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久违的暖意
康王那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奏折,如同一柄精准插入政治天平关键支点的杠杆,彻底改变了力量的对比。当一位权势煊赫、且与旧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亲王,公开以“救命恩人”的身份为沈墨轩背书时,任何继续坚持“沈墨轩乃奸佞小人”的论调,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隐隐有与康王对立的风险。
垂拱殿内,持续了多日的、关于沈墨轩案的喧嚣与争执,在康王奏折呈上后,骤然平息了大半。此前叫嚷最凶的几位官员,此刻要么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要么眼神飘忽,不敢与御座上的皇帝以及对面神色凛然的陈砚舟对视。吕维等核心人物,脸色铁青,嘴唇紧抿,却终究没有再发出任何声音。他们知道,大势已去。继续纠缠,非但无法扳倒沈墨轩,反而可能引火烧身,将更多自己人拖下水。
仁宗皇帝赵祯,将殿下众臣的神色尽收眼底。他心中明了,这场借沈墨轩之事而引发的新旧两派角力,该到了收场的时候了。沈墨轩这块“试金石”,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让他看清了双方的底线、手段与力量对比。是时候展现帝王权威,进行最终裁决,重新平衡朝局了。
他没有再征询任何人的意见,直接对侍立在侧的中书舍人吩咐道:“拟旨。”
殿内一片肃静,只有中书舍人研墨展纸的细微声响。所有官员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判决。
旨意很快拟成,由内侍太监当殿宣读。那清越而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举人沈墨轩,才识明敏,于格物之道颇有建树。前据所奏,其行商贾,改良瓷艺,便利士林,探索海疆,虽有争议,然细究其行,多有利于国计民生,亦合朝廷‘通商惠工’、‘商屯拓殖’之旨。康王染疾,群医束手,沈墨轩施以妙手,缓解沉疴,功在社稷。综其所述,沈墨轩所行商事,于国有益,并无大过……”
当听到“并无大过”这四个字时,陈砚舟紧绷的心弦终于彻底松弛下来,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欣慰涌上心头。他赢了,他和他所坚持的道义,赢了!
旨意继续宣读:
“……然,士子经商,终非正途。着沈墨轩今后需谨守本分,潜心学问,上报君恩,下泽黎庶,不可再行逾矩之事,致惹物议。其名下被查封产业,除经查实确有作奸犯科之部分外,余者即刻启封发还,不得刁难……”
这是对沈墨轩的肯定,也是一种限制和告诫。皇帝认可了他的贡献和能力,但也划下了一条红线,提醒他注意自己的“士人”身份,不可过于“出格”。
紧接着,旨意话锋一转,提到了在此次风波中表现突出的陈砚舟:
“监察御史里行陈砚舟,忠贞体国,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勘验事实,澄清迷雾,其风骨可嘉。着擢升为殿中侍御史,赏绢百匹,以资鼓励。”
陈砚舟的升迁,是对新政派和敢于直言之士的明确支持,也是对保守派的一次敲打。
最后,旨意落在了最关键的“海外拓殖”问题上,这也是沈墨轩所有“罪名”中最敏感、最核心的一条:
“……另,海外拓殖事,乃朕亲许之国策,意在实边固防,广开利源。着有司详议其章程,妥立规矩,选派得力之人,稳妥推进,不得因噎废食,亦不可急躁冒进。钦此。”
“妥立规矩,稳妥推进”!
这八个字,如同一声春雷,在沈墨轩心中炸响!这不仅仅是默许,这几乎是官方背书!意味着他之前所做的探索不再是“暗蓄私兵”的非法行为,而是被纳入了国家政策的框架之内,获得了合法性和正当性!虽然加上了“稳妥”的限制,但这已是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一片“陛下圣明”的山呼声。只是这呼声之中,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有新政派的扬眉吐气,有中间派的如释重负,更有保守派的无奈与不甘。
吕维等人面色灰败,躬身领旨,心中却知,经此一役,旧派势力遭受重挫,短期内恐难再掀起如此大规模的政治风波。而沈墨轩这个名字,已然在朝堂之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圣旨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到了沈墨轩被软禁的小院。当传旨太监那特有的尖细嗓音将“并无大过”、“启封发还”、“海外拓殖,稳妥推进”等字眼清晰地送入耳中时,即便是以沈墨轩的沉稳定力,此刻也不禁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他郑重地跪下,双手接过那卷代表着最终裁决和崭新起点的黄绫圣旨,声音沉稳而有力:“臣,沈墨轩,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身时,他感觉肩上那无形的、压了许久的巨石,终于被搬开了。阳光透过院墙,洒在他的脸上,带着久违的暖意。
看守的刑部衙役和王府侍卫也接到了命令,迅速撤去。小院的门扉洞开,象征着禁锢的解除。
几乎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周掌柜、李掌柜等商盟核心成员,便迫不及待地冲了进来,见到安然无恙、甚至气度更显沉凝的沈墨轩,皆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难言。
“公子!您受苦了!”
“太好了!终于雨过天晴了!”
沈墨轩安抚着激动的众人,心中亦是感慨万千。这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几乎将他和他的商盟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最终,他们挺过来了。经此一劫,商盟的凝聚力无疑将更强,而他的声望,也因这场全国瞩目的风波和最终的“无罪”裁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周掌柜,李掌柜,”沈墨轩沉声道,“立刻清点受损情况,安抚各地成员和伙计,被查封的产业尽快接收恢复。另外,将圣旨中关于‘海外拓殖’的部分,抄录传达下去,稳定人心,鼓舞士气!”
“是!公子!”众人齐声应诺,脸上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在众人欢庆之际,沈墨轩的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秦昭雪那清冷的面容,以及那句“明日酉时,旧地,过时不候”的约定。
朝堂的风波看似已然平息,尘埃落定。但他知道,另一个更加神秘、可能也更加波澜壮阔的世界,正等待着他去探索。
“栖梧庄”之会,近在眼前。
政治风暴终于平息,沈墨轩不仅安然脱困,更意外地为海外事业赢得了官方背书!然而,短暂的庆贺之后,他必须立刻面对与秦昭雪的神秘约定。“栖梧庄”中等待他的,究竟是解开“异星石”与神秘图纸之谜的钥匙,还是另一个更加深邃莫测的棋局?刚刚摆脱朝堂束缚的沈墨轩,是否已经准备好,踏入这片连接着古老秘密与未知力量的领域?新的征程,即将在“栖梧庄”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