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风抵达衮州已半月有余。
他依计而行,凭借“豪州才子”的名头和还算丰厚的盘缠,很快在州府所在的城池赁下了一处清雅院落,并广发请柬,邀约本地文人墨客,举办了一场名为“衮州雅集”的诗会。
然而,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
诗会当日,前来赴约的多是些不甚得志的文人,或是看在丰厚茶点份上的趋炎附势之徒。
衮州本地的几位名儒大贤,要么托词不来,要么只派了门下弟子敷衍了事。
席间,衮州本地文人对薛青风这个“外来户”隐隐带着排挤,言语间不乏试探与刁难。
即便薛青风使出浑身解数,吟诵了几首自己颇为得意的旧作,也仅换来几声稀稀拉拉的、带着客套意味的喝彩。
“薛公子才情是不错,只是我衮州文风鼎盛,还需多加揣摩啊。”一位本地老学究捋着胡须,语气不咸不淡地点评道,引得周围几人低声附和。
薛青风面上维持着风度,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他深知,若不能一鸣惊人,彻底压服这些地头蛇,他这“清流名士”的形象便立不起来,后续借助文人士绅阶层渗透衮州的计划更是无从谈起。
就在他心中焦灼,几乎要铩羽而归之际,脑海中猛然回想起临行前,“萧无病”(周才)递给他那几张薄薄诗笺时的情景。
当时他还不以为意,甚至暗忖一个武夫出身的都督能有什么诗才?
但当他展开细读之后,那感觉如同被惊雷劈中,神魂俱震!
那几首诗,无论是意境、气魄还是辞藻,都堪称绝世!尤其是那几首……
此刻,面对满堂带着审视与轻蔑的目光,薛青风知道,不能再藏拙了。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与一丝对那位神秘会长更深沉的敬畏,站起身来,对着满堂宾客团团一揖,朗声道:“诸位衮州贤达,前辈同好,青风不才,近日偶得几首拙作,苦无名师指点,今日借此良机,斗胆献丑,还请诸位不吝斧正!”
他刻意停顿,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带着或好奇、或不屑的神情时,他才清了清嗓子,用一种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缓缓吟诵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开篇几句一出,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席间顿时安静了几分。
那超逸尘外的意境,那对宇宙时空的叩问,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最后一句落下,满场寂然!
无论是先前刁难的老学究,还是心高气傲的年轻士子,全都瞠目结舌,沉浸在那博大旷达的胸襟与缠绵深挚的情意之中,久久无法回神!
不知是谁先带头喝了一声彩,紧接着,雷鸣般的掌声与赞叹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此词只应天上有!绝唱!绝唱啊!”
“薛公子大才!我等……我等佩服!”
薛青风心中大定,趁热打铁,在众人殷切的目光中,再次开口,这一次,声音陡然变得豪迈激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那奔放淋漓的气势,那对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慨叹,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每一个听众的心灵!
席间甚至有人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激动得满脸通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薛青风吟诵到这一句时,整个诗会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最后,他看着一些依旧带着些许不服、认为他长于词曲而短于诗律的衮州文人,微微一笑,吟出了那首气象恢宏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最后一句,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的不仅是惊叹,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折服!
那睥睨天下、登临绝顶的雄心壮志,仿佛不是在写山,而是在书写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
三首诗(词)毕,满堂皆静,落针可闻。
先前那位点评薛青风的老学究,此刻已是老泪纵横,颤巍巍地起身,对着薛青风深深一揖:“老朽……老朽有眼无珠!薛公子之才,足以开宗立派,光耀千古!衮州文坛,当以薛公子为尊!”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再无半分轻视与排挤,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敬仰与热切。
薛青风站在场中,接受着众人的朝拜般的目光,心中却没有多少得意。
但随手给出的几首诗,便有如此惊天动地之威,那位会长的底蕴,究竟深厚到了何等地步?
……
诗会次日,衮州通判(主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务的州府要员)王明远便遣人送来请柬,邀薛青风过府一叙。
王通判本身雅好诗文,更是被那首《水调歌头》中的豁达情怀所动。
薛府花厅内。
王明远举杯:“薛公子昨日三首诗词,真乃仙音妙品,尤其是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尽人间至情,老夫读之,潸然泪下啊!”
薛青风谦逊拱手道:“王大人过誉了。晚辈偶有所得,能入大人法眼,实乃荣幸。诗词虽小道,亦可见性情。晚辈观大人,亦是性情中人,心怀黎庶,方能体味此中真意。”
薛青风所说,王明远很受用,叹息道:“唉,为官一任,总想造福一方。只是衮州地处边陲,事务繁杂,有时亦感力不从心。”
薛青风则是顺势而为,道:“大人勤政爱民,令人敬佩。晚辈游历四方,略通些经济之道。听闻衮州药材乃是一绝,若能规范种植,打通外销渠道,必能利国利民。晚辈或可牵线搭桥,引荐几家信誉卓着的商会与大人接洽?”
王明远听后眼中一亮:“哦?薛公子还有此等门路?若真能成,实乃衮州百姓之福!此事还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