸握紧她的手,语气坚定,“等咱们老了,看到西域商路依旧繁荣,看到女子们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看到百姓们能喝到平价的葡萄酒,吃到美味的葡萄零食,一定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他们沿着小径慢慢走着,从江南查贪腐的艰辛,到盐铁改革的波折;从西域谈判的紧张,到救灾江南的忙碌;再到如今即将成婚,规划未来的甜蜜。过往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奋斗的汗水与收获的喜悦。
“逸哥哥,你说,婚后咱们会不会很忙?” 苏瑶忽然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你要处理户部的事务,还要推进贸易驿站的升级;我要打理女红坊与技艺学堂,还要关注酒庄的发展,咱们会不会连一起喝茶的时间都没有?”
李逸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她:“瑶儿,忙碌是肯定的,但咱们可以约定,无论再忙,每天晚上都要一起吃晚饭,每周至少有一天,像今天这样,一起喝茶、聊天、规划未来。咱们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再忙也不能忘了彼此。”
苏瑶看着他认真的眼神,心中的担忧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安心。她笑着点头:“好,咱们就这么约定。以后无论多忙,都要留出时间给彼此。”
两人继续漫步,月光透过梅花枝桠,洒在他们身上,为他们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衣。庭院中,梅花的清香、茶水的暖意、两人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
李逸与苏瑶都清楚,婚姻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他们或许会遇到新的挑战 —— 朝堂的纷争、改革的阻力、民生的难题,但只要两人同心同德,坚守 “为民谋福” 的初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们会一起完善西域商路的民生服务,让更多人受益;会一起办好女子技艺学堂,让更多女子实现独立;会一起推动酒庄的发展,让大唐的葡萄酒香飘更远;还会一起推进更多民生项目,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夜色渐浓,寒风依旧,却吹不散两人心中的温暖与坚定。在逸品轩这个充满回忆与希望的后院,他们许下了婚后共同奋斗的誓言,也描绘了一幅为民谋福、推动大唐发展的美好蓝图。而这幅蓝图,终将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