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过后,天气终于褪去了盛夏的燥热。早晚的风里带着明显的凉意,吹在脸上清爽宜人。最明显的,是空气里那股若有若无的甜香——合作社院子角落那棵老桂树,不知何时已缀满了米粒大小的花苞,金桂的浓烈香气随风飘散,弥漫在整个村庄。
这香气,像是给忙碌的秋收季节添上了一抹温柔的注脚。
药田里,采收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林下参、黄精、玉竹等根茎类药材到了最佳采收时节。社员们天不亮就下地,赶在晨露未干时小心采挖,确保药材的品相和药性。新扩建的作坊里,清洗、切片、烘干的机器日夜运转,空气中混合着新鲜药材的清香和烘干后特有的醇厚药香。
“今年的黄精,个头比去年又大了不少!”巧婶拿着一支刚挖出来的黄精,爱不释手。那黄精根茎饱满,须根完整,沾着黑油油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气息。
“是啊,”林晚接过仔细查看,“看来咱们的土壤改良和精细管理见效了。”她想起年初在那片新流转的冻土上,和福伯、周支书他们商讨规划的情景,如今这片土地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清溪村和柳林村的示范田也迎来了首次采收。周支书和赵大姐亲自带着村民,按照联合社的标准进行采挖、初加工。当第一批品质优良的药材运抵桃源村合作社时,周支书激动地握着福伯的手:“老哥,咱们清溪村,这回算是找到正道了!”
更让人欣喜的是,经过一个夏天的酝酿,“桃源印记”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陆子川从省城传来好消息:不仅电商平台的销量稳步增长,省城几家高端养生会所也主动联系,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他们对产品溯源信息表现出极大兴趣,认为这正是高端市场最看重的“品质背书”。
这天傍晚,采收暂告一段落。林晚和福伯站在合作社新建的仓库前,看着里面堆积如山的药材成品,心中充满了欣慰。
“总算没白忙活。”福伯感慨道,脸上是掩不住的喜悦,“今年咱们联合社,算是真正见了效益。”
“是啊,”林晚点头,“不过福伯,我最近在想,咱们不能光满足于卖原材料和初级加工品。您看这桂花,”她指着院子里香气袭人的桂树,“除了好看好闻,还能做桂花糕、酿桂花酒。咱们的药材,是不是也能在深加工上多做点文章?”
“你的意思是?”福伯若有所思。
“比如,咱们可以尝试和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一些便于携带和服用的膏方、丸剂,或者药食同源的养生茶饮。这样附加值更高,也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林晚说着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利用咱们的生态优势,开发‘定制药膳’服务,根据客人体质提供个性化方案。”
福伯听得连连点头:“晚丫头,你这脑子就是活络!是得往深里走,往高处走!”
正说着,水生拿着一个刚收到的快递包裹跑了过来:“林晚姐,陆先生寄来的样品!”
林晚拆开包裹,里面是几种设计精美的“桃源印记”新产品包装。其中一款黄精茶的包装上,不仅印着产品信息,还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她用手机一扫,立刻跳转到一个页面,里面清晰地展示了这批黄精的种植地块、生长环境照片、采收日期,甚至还有巧婶等人加工时的场景。
“太好了!”林晚喜出望外,“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溯源效果!陆大哥动作真快!”
桂香阵阵,沁人心脾。这香气,不仅预示着中秋的临近,更仿佛在预告着桃源村的产业,即将迎来一个如桂花般馥郁芬芳的成熟季节。仓库里堆满的,不仅仅是药材,更是乡亲们沉甸甸的希望,和联合社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夜色渐浓,明月高悬。清甜的桂香笼罩着宁静的村庄,也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酝酿着下一个更加甜美的明天。