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太行山区,寒风已经开始呼啸,树叶在风中打着旋儿落下,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兵工厂作坊里的生产依旧如火如荼,但李铮的心里却像被这寒风笼罩着,多了几分沉重。
这天下午,李铮正在指导工人加工一批新的步枪零件,突然看到刘满仓急匆匆地从外面跑进来,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刘满仓是负责作坊安全保卫工作的战士,平时总是镇定自若,很少有这样慌张的时候。
“李师傅,您快跟我来,周青同志回来了,带来了重要消息。”刘满仓拉住李铮的胳膊,语气急促地说。
李铮心里一紧,周青是地下党的联络员,负责从敌占区为兵工厂采购原材料和设备零件。每次周青回来,都会带来一些关键的物资,同时也会带来敌占区的情况。这次刘满仓的神色如此焦急,想必是出了什么大事。
李铮放下手中的工具,跟着刘满仓快步走出作坊,来到附近的一间隐蔽的茅草屋里。茅草屋里光线昏暗,周青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脸色苍白,嘴唇干裂,身上的衣服沾满了灰尘和泥土,看起来十分疲惫。看到李铮进来,周青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被李铮一把按住。
“周青同志,快坐下,别着急,慢慢说。”李铮递过一杯热水,轻声说道。
周青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才缓过一口气来。他看着李铮,眼神中充满了担忧,缓缓地说:“李师傅,情况不好啊。最近日军加强了对金属、工具等物资的管控,在敌占区的各个关卡都设置了严格的检查,凡是涉及军工生产的物资,一律禁止外流。我们这次去采购,不仅没买到多少东西,还差点被日军特务发现。”
李铮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他知道,兵工厂的原材料大部分都依赖从敌占区采购,尤其是钢材、铜材和一些精密的工具零件,根据地内部根本无法生产。如果日军真的加强了管控,那后续的物资供应就会成大问题。
“日军的管控具体严到什么程度?我们之前的采购渠道还能用吗?”李铮急忙问道。
周青摇了摇头,无奈地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以前我们还能通过一些地下商人,用高价购买物资,然后伪装成民用物资运出来。但现在,日军不仅对商人进行严格审查,还对运输的货物进行逐件检查,只要发现有可疑的物资,就会全部没收,甚至会抓捕运输人员。我们之前联系的几个地下商人,已经有两个被日军抓了,其他的也都不敢再和我们合作了。”
听到这里,李铮的心沉了下去。他低头沉思了片刻,又问道:“那我们之前订购的一批钢材和铜材,还能运过来吗?”
周青叹了口气,说:“够呛了。我们本来和一个商人约定好,这几天就把物资运出来,但昨天我们得到消息,那个商人的仓库被日军搜查了,所有的金属物资都被没收了。现在敌占区的物资供应非常紧张,日军不仅管控外流,还在疯狂地掠夺当地的物资,用于他们的战争机器。”
李铮站起身,在茅草屋里来回踱步,心里充满了焦虑。兵工厂现在正在扩大生产,复装子弹的日产量刚刚提升上来,机床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正是需要大量原材料的时候。如果原材料供应中断,那兵工厂的生产就会陷入停滞,前线部队的武器弹药供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周青同志,这次辛苦你了。你先好好休息,调养一下身体。”李铮停下脚步,看着周青,语气坚定地说,“物资的事情,我们再想办法。就算从敌占区采购不到,我们也要在根据地内部找到解决办法,绝不能让兵工厂的生产停下来。”
周青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他知道李铮是个有办法的人,每次遇到困难,李铮都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送走周青后,李铮立刻召集了作坊的核心成员,包括王铁锤、孙小虎以及负责物资管理的张会计,在作坊的会议室里召开紧急会议。李铮将周青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大家,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了沉默,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李师傅,要是真的采购不到原材料,咱们的生产可就麻烦了。现在作坊里的钢材只够支撑半个月的生产,铜材更少,顶多能用十天。”张会计拿出账本,语气担忧地说。
王铁锤也皱着眉头说:“是啊,没有原材料,咱们就算有再好的技术和设备,也造不出武器来。总不能让战士们拿着空枪去和小鬼子打仗吧?”
孙小虎坐在一旁,虽然年纪小,但也感受到了局势的严峻。他看着李铮,小声地说:“李师傅,咱们能不能在根据地找找?说不定山里有铁矿或者铜矿呢?”
孙小虎的话让李铮眼前一亮。他之前一直把目光放在敌占区的采购上,却忽略了根据地内部的资源。太行山脉连绵起伏,地域广阔,说不定真的蕴藏着未被发现的矿产资源。如果能在根据地找到铁矿和铜矿,再建立自己的冶炼设施,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小虎说得对!”李铮拍了一下桌子,兴奋地说,“咱们不能只依赖外部采购,必须尽快找到根据地内部的资源替代方案。明天我就去找老乡打听一下,看看这附近的山里有没有矿产资源。王师傅,你负责组织工人,尽量节省原材料的使用,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张会计,你再仔细核对一下库存,把每一种原材料的用量都计算清楚,制定详细的使用计划。”
众人听到李铮有了办法,脸上的凝重神色也缓解了不少。大家纷纷点头,表示会按照李铮的安排去做。
散会后,李铮站在作坊的门口,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寒风依旧呼啸,但他的心里却燃起了一丝希望。他知道,寻找根据地内部的资源并非易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为了兵工厂的生存,为了抗战的胜利,他必须迎难而上。
夜色渐深,茅草屋里的灯还亮着,李铮正在翻阅一些关于矿产勘探的书籍和资料,为明天的寻找工作做准备。他的眼神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在那深山之中,等待着他们去发掘的宝贵资源,看到了兵工厂未来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