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越窑故地
马车并未返回杭州方向,而是沿着蜿蜒的官道,一路向东南而行。车厢内一片沉寂,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辘辘声与偶尔传来的马蹄轻响。秦昭雪始终专注于手中的书卷,仿佛沈墨轩并不存在。沈墨轩也乐得清静,闭目养神,心中却不断梳理着连日来的变故,以及对前路的猜测。
此行目的何在?这“承诺的第一步”为何与秘色瓷、与那“异星石”牵扯在一起?秦昭雪的家族,又在这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行程不止一日,路旁的景致从龙泉的层峦叠翠,逐渐变为水网交织、丘陵起伏的地貌。空气中的湿意更重,带着淡淡的、与内陆迥异的咸腥气息,预示着离海已不远。
最终,马车在一片波光浩渺、四周环山的巨大湖泊前停了下来。此湖烟波浩渺,水域开阔,湖岸线曲折,山坡上植被茂密,与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
“下车。”秦昭雪合上书卷,率先走下马车。
沈墨轩跟随而下,放眼望去,心中不由一动。只见湖岸周边的山坡上,遍布着大大小小、已然废弃的窑址残迹!那些依山而建的龙窑遗迹,如同一条条死去的巨蟒,匍匐在荒草灌木之中,残破的窑砖、堆积如山的碎瓷片(匣钵、垫饼等窑具),在夕阳的余晖下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寥。空气中弥漫着瓷土和岁月腐朽的混合气息。
“此地名为‘上林湖’。”秦昭雪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打破了湖畔的寂静,她的目光扫过那些古老的窑址,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追忆,“乃是越窑的起源与核心之地,鼎盛于唐,衰于宋。你所追寻的秘色瓷,其真正的源头与巅峰,便是在这里,而非龙泉。”
沈墨轩恍然。上林湖越窑,这正是前世记忆中,秘色瓷最负盛名的产地!史料记载其“夺得千峰翠色来”,是青瓷艺术的极致。
“姑娘带我来此,意欲何为?”沈墨轩问道。
秦昭雪转身,正视着沈墨轩,那双清冷的眸子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深邃:“我姓秦,家族世代与瓷相伴,追索古代失传的制瓷绝艺,尤其是这秘色瓷,已历数代。我们怀疑,真正的、最顶级的秘色瓷,其核心秘密并不仅仅在于釉料的配方。”
她顿了顿,指向那些散落在山坡上的古窑遗址:“更在于一处特定的古窑址,以及……一种特殊的,或许只存在于这片区域的矿物。”
“异星石?”沈墨轩脱口而出。
秦昭雪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你果然知道。看来那本笔记,你确实仔细看过。”她并未追问笔记下落,似乎早已了然于胸。“不错,就是‘异星石’。根据家族残留的只言片语以及多年的探查,我们推断,唐代匠人之所以能烧制出那等空前绝后的秘色瓷,除了高超的技艺,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偶然发现并使用了某种产自本地、具有独特性质的矿物作为釉料添加剂,这便是笔记中提到的‘异星石’。而烧制它的窑炉,其结构、位置,乃至所用的燃料,都可能与这种矿物产生某种奇妙的反应,共同成就了那传奇的釉色。”
沈墨轩心中震动。秦昭雪的这个推测,与他基于现代科学知识的判断不谋而合!釉色的呈现,是胎、釉、火三者结合的复杂化学反应。特定的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在特定的窑炉结构(温度曲线、气氛)下,确实可能产生独一无二的效果。后世无法复刻,很可能就是因为找不到那种特定的矿物,或者无法完全模拟出古窑的烧成环境。
“秦姑娘的推测,极有可能。”沈墨轩沉吟道,“釉色的本质,是金属元素在高温下的呈色。不同的矿物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即便配方相近,若核心矿物缺失或不同,烧出的效果便可能天差地别。而窑炉的位置、结构,直接影响窑内的温度分布与气氛,这对于对气氛极其敏感的青色釉来说,至关重要。”
他这番基于化学原理的解释,比任何经验之谈都更具说服力。秦昭雪看向他的目光中,首次带上了一丝真正的审视与认可:“你果然非同一般举子。看来,我找你,没有错。”
她不再多言,迈步向着山坡上一处看起来规模最大、但也最为残破的古窑遗址走去:“根据家族记载以及我们多年的排查,最有可能与‘异星石’及顶级秘色瓷相关的,是那边‘后司岙’区域的一处唐代贡窑遗址。随我来。”
沈墨轩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穿梭在荒草及膝、碎瓷遍地的古窑区。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四周只有风声和虫鸣,显得格外空旷寂寥。
那处被称为“后司岙”的窑址规模宏大,尽管窑室顶部早已坍塌,但残留的窑墙依然高大,能想象出昔日的壮观。窑址周围堆积的瓷片,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虽历经风雨侵蚀,依旧能看出胎质细腻,釉色莹润,即便蒙尘,也难掩其曾经的华彩。
秦昭雪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特定的痕迹,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寸土地,每一块残砖断瓦。沈墨轩也仔细勘察着窑址的结构,试图在脑海中复原其当年的形态,并与龙泉的龙窑进行对比。
就在沈墨轩蹲下身,拂去一块嵌在泥土中的窑砖上的浮土,观察其烧造工艺时,他的指尖触碰到了一小块异常坚硬、且与周围窑砖和瓷片质感截然不同的东西。
他心中一动,小心地将那周围的泥土挖开。只见泥土中,散落着几片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物质。
那不是瓷片,也不是窑砖,更不是普通的石头。
那是一种金属!颜色暗沉,呈灰黑色,表面有着奇特的、仿佛天然形成的涡旋纹理,但又带着明显高温熔炼过的痕迹。入手极重,质地异常坚硬,沈墨轩用随身携带的小刀用力划刻,竟只留下淡淡的白痕!
他捡起其中较大的一块,约有指甲盖大小,对着夕阳的余晖仔细观察。这金属的质感、密度、硬度,都远超他所知的任何当代常见金属,如铁、铜、甚至他怀疑是否是某种合金。但其色泽和纹理,又与他认知中的任何一种合金都对不上号!而且,这些碎片边缘锐利,形状破碎,明显是某种更大物件崩碎后的残骸,绝非自然矿物。
“秦姑娘,你看这个。”沈墨轩将那片金属碎片递了过去。
秦昭雪接过,只一入手,她的脸色就微微一变。她仔细摩挲观察,清冷的眸子里首次露出了难以掩饰的震惊与困惑。
“这是何物?”她喃喃自语,“质地如此奇特……绝非越窑工匠所用之物,也非近代所能炼制。此物……从何而来?”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疑。
在这处追寻千年秘色瓷之谜的唐代古窑遗址,为何会出现这种完全超出时代认知的奇特金属碎片?
这绝非当代工艺能炼制的奇特金属碎片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何会出现在秘色瓷的古窑遗址中?这与“异星石”和秘色瓷的奥秘有无关联?是古代某种未知的黑科技遗存,还是……另有更加不可思议的来历?这些碎片的发现,是将解开秘色瓷之谜,还是会将他们引向一个更加深远、更加惊人的秘密?秦昭雪的家族追寻数代的目标,其背后隐藏的真相,似乎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