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还没散尽,周青就裹着件打了补丁的灰布长衫,蹲在根据地边缘的破庙里。庙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他时不时抬头望向山道尽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里的油纸包——里面裹着半张画满标记的地图,是他这半个月跑遍周边三个县城,才摸清的伪军物资流通路线。
“周同志,你可算来了!”一道压低的声音从庙后传来,接着钻出来个穿伪军制服的年轻人,帽檐压得极低,脸上沾着泥灰。他叫王二柱,是伪军后勤处的杂役,也是周青通过老地下党牵线搭上的线人。
周青立刻起身迎上去,把人拉到庙内的神龛后,警惕地扫了眼外面:“东西带来了?”
王二柱从怀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铁盒,打开后里面是两根手指粗的特种钢材,还有一小包标着“精密铣刀”的零件。“就这么多了,”他声音发颤,“昨天晚上趁仓库看守打瞌睡,才偷偷拿出来的。这特种钢是日军留给修迫击炮用的,铣刀是从天津运来的洋货,在伪军手里都是宝贝,我冒了多大险才弄出来你知道吗?”
周青捏起一根特种钢材,用指甲划了划,钢材表面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这硬度比他们现在用的中碳钢强太多,要是能用来做轻机枪枪管,使用寿命至少能翻倍。他心里一阵激动,又问:“还能再弄吗?比如铜材、火药原料这些。”
王二柱猛地摇头,脸上露出恐惧:“不行不行,最近日军查得严,仓库门口加了双岗,进出都要搜身。上次我帮你拿那把卡尺,差点被日军曹长发现,要不是我机灵,说漏了嘴,早就没命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这东西贵得离谱,伪军里的小头头都知道是好货,要拿就得给他们塞钱,我这半个月的饷银都垫进去了。”
周青皱了皱眉。他知道地下渠道风险高,却没想到成本也这么大。之前他以为顶多是多跑几趟路,现在看来,不仅要冒险,还得有足够的钱周转。“钱的事你不用担心,”他从怀里掏出几块银元,塞给王二柱,“下次要是能弄到铜材,我再给你加两倍。”
王二柱接过银元,掂量了两下,脸色才缓和些:“那我试试吧。不过你得等,我得找机会跟仓库的刘班长打好关系,他手里有仓库的钥匙,只要把他喂饱了,说不定能多弄点东西出来。但你们也别抱太大希望,刘班长胆小得很,要是风声紧,他肯定不敢干。”
周青点点头,把特种钢材和铣刀小心地放进油纸包:“你放心,我们不会让你难做。要是有危险,你就先顾着自己,物资的事以后再说。”他知道,线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要是王二柱暴露了,这条刚打通的渠道就彻底断了。
两人又低声交代了几句接头的时间和暗号,王二柱才趁着晨雾还没散,猫着腰溜出了破庙。周青等他走后,并没有立刻回根据地,而是绕着破庙转了两圈,确认没有尾巴后,才背着油纸包,沿着山道往回走。
山道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青走得很小心,每走一段路就停下来听一听,生怕遇到日军的侦察兵。他心里清楚,这包物资虽然不多,但对根据地的作坊来说,却是雪中送炭——特种钢材能用来生产更耐用的枪管,精密铣刀能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这些都是李铮现在急需的。
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周青终于看到了根据地的哨卡。哨兵看到他,立刻迎了上来:“周同志,你可回来了!李同志昨天还在问你呢。”
周青跟着哨兵走进根据地,直奔作坊而去。此时作坊里一片忙碌,李铮正蹲在机床旁,拿着卡尺测量一根刚加工好的枪管。看到周青进来,他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老周,你可回来了!怎么样,渠道打通了吗?”
周青把油纸包递给李铮,打开后露出里面的特种钢材和铣刀:“打通了,不过情况不太好。能弄到的物资很少,每次只能小规模采购,而且价格特别贵,还得给伪军塞钱。”他顿了顿,又把王二柱的情况跟李铮说了一遍,“现在只能先从他手里弄点急需的物资,想大规模采购,恐怕很难。”
李铮拿起一根特种钢材,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铣刀在钢材上划了一下,脸上露出惊喜:“这钢材不错,比我们现在用的好多了,要是能多弄点,就能生产出更耐用的枪管。铣刀也是好东西,之前的铣刀都快磨秃了,加工零件的精度越来越差。”
但很快,他的脸色又沉了下来:“不过风险太高了,要是线人暴露了,不仅这条渠道断了,线人的命也保不住。而且价格太贵,我们现在的经费有限,不能把钱都花在这上面。”
周青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觉得,以后采购要优先选最急需的物资,比如铜材、特种钢材这些我们自己弄不到的,像普通的钢材和工具,能从其他渠道弄就从其他渠道弄,尽量减少这条渠道的使用频率。”
李铮赞同地说:“没错。你跟线人说,下次优先弄铜材,我们现在子弹生产快断档了,铜材要是跟不上,子弹就没法生产了。还有,让他注意安全,要是有危险,就别勉强,物资的事我们再想办法。”
两人又商量了一下后续采购的细节,周青才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他又停下脚步,转身对李铮说:“对了,我回来的时候,在山道上看到了日军的侦察兵痕迹,好像是朝着破庙的方向去的。虽然我已经绕了路,但还是得提醒大家,最近要多加小心,别让日军发现我们的接头地点。”
李铮心里一紧:“我知道了。我会让哨兵加强警戒,再派几个人去山道上巡逻,一旦发现日军的侦察兵,立刻汇报。”
周青走后,李铮拿着特种钢材和铣刀,又回到了机床旁。他把特种钢材放在车床上,尝试着用新的铣刀加工了一下,发现加工出来的零件精度比之前高了不少,表面也更光滑。他心里暗暗盘算:这条渠道虽然风险高、成本大,但确实能弄到他们急需的物资,看来只能谨慎使用,优先采购最关键的物资,同时再想其他办法寻找新的渠道。
就在这时,负责生产子弹的陈婉儿匆匆跑了进来:“李同志,不好了!铜材快用完了,今天最多还能生产两百发子弹,再没有铜材,就只能停工了。”
李铮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看着手里的特种钢材,又想到陈婉儿的话,心里清楚,现在必须尽快让线人弄到铜材,否则子弹生产一停,根据地的防御就会陷入被动。他立刻起身:“走,我们去仓库看看,能不能把之前缴获的铜器熔化了,先凑合用。”
两人来到仓库,仓库里堆放着各种缴获的物资,其中有一些铜盆、铜壶之类的生活用品。李铮让人把这些铜器收集起来,送到熔炉旁:“先把这些铜器熔化了,铸成铜坯,虽然纯度不如纯铜,但先凑合用,能多生产一些子弹是一些。”
陈婉儿点点头,立刻组织人手搬运铜器。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李铮心里却没有丝毫轻松——这些铜器熔化后,最多只能生产一千多发子弹,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知道,现在只能指望周青的线人能尽快弄到铜材,否则,子弹生产迟早会陷入停滞。
而此时,在县城的伪军仓库里,王二柱正小心翼翼地跟在刘班长身后,帮他擦着一把日军制式的手枪。“刘班长,您这枪可真漂亮,”王二柱一边擦一边说,“要是能有这么一把枪,出去也有面子。”
刘班长得意地笑了笑:“这可是日军曹长赏我的,整个后勤处就我有。怎么,你想要?”
王二柱立刻露出讨好的笑容:“想是想,就是没那个福气。对了,刘班长,昨天我听仓库的兄弟说,最近来了一批铜材,是用来做子弹壳的?”
刘班长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警惕:“你问这个干什么?”
王二柱心里一紧,连忙解释:“没什么,就是随便问问。我一个远房亲戚是做铜器生意的,最近缺铜,想让我帮忙问问,看能不能弄点。”
刘班长冷笑一声:“你小子别跟我耍花样。那铜材是日军要的,谁敢动?要是被发现了,别说你,我也得掉脑袋。”
王二柱连忙点头:“是是是,我就是随便说说。”心里却暗暗着急——要是刘班长不松口,根本弄不到铜材,他该怎么跟周青交代?
而此时的根据地,李铮正站在熔炉旁,看着铜器在熔炉里慢慢熔化,变成通红的铜水。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权宜之计,要想彻底解决铜材短缺的问题,还得靠周青的地下渠道。但这条渠道风险重重,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得走得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